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所有样本基因组DNA,利用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进行PCR扩增Ig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情况,并以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46例DLBCL样本中GCB 12例、non-GCB 34例,其中45例样本扩增出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条带,检测敏感性为97.8%,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到重排条带,检测特异性为100.0%.GCB和non-GCB重链IGH重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链IGκ-A、IGκ-B和IGλ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和non-GCB的Ig基因轻链重排条带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13年参加无锡市免费宫颈癌筛查妇女157 240例,年龄35-64岁.检查项目:阴道分泌物检查和HPV检测,选择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宫颈病变总检出率52.40/万;农村妇女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于城区(68.06/万vs.40.01/万)(P<0.01).各年龄组宫颈病变检出率:35-39岁为58.21/万;40-44岁为65.69/万;45-49岁为61.71/万;50-54岁为57.98/万;55-64岁为35.20/万.55-64岁妇女宫颈病变检出率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高危阳性检出率98.91%;其中,HPV16检出率最高(48.54%),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单一感染率高于多重感染率(70.60%vs.29.40%)(P<0.05).结论 55-64岁妇女宫颈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35-54岁者.HPV16是高度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41例DLBCL患者(A组)和36例健康对照者(C组)的血清VEGF水平.记录DLBCL患者临床特征,采用CHOP方案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治疗前VEGF水平高于C组[(219.1±34.5)pg/ml vs.(122.6±26.4) pg/ml](P<0.05).A组化疗有效者VEGF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在不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分期、骨髓浸润及结外病灶数量组中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对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其住院期间的预后.方法 AMI患者218例中,年龄≤40岁106例(A组),年龄60-75岁112例(B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的日时间分布及院内预后.结果 A组发病高峰时间是上午6:00-11:59(占38.6%),其次是0:00-5:59(占22.8%);B组发病高峰时间是0:00-5:59(占32.2%),其次是上午6:00-11:59(占30.0%).A组院内死亡率低于B组(5.7%vs.18.8%)(P<0.01).结论 与60-75岁的老年患者比较,40岁以下的AMI患者上午发病者较多,院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华伟  严霞  米新陵  李凡 《中国医药》2012,7(2):229-230
目的 评价聚焦超声联合0.05%卤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手足部慢性湿疹患者116例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SNK/CZ181型多功能超声治疗仪治疗,每2周1次,同时联合0.05%卤米松乳膏治疗,2次/d;对照组外用卤米松乳膏,2次/d.2组同时给予依巴斯汀片,10 mg/次,1次/d;赛庚啶片,2 mg/次,3次/d,抗组胺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9% (50/55),对照组有效率为73.8% (45/6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P<0.05).结论 聚焦超声联合0.05%卤米松乳膏治疗手足慢性湿疹安全性高、疗效好、起效快,可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生菌增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4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慢性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3% vs.65.32%,71.43%vs.38.71%,69.57%vs.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vs.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慢性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87% vs.48.39%,50% vs.22.58%,45.65% vs.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9% vs.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皮肤红肿出疹、食欲减退与头昏乏力单独不良反应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益生菌增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皖南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构成情况,探讨本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2003.03-2012.03间诊断明确的淋巴瘤标本,全部病例经重新HE切片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辅助检测,部分病例采用EBER原位杂交法(EBER-ISH)协助诊断,并参照2008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型.结果:728例中霍奇金淋巴瘤(HL)占9.34%(68/72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90.66%(660/728),NHL中B细胞来源占77.42%(511/660).T/NK细胞来源占22.58%(149/660),此外,在收集的淋巴瘤标本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49.73%(362/728),其余较多见的六大类型依次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61例占8.3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 56例占7.69%,外周T细胞淋巴瘤50例占6.87%,套细胞淋巴瘤36例占4.95%,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32例占4.40%,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31例占4.26%.男性433例,女性295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年龄最小5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1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发病率为86.6%(13/15).最好发的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胃、肠、鼻咽部、扁桃体、涎腺、甲状腺、眼眶、骨和脾等.结论:中国皖南地区HL以结节硬化型和混合型居多,未见”双峰性”,且以原发于左颈淋巴结多见.NHL中还是DLBCL为最多见,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67岁以上发病率较高,提示恶性淋巴瘤在亚类和分类上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潘丽  王华  孙国平 《安徽医药》2017,21(10):1818-182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的年龄15~83岁,中位年龄为61岁,男女比例为1.08∶1,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回肠,其次为回盲部、盲肠、空肠.腹痛为原发性肠道DLBCL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于内镜及术后病理.其中生发中心型(GCB) 19例,non-GCB型8例.患者1年、3年总生存率为64.3%、39.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因素包括:年龄、LDH水平、CA125水平、肿块大小、CD10、Bcl-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及Ann Arbor分期(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见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原发性肠道DLBCL具有高度侵袭性及异质性,预后影响因素众多,对该类疾病临床诊治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技术对内蒙古地区254例汉族健康人和68例汉族肝癌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分布频率的研究,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CYP2C19ml 3种多态基因型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肝癌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wt/wt 50%、wt/ml 33.8%、ml/ml 16.2%和wt/wt 40.6%、wt/ml 50.3%、ml/ml9.1%.结果 显示携带CYP2C19ml突变杂合型(wt/ml)的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度比野生型纯合子(wt/wt)升高1.8倍,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CYP2C19m2基因型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肝癌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wt/wt 85.3%、wt/m2 14.7%和wt/wt 91.3%、wt/m2 8.7%,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YP2C19快代谢者占87%,慢代谢者占13%;肝癌组中快代谢者占72.1%,慢代谢者占27.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代谢型患肝癌的危险是快代谢型的2.6倍.结论 携带突变杂合型CYP2C19ml基因型者肝癌的易感性增加,CYP2C19慢代谢型与肝癌的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老年主动脉夹层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主动脉CTA结果及近期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入选老年主动脉夹层伴OSAHS患者30例及单纯主动脉夹层患者55例,抽血检测血生化、血脂,行主动脉CTA等及对病人行短期随访,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主动脉夹层伴OSAHS组的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清晨高血压及周围血管病史均高于单纯主动脉夹层组(27.3±3.5)kg/m2 vs.(23.4±3.2)kg/m2,11(36.7%) vs.10 (18.2%),23(76.7%)vs.30(54.5%),10 (33.3%) vs.8(14.5%),P<0.05;与单纯主动脉夹层组比较,主动脉夹层伴OSAHS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较高,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降低(2.76±1.24) mmol/L vs.(2.02±1.01) mmol/L, (2.70±0.83)mmol/L vs.(2.16±0.81)mmol/L,(14.2±3.1) umol/Lvs.(11.3±2.7) umol/L,(1.05±0.26) mg/L vs.(1.22±0.20) mg/L(P<0.05);与单纯主动脉夹层组比较,主动脉夹层伴OSAHS组主动脉钙化发生率及附壁血栓形成率高[24(80.0%)vs.32(65.5%)],[14 (46.7%) vs.13(23.6%)],P<0.05;与单纯主动脉夹层组比较,频发早搏、窦性心动过缓、肺部感染发病率高([13 (43.3%) vs.11(20.0%)],[24(80.0%) vs.30(54.5%)],[11(36.7%)vs.9(16.4%)],P<0.05.结论 老年主动脉夹层伴OSAHS患者易出现清晨高血压、超重、血脂异常,其主动脉老化快,并且易于发生心律失常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刘成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05-1006
目的 探索磁共振成像(MRI)与关节镜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对12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MRI及关节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检查阳性率为49.2%,关节镜检查阳性率为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Ⅲ级64例;关节镜检查未破裂64例,半月板损伤中以斜行型和混合型为最多;MRI检查的敏感性为97.0%( 64/66),特异性为95.3%(61/64),准确性为93.1%(121/130).结论 MRI是膝关节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同时对于指导治疗、协助手术方案的确定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甲基黄酮醇胺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损伤.MFA在缺血和再灌前5 min分别iv 20 mg kg~(-1).结果:再灌组的脑水份含量显著增高(82.7%±1.1%vs对照组79.7%±0.5%;P<0.01),MFA能抑制这一水肿(80.9%±0.9%,vs再灌组P<0.01).再灌组的CK含量下降明显(4.7±1.4 vs对照组8.4±1.2 U/mg protein,P<0.01),MFA能减少这下降(7.2±1.1 U/mg protein vs再灌组P<0.01).再灌组能引起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增加(2.3±0.5vs对照组1.5±0.4 nmol/mg protein,P<0.01和SOD的减少(3.1±1.6vs对照组10.5±3.9U/mg protein P<0.01),而MFA则抑制MDA的升高(1.6±0.4 nmol/mg protein vs再灌组P<0.05),同时保护了SOD的活性(7.9±1.6 U/mg protein vs再灌组P<0.01). 结论:MFA能保护急性脑缺血再灌损伤,而此作用可能与保护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75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实践,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万古霉素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治疗的75例重症监护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疾病分布、病原学检查、万古霉素使用情况、血药浓度、治疗转归及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重症监护室患儿中,64例(85.33%)为早产儿,疾病分布以败血症最多(55例,73.33%),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送检率100%,阳性检出率为52.00% (39/75).首次万古霉素治疗方案医师对药师建议的采纳度为72.00% (54/75),首次谷浓度在5~15 μg/mL的患儿占74.67% (56/75),治疗总有效率为70.67%(53/75).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有1例患儿用药后出现肝功能损伤,其余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有助于提高新生患儿感染治疗有效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年龄组人员19639例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按年龄组和结果模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HBsAg、HBe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7 9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4.03%(791/19639),主要分布在10~29岁年龄段;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1619例,占总检测人数的8.24%(1619/19639),15~64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且各年龄组的阳性率较接近,并且明显高于0~9岁年龄段;HBeAg、抗-HBc二项同时阳性4 2例,其中0~4岁年龄组占36例,主要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幼儿HBV感染;有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占56.72%(11140/19639);HBV-M五项全部阴性占23.29%(4575/19639).结论 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2.93%(2540/19639);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占56.72%;未受乙肝病毒感染者占23.2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救措施联合急诊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入院治疗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共100例,前瞻性研究且按是否接受急诊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急诊护理,综合比较两组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疼痛与生活质量变化与满意度评价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0% vs.30.0%),未控制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 vs.22.0%,4.0% 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 vs.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VAS评分[(2.21±1.25) vs.(4.14± 1.47)]与QOL评分[(57.45±6.57) vs.(50.26±5.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救措施联合急诊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荣华  虞敏晶  徐玲玉  张桂普 《江苏医药》2012,38(23):2857-2859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13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A组,122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B组,4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和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 A组髓样癌发生率21.3%,组织学Ⅲ级占60.6%,p53基因阳性表达率73.7%,均明显高于B组的5.9%,30.9%,40.9% (P<0.05);A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B组(49.2%vs.40.1%)P<0.05);A组局部复发率和肝、肺转移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A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和81%,均显著低于B组的76%和88%(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223例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二尖瓣病变组和联合瓣膜病变组,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ACE I/D各基因型在RHD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ACE Ⅰ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70.1% vs 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组中,ACE 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8%、39.2%和9.0%,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4%及28.6%.ACE Ⅱ基因型和Ⅰ型等位基因在联合瓣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何常  薄丽  钟愉 《贵州医药》2004,28(1):22-23
目的研究nm23、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NP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NPC组织中nm23、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64例NPC中nm23、p53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35/64)、29.7%(19/64)、81.3%(52/64),nm23、p53和bcl-2蛋白表达均与NP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0.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nm23、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参与了NPC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14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按照中国成年人肥胖标准,肥胖患者腹水脱落细胞学阳性比例高于非肥胖患者(7.3%vs.1.0%)(P<0.05),但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最大直径等高危因素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按照WHO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因素在肥胖与非肥胖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BMI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肥胖与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的升高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STEMI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与随访资料,按NLR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LR≤4.75) 107例,B组(NLR>4.75) 91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与随访资料,评估不同NLR水平及其对临床预后影响.结果 A、B两组指标对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9.24±11.08)% vs (49.35±13.10)%],ST段回落率(STR)为(5.61% vs 24.18%),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Ⅲ级为(85.98%vs 52.75%),随访期间再发心肌梗死率为(0.93% vs 8.79%),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为(0.93% vs 7.69%),心脏性死亡风险率为(0.93% vs 6.59%),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2.80%vs 12.09%),随访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为(2.80% vs 14.29%).以上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高的患者整体预后差,在住院期间以及远期随访期间有着极高的MACE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