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受血输血前血液传染病三项指标检测的体会。方法 用EIA法,检测受血血液中HBsAg、抗HCV、抗HIV。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6.99%,其中HBsAg阳性率5.84%,抗HCV阳性率1.14%,抗HIV阳性率0.01%。结论 开展受血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为11.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84%,抗-HCV阳性率为1.57%m,抗-HIV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3.
于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294-1295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检查的意义。方法:对l2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是21%、2.O%和0.5%,其中48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2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8%。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RUST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输血前患者与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流行性情况.方法 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的初、复检均用ELISA法.结果 显示患者输血前或术前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结论 无偿献血的推广以及血液集中化管理和献血人群的选择,对于防止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睿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70-70
目的: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测ALT;用ELISA法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结果:在222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中检测出HBsAg阳性率为13.91%、Anti-HcV阳性率为1.35%、Anti-TP阳性率为2.70%、Anti-HIV未检出阳性。结论: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可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和防止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血液是医疗、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临床治疗手段,它在人的生命体征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药品、疗法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血液本身可以成为致病物质的载体,成为最严重的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为了预防因输血引起的医院感染,确保安全输血,我血站以WHO输血合作中心提出的从低危险度的献血者采血、严格筛选检测血液、临床合理用血这三大关键环节为目标,通过“四严”措施,实现了输血2755例次零感染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天翔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71-1271
输血是指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血液成分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措施[1].由于存在病毒检测“窗口期”问题,在输血治疗的同时,也有可能被传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输血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了解患者所感染的传染病是医源性感染所致,或是患者在接受输血前本身已被感染,对防止输血后出现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感染状况,预防院内感染,避免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例拟输血的患者进行抗-HBV、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结果 2187例患者中,抗-HBV阳性122例,占5.6%,抗-HCV阳性29例,占1.33%,抗-HIV阳性2例,占0.09%,抗-TP阳性7例,占0.32%.结论 输血前进行与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可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避免一些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此法对就诊于我院的2056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检测的价值与意义。结果检测结果显示,205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19%(23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88%(1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48%(1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72%(15例),总阳性率为12.84%(264例)。结论对于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输血血液情况,防止各类严重传染病的传播,亦可以减少因输出引起的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患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指标检测情况,并跟4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给予比较。结果 400例患者输血前HBs 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ALT等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29.5%,显著高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P<0.05)。结论应该加强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之检测,这样可以降低或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的5568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抗-HCV阳性率1.44%,抗-HIV阳性率0,梅毒抗体阳性率0.29%。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以及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166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3.8%和3.0%。单独ALT〉40u/L者115人次,未检出抗-HIV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光辉 《北方药学》2012,9(1):88-88,31
目的:为了排除和屏蔽无偿献血者队伍中的高危人群,杜绝HIV 经输血途径传播,统计分析6 年间格尔木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 感染情况.方法:对2005~2010年间格尔木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 确证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格尔木地区HIV 感染率为0.0142%,表明格尔木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 感染流行趋势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威胁输血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病原体经血液传播,如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等.为了减少、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除血站严格筛查献血员、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外,对住院患者特别是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十分必要.我们对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本院治疗输血及术中用血患者(包括急诊治疗和手术患者)1 726例输血前严格按要求进行了上述4项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其输血前状况,探讨输血前检查对于临床成分输血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最近三年来受血者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1.2%、1.2%、0.1%、2%。其中不同年度间的HbsAg抗HCV的阳性差异无统计意义,而抗HIV抗TP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也可以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患者输血前5项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查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为了解输血传染原因,我院对202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5项血液指标检测,并与202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例输血患者ALT异常(>40 U/L)占11.3%,HBSAg阳性率为9.5%,抗HCV阳性率为0.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3%,抗HIV未检出。结论输血前患者5项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富国 《淮海医药》2002,20(6):498-499
血液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内环境 ,组成成份复杂 ,并在全身不停地运行 ,起着连接和支持体内各种结构的重要作用。输血是现代医学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1 ] ,输血治疗某些疾病独特的疗效 ,不能为其它治疗方法所代替。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 ,尽管输血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但一旦感染后果是严重的 ,输血感染有两种原因 :一是采后血液细菌污染 ,输血后发生感染 ;二是供血者体中带有病原体 ,输注给受者而感染。输血后传播疾病常见感染为 HIV、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巨细胞病毒和移植物宿主病、朊病毒等。据统计 ,我国输血后乙肝感…  相似文献   

18.
陈锦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56-257
通过对廉江市人民医院输血前患者进行的艾滋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传染性疾病进行检测,了解当地的输血前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概况,以避免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被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的983例输血前胡怎会进行抗-HIV、抗-HBV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通过使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进行初选,再通过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对初筛结果的确认。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为15.3%,共150例;梅毒抗体经TRUST检测为阳性率为2.05%,共为20例,在经过TPPA确诊阳性率为1.80%,共18例,抗-HCV阳性率为0.38%,共4例;抗-HIV阳性率为0.07%,共1例。输血前常规的血清检查,通过四项感染指标可以为相关血源性感染的疾病提供依据,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了输血的安全,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预防职业暴露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感染状况,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HBsAg、抗-HIV、-HCV、抗-TP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2.76%,其中HBsAg性率为11.20%,抗-HIV阳性率为0%.抗-HCV阳性率为0.58%,抗-TP阳性率为1.2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从而减少医患纠纷,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雷再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95-2196
输血是治病救人不可替代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又是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一条渠道。为了确保受血者安全,减少和避免患者医院内感染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预防和杜绝因输血感染传播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受血者输血前均接受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对本院1246名住院拟输血患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