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统CT影像与核医学影像的综合对临床核医学的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如今融合显像主要有SPECT/CT、PET/MR、SPECT/MR和PET/CT等。核医学设备多用于机体脏器功能检查,在探明脏器功能代谢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病灶处的精确定位,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得以保障。我们对SPECT融合CT影像技术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融合显像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和融合显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X线摄影和传统X线摄影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MRI、DSA、SPECT、数字胃肠及数字乳腺等影像设备, 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 使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 我院于 2004年 10月新引进并安装KODAK DiretView CR500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Com puted Ridiography-CR), 实现了我院影像科内影像  相似文献   

3.
Binswanger病(BD)系一类血管性痴呆,其以大脑深部穿支动脉硬化造成的白质广泛性缺血性损伤为病理特征,临床上突出表现为高血压和渐进性智能障碍.既往认为该病罕见,随着CT、MRI的普及,PET、SPECT和DSA的出现,近年来人们对这一疾病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就我国对该病的认识过程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4.
沈磊  王俭  袁家长 《安徽医药》2012,16(5):634-636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CT、MRI及PET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MRI及PET影像资料。结果 CT、MRI及PET影像,9例IRF患者均表现为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伴周围脏器受压。所有患者均出现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PET上FDG摄取异常增高。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MRI及PE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包仕尧 《华夏医药》2005,9(4):285-288
随着影像技术及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神经影像学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无论从传统的二维平面成像到三维的立体成像,还是从解剖成像到功能成像,神经影像学尤其缺血性卒中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近年来,CT、MRI、DSA、SPECT、PET、超声等成像技术不断改进或涌现出新的成像方法,以及各种医学成像的联合应用,或将同种或不同种图像经过图像融合,从比较中获取更多信息。这些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对缺血性卒中(IS)病理过程的了解,及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PET/CT联合MRI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69例,进行MRI、PET/CT及PET/CT联合MRI 3种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联合MRI、PET/CT及MRI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6%、76.4%及67.6%,PET/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最高;诊断的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ET/CT联合MRI检查(86.3%)、MRI(77.2%)及PET/CT(70.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MRI在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PET/CT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联合MRI在肺腺癌诊断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腺癌。  相似文献   

7.
SPECT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变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是功能性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中有很大优势,可以对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客观灵敏的监测。一般CT、MRI能显示解剖结构上的改变,但不能反映代谢方面的信息;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SPECT等功能显像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PET价格昂贵,技术较复杂,临床使用较少。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核医学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X线CT(X-CT)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当今医学诊断的四大影像技术,在临床诊疗中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超声、X-CT、MRI所获得的影像基本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而核医学成像是以核素示踪技术为基础,以组织吸收功能的差异为诊断依据,以放射性浓度为重建变量,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和显像剂、示踪剂引入机体后,探测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靶器官的放射性示踪剂发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因此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这也是核医学成像最有特色之处。近年来,由于同时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的新型核医学显像仪器的问世,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反射型断层仪(PET)即SPECT/CT,PET/CT,改写了传统的核医学影像由于引入放射性及仪器分辨率的限制不能提供病变细微结构的历史,这是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陈晓荣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3):68-70,79
胰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位置深在,不易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够满意。本文就超声、ERCP、CT、MRI、DSA、PET对胰腺癌的诊断特点及其长处与不足作一概述,为临床选择经济、合理、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从而使胰腺癌能够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如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及介入诊疗等,这些检查的物理基础、成像原理、不同病变的影像改变各不相同,怎样选择适合相应症状的影像检查方法,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影像诊断的工作经验,介绍如下。1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PET和PET/CT是一种以全身、功能性扫描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而PET/CT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全身性疾病——淋巴瘤的诊治中,PET和PET/CT对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优于CT等传统影像技术,因而PET和PET/C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口腔颌面部的检查方法不断增多,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口腔颌面部各种疾病的诊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互补点。本文对传统的X线在口腔颌面部检查诊断技术中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X线、CT、MRI、DSA等影像诊断。这些高精尖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拓宽了X线诊断的范围,但必须认识到各种设备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所长,又各有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疑似LI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CT与MRI在LI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82例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为LI3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的疑似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20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后又行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再根据MRI和MRA检查对其中1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治疗。对照MRI及MRA检查、手术或DSA结果评估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性病变33例,无异常5例,CT血管造影对心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6.84%。在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患者中,动脉瘤15例,动脉狭窄10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2例,2例动脉瘤术后复查,2例阴性;1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为脑动脉瘤,经DSA检查无异常,其余患者经DSA检查对照,诊断相符。结论 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筛查、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的疑似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20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后又行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再根据MRI和MRA检查对其中1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治疗。对照MRI及MRA检查、手术或DSA结果评估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性病变33例,无异常5例,CT血管造影对心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6.84%。在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患者中,动脉瘤15例,动脉狭窄10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2例,2例动脉瘤术后复查,2例阴性;1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为脑动脉瘤,经DSA检查无异常,其余患者经DSA检查对照,诊断相符。结论 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筛查、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PET/CT是将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和CT(Computed Tomography)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影像设备。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PET/CT实现了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PET通过与CT结合,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性,同时缩短检查时间;CT与PET结合,则提高对病灶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式有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其中,X线成像为二维重叠影像且分辨率较低,在消化系统疾病检查中应用范围较小;CT和MRI则为断面数字成像,并可三维重建;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CT检查和MRI检查在常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更具优势~([1])。但因二者设备价格及检查费用均较昂贵,在消化道疾病应用中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十分必要~([2])。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检查的86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旨在探讨CT和MRI在检查消化系统肿瘤的优势与差别。  相似文献   

18.
放射肿瘤医学是由放射肿瘤诊断和放射肿瘤治疗两个实体组成。放射诊断设备从普通的X线诊断机过渡到现今的CT、DSA、MRI和PET等影像技术,改变了医学影像的思维模式,为数字化医院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60CO治疗机、直线加速器、后装机、伽玛刀和体层放疗仪等设备的不断完善,为恶性肿瘤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手段,两者的结合是发展现代肿瘤医学强有力的支柱。  相似文献   

19.
<正>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临床治疗属性上是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创伤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其手术麻醉并发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导管、支架和封堵材料脱落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场MRI中骨挫伤的影像表现及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具有典型外伤史,MRI诊断骨挫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6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其余62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6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但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诊断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