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蓉  刘海樱 《江苏医药》1999,25(1):47-47
我院新生儿科自1990年6月~1997年6月共进行换血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9例,女11例。入院日龄:≤24小时14例,~48小时12例,~72/小时4例,>72小时10例。胎龄:<37周4例,≥37周36例。二、症状体征:入院时均有黄疽,黄疽出现时间:出生~12小时18例,~24小时7例,~48小时7例,>48小时8例,其中3例出生时即有黄疽。入院时易激惹、烦燥、生理反射减弱早期核黄瘦征象3例。三、实验室检查:入院时血红蛋白rtl40g/L20例,最低1例829/L,>1409/L20例。…  相似文献   

2.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采用留置针头行外周动脉抽血,外周静脉输血,速度4-5ml/min,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50.80%、50.52%(P<0.01),平均换血量150ml/kg;迅速改善了机体内环境。结论 外周同步换血疗法较好,副作用少,安全、经济,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股动脉穿刺法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法同步换血i台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股动脉、头皮静脉做换出、换入途径,置换出体内1.5~2倍血量救治红细胞G-6-PD缺陷致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结果术后总胆红素前后对比下降了57.1%,12例患儿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迅速改善了机体内环境.结论股动脉穿刺法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且节省人力、财力,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5.
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新生儿体内胎儿型红细胞破裂,向血液中大量释放胆红素,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即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智力发育异常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BET)虽在世界发达国家临床应用逐渐减少,但从我国对其使用状况来看,BET仍然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快速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现就BET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夏志伟  李文茹 《天津医药》1999,27(11):657-657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重者可致核黄疸,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换血是治疗高间接脸红素血症迅速,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通过换血疗法治疗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结果报告如下。 1.一以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重2000~390()。入室日龄为生后14小时~5天。黄疸患儿中血型不合者26例(其中Rh血型不合者8例,ABO血型不合者18例),败血症患儿 4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值为(410.4士 68.4)μmg/L,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2.换血治疗换血术前均进行蓝光照射并纠正酸中毒,输…  相似文献   

7.
我院新生儿于2000年10月~2003年6月对2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112例 ,女108例。日龄4小时~18.96天 ,平均 (3.97±2.82)天。病因 :ABO溶血病133例 ,Rh溶血病28例 ,G -6PD缺陷症35例 ,其他少见型溶血、败血症、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窒息等及原因不明者24例。换血前胆红素为(424.88±196.92) μmol/L,换血后胆红素为 (177.89±64.85)μmol/L。220例患儿中除2例因核黄疸放弃治疗 ,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死亡 ,1例因呼吸衰竭并发DIC死亡外 ,其余216例住院7~24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2例患者,在换血治疗过程中,换血时间在1.5~3.5小时之间,平均换血时间(2.5±0.34)小时;患者黄疸消退时间在4~9天之间,平均黄疸消退时间(6.5±0.4)天;患者经治疗均痊愈,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状。同时患者在实施换血治疗后,患者血清的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均有显著下降。结论: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重症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换血疗法是最快速、最有效降低胆红素的方法,换血方式由早期Diamond法,逐渐改进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抽注换血疗法,近年国内开始采取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本研究通过对85例行换血治疗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外周动静脉双管抽注及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致敏红细胞、抗体,减少核黄疸发生.现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标准相关问题以及换血率下降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以及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入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且达到换血标准的近足月儿2 268 例,根据是否行换血疗法分为换血组和非换血组,对两组患儿所有混杂因素行倾向评分配比,比较配比后两组患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相关指标,探讨换血治疗标准是否合适及换血率下降的原因。结果:我院2001-2012 年新生儿换血率呈上升趋势(t =4.98,P<0.05),而2012 年后换血率逐年下降(t =-8.8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1:1 倾向评分配比后,2011-2012 年有190对匹配成功,2016-2017 年有65 对匹配成功,且两组间混杂因素全部均衡;其中2011-2012 年两组间ABE 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MRI、听力筛查、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7 年两组间ABE 严重程度、BAEP、头颅MRI、听力筛查、NBN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参考的黄疸换血干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围产医学的发展可明显降低换血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现状的调查,将各类成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输血病例发生不同种类输血不良反应的5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血液制品成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且不同血液制品种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FNHTR(47.83%)和变态反应(37.68%);老年组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种血液制品均能够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FNHTR和变态反应为主,年龄对输血不良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等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方法。提出了减少和避免临床静脉输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截紫外线膜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伴发皮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玲  石军 《天津医药》1998,26(10):606-608
观察我院研制的截紫上线膜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后出现皮疹的疗效。经测试,将截紫外线膜置于光疗照射用蓝光灯上,对必机体有害的紫外光基本上全部被吸收,而有治疗作用的蓝光有量仅降低20%。经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的观察,光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浓主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光疗照射时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不延长照射时间也会得到同样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和防止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方法 对 99例新生儿高胆红血症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9例新生儿黄疸经光疗等综合治疗除 4例放弃治疗和死亡外 ,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 ,致残率高 ,应重视予防 ,加强围产保健 ,防止感染和核黄疸发生 ,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认识,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输液反应发生。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0~2013年临床科室送检的45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从患者的个人情况、药物及液体情况、输液反应涉及科室及发生时间、输液环境因素等方面调查并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合理用药,规范静脉输液的监控和管理,改善临床输液调配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对临床输血对象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其预防和处理方式以期提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方法对各种输入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此130例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反应在所有输血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0.97%,主要的两种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占所有反应的28.5%,过敏反应占67.7%,在各类血液制品中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占所有反应的49.3%,白细胞占1.5%红细胞占22.4%,血浆占26.8%,洗涤红细胞几乎为零。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反应为主,运用新的配血技术、血细胞过滤技术以及明确输血反应的对症治疗,科学有效处理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8.
冯肖亚 《抗感染药学》2020,17(3):393-396
目的:探究妇科患者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9年2月间医院妇科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例1 098人次资料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表,分析其患者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特点;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对输血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1 098人次输血治疗的病例中,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59人次,其发生率为5.37%,其中异体输血55人次(5.00%)、自体输血4人次(0.36%);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6人次(3.28%)、过敏反应23人次(2.09%);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21人次(1.91%),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18人次(1.63%),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13人次(1.18%);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2次(OR值=2.149,95%CI为1.101~4.193)、输血量≥1 600 m L(OR值=1.879,95%CI为1.069~3.305)、发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30 mi(nOR值=2.022,95%CI为1.121~3.647),以及输血类型是妇科患者输血导致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患者输血导致不良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而患者有输血史及其输血量、输血类型及血库发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院老年病区静脉输液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刘慧 《中国药业》2010,19(5):42-43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用药情况。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6—2008年输液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老年病区输液品种数、总量、总金额均逐年增加,输液销售总额占全年药品总额的12.00%;营养类和电解质类输液的用量占大多数,其中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占总输液量的70.66%;治疗类输液增长过快,以生化制剂为主。结论输液的用量和消耗金额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用药应注意调整药物品种,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