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28-63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患者支架植入术治疗之后,对患者行周密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顺利,经过精心的综合护理,术后所有患者动脉血流状况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术后患者恢复快,卧床明显时间缩短,且均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给予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支架介入治疗的患者有效、完善的护理,对于患者临床获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重点及措施。方法:对1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血管成形、内支架置入、血栓及斑块旋切、溶栓、血栓抽出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分析,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本组138例患者有3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巨大血肿9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假性动脉瘤3例、消化道出血3例、支架内急性闭塞4例、支架再狭窄10例,造影剂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占手术的23.2%。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介入治疗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治疗。方法:观察并护理2012-10~2014-01接受顺行穿刺球囊扩张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50例,其中发生并发症8例。结果:术中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术后出现低血糖休克;1例出现应激性高血压;1例术后下肢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及指导对于ASO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详尽了解既往史、仔细观察病情,严密监护,充分进行物品准备,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训平  谭光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22-1923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自体血管搭桥、人造血管搭桥以及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与单纯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的25例患者,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患肢护理,观察提供有益的治疗调整信息以及注重基础疾病相关护理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手术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下肢缺血显著改善13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结论: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除采用恰当外科治疗手段治疗之外,采用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旁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2例患者,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手术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12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肢血供明显改善,术后ABI(踝肱指数)0.78~1.01、平均0.85。所有患者足背动脉及(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静息痛完全消失,足趾间溃疡逐渐愈合。结论血管旁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Orem护理模式对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观察两组患者在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肢体锻炼方法、对医嘱的依从性、饮食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70分8例,70~80分15例,〉80分27例,均优于对照组的14例,21例,15例(χ^2=6.05,P=0.03);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很满意32例,较满意17例,不满意1例,均优于对照组的18例,28例,4例(χ^2=8.41,P=0.02).结论 Orem自理模式能提高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同时也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姚燕 《哈尔滨医药》2010,30(4):67-67,7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目前重建血供的主要治疗措施足血管重建术.当患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等全身血管性疾病及糖尿病时,会极大的增大手术风险并影响愈后.我院1月为1例左股动脉闭塞、双侧髂总动脉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实施了右腋一双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左髂外动脉取栓术",经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行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监测血压血糖、完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体位、环境的护理、并发症监测、落实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 42例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达87.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皮温较前升高.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腔内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应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并采取正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根据其下肢动脉闭塞的程度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102条肢体行下肢动脉内介入治疗,根据术中、术后1、3、6个月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部位、分级、临床症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90例102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0.2%(92/102);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超声、踝/肱指数(AB 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合理的选择适应证,对能否再通动脉血管、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糖尿病足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闭塞介入治疗(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将1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闭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术后重点做好患肢、患足的观察与护理,同时注意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警惕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2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段开通,血流通畅,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前后护理观察及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袁婷婷  温大翠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40-284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腔内治疗术后护理方法,观察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4例(127支血管)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加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S)治疗并进行护理以及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术后治疗护理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84例(127支血管)经球囊扩张加PTRS后,血管再通81例(123支血管),再通率为96.85%(123/127)。该81例(123支血管)再通患者术后复查0.5、1、2年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5.12%、79.67%、68.29%。结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通过球囊扩张加PTRS治疗后,可使患者血管实现再通,改善下肢动脉血流且近、中期疗效满意,故术前加强患肢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为该病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患肢疼痛程度减轻,皮肤温度明显升高,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所有患者抑郁程度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的康复的重要保障,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琴  徐亚香 《哈尔滨医药》2012,32(3):187-18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行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监测血压血糖、完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体位、环境的护理、并发症监测、落实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结果 42例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达87.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皮温较前升高。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腔内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应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并采取正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共25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后,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制定术前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手术患者术后穿刺点均未出现血肿,其中5例出现皮下淤血,1例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后再通。术后患肢皮肤温度增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患肢血液循环明显改,患足疼痛明显减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一种手段,具有微创及良好的安全性,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术前术后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陈锋华  刘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02-30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经过护理,痊愈43例(61.43%),有效23例(32.86%),无效4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做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将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加强对溶栓导管的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下肢血管闭塞段疏通,肢体皮温、皮色恢复较好、花斑及静息痛消失,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加强对溶栓导管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9例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手术治疗病人的资料,总结分析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的方式。结果:本组29例病例,腔内介入治疗17例,传统外科旁路手术12例;术后随访,失访4例,23例获得随访,术后6月通畅率为87%(20/23),术后12月通畅率为85%(17/20),术后12月保肢率为95%。结论:对于下肢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病人,腔内介入治疗和传统外科旁路手术治疗都是有效方式,应该将腔内手术及传统外科旁路手术的优缺点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兼顾减低麻醉、围手术期及手术风险,以达到中远期较好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赵庆莉 《黑龙江医药》2011,24(5):841-843
本文就非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症病人的全身和下肢护理结合16例病例进行了讨论,提出对于该类病人全身和下肢的护理应同时予以足够的重视,强调运动康复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3例,对所有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比值、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前其踝/肱比值平均为(0.37±0.14),术后上升为(0.73±0.1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术后近期下肢皮肤温度明显得到改善,其肢体静息痛基本消失;9例患者术后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占整体的39.13%。结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病变肢体血供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7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选择腔内治疗手术,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加用给予基于心理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管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6.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累积通畅率为94.4%,对照组为80.6%,观察组的累积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手术治疗结合基于心理护理的健康教育能促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