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临床药师依据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患者情况,应用建立的流程协助临床制定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运用JPKD-vancomycin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结合贝叶斯反馈程序解读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推算患者个体化给药剂量、预测调整后给药方案的血药浓度结果,有助于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结果: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流程应用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解读,为临床制定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结论:建立了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流程,有助于协助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万古霉素临床疗效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詹峰 《中国药师》2020,(2):299-302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对117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谷浓度和峰浓度区间患者的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性别、年龄和肾功能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统计各浓度区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117例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处于有效范围(10~20μg·ml-1)的占29. 06%(34/117),处于有效峰浓度范围(20~40μg·ml-1)的占67. 52%(79/117)。平均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在不同年龄段人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 05),>75岁患者的血药谷浓度>20μg·ml-1和峰浓度>40μg·ml-1比例显著高于<60岁组和60~75岁组(P<0. 05)。不同性别患者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肌酐清除率(Ccr)<40 ml·min-1组和Ccr 40~60 ml·min-1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Ccr≥60 ml·min-1组(P<0. 05),且易发生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 53%(17/117),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14例,很可能2例,可能1例。结论: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和肾功能对血药浓度影响显著,应常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特别应加强75岁以上老年人及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监护,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7例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本院2005~2011年207例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监测血峰、谷浓度103例次,峰浓度和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各占65.31%和42.60%。35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监测血峰、谷浓度104例次,峰浓度和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各占32.65%和16.36%。〉60岁组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均显著高于〈18岁组(P〈0.05)。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2%。结论: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病历、病原学检查、肾功能指标、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 对我院2005年2月~2008年9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毒性的发生率. %;峰浓度﹥40 ·mL-1)范围内的占总监测数的88.94监测住院患者49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235例次,结果显示:其中在治疗窗(5~40 μg%;谷浓度﹤5μg·mL-1,占总数的4.25%.性别对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mL-1,占总数的6.81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参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方法: 监测特殊群体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根据监测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调整,提高了疗效,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个体化的精准药学的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免费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在中国人群中预测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临床效用。方法:搜集国内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根据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肌酐)和用药方案,分别计算万古霉素预测谷浓度,比较各软件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的相关性和差别。结果:共纳入ClinCalc,Vancomycin-Calculator,UCSF和TDMS2000 4个免费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进行分析,收集到196例患者292个谷浓度数据。各软件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存在相关性(r=0.590,P<0.01;r=0.640,P<0.01;r=0.606,P<0.01;r=0.621,P<0.01);基于Vancomycin-Calculator和TDMS2000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63(-0.55~1.81),6.99(6.13~7.86);-1.52(-2.64~0.39),7.12(6.33~7.90)μg·mL-1优于ClinCalc和UCSF软件。其中Vancomycin-Calculator软件尤为适用体质量偏轻的患者,TDMS2000软件尤为适用肥胖患者。结论:Vancomycin-Calculator和TDMS2000软件可以用于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预测,协助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万古霉素临床合理使用及治疗药物监测(TDM)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住院并接受万古霉素TDM的患者。收集病历资料,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等。根据药物浓度是否达标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药物浓度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药物浓度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1 106例。70.7%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60.0(IQR=20)岁。科室分布以外科为主,占比76.4%。万古霉素疗程中位天数为10.8(IQR=9.0)。仅有21.6%患者首次浓度监测为给药第4或5剂前。46.8%患者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在10~20μg·mL-1,达到目标浓度范围。万古霉素相关AKI发生率为25.9%。不同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的患者AKI发生率不同:<10,10~<15,15~20,>20μg·mL-1时,AKI发生率分别为15.8%、20.5%、25.8%和39.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于用药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与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监测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分析医院近1年106例次患者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的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检测的106例次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涉及16个科室,病原学的检测送检率达91.51%;万古霉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菌较敏感,其中报出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54例次患者首次监测万古霉素谷浓度处于10~20μg/mL范围内,22例次重症感染患者调整万古霉素剂量后行二次血药浓度监测,17例次患者谷浓度处于10~20μg/mL范围内,二次血药浓度监测与首次监测相比,其结果明显好转(P<0.05);其中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失败患者27例,7例患者发生了万古霉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好转。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对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但是万古霉素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和药师仍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9.
万古霉素(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能降低毒性和提高疗效。AUC/MIC是预测万古霉素疗效的重要参数,监测谷浓度是最为准确和实用的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进行监测。应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促进万古霉素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19):2690-2695
目的:评估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和SmartDose在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并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SmartDose预测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的稳态血药谷浓度,计算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绝对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χ2检验分析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正常与否、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与否分别对绝对权重偏差的影响。对于稳态血药谷浓度不达标的患者进行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调整,使用JPKD和SmartDose系统分别预测调整给药方案后的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计算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绝对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评估两者的预测能力并针对3例患者进行实例分析。结果:SmartDose预测初始给药方案的患者入组85例,其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为(11.36±5.96)μg/mL(2.34~29.33μg/mL),实测浓度为(11.44±6.57)μg/mL(3.10~29.50μg/mL),绝对权重偏差为22.95%,相对预测误差为2.72%。BMI正常与否对绝对权重偏差有显著影响(χ2=4.75,P=0.029),AKI发生与否对绝对权重偏差无显著影响(χ~2=0.236,P=0.627)。JPKD和SmartDose预测调整给药方案的患者入组22例,其万古霉素的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分别为(11.06±3.58)、(12.15±4.35)μg/mL,实测浓度为(12.57±4.50)μg/mL,绝对权重偏差分别为18.30%、18.68%,相对预测误差均值分别为-8.65%、-0.44%。两个系统预测值的绝对权重偏差均<30%。3例患者预测结果的绝对权重偏差也均<30%。结论:JPKD和SmartDose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优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万古霉素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阳性球菌的一线治疗药物,其具有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肾毒性等特点,因此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基于药代动力学(PK)方法进行个体化给药。近年有数篇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相关研究发表,本文综述了基于PK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法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及相关PK/PD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万古霉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患者70例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并对相关PK/PD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万古霉素的峰、谷浓度均在治疗窗范围内的仅占40%左右;万古霉素的Cmax与疗效有关联,Cmax越高疗效较好;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可能与AUC/MIC和Cmax/MIC等PK/PD参数相关。结论老年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方式下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6例予万古霉素连续静脉注射(CIV,45例)或间歇静脉注射(IIV,51例)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线性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2种给药方式下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CIV患者的血药浓度达标率为73.33%,明显高于IIV患者的49.02%(P <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肌酐清除率、首日体质量剂量及年龄、中重度水肿、白蛋白水平、肌酐清除率、首日体质量剂量分别为CIV及IIV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首日体质量剂量及肌酐清除率、中重度水肿、首日体质量剂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为CIV及IIV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需使用万古霉素的重症感染患者,CIV相较IIV更易达到有效浓度,独立影响因素(首日体质量剂量、肌酐清除率)更少,且可通过肾功能支持和调整首日给药剂量优化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使用万古霉素并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肾功能亢进(ARC)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月该院51例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患者,采用Excel软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以及用药前后肌酐、感染指标。并根据肌酐清除率≥130 mL/(min·1.73 m2)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亢进组(1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39例),使用SPSS 25.0等软件对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颅脑损伤6例,组间颅脑损伤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颅脑损伤等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是患者发生ARC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1)。结论:年龄是患者发生AR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RC可导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降低,临床应早期进行筛查并识别出ARC,优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 定患 者 地 高 辛血 药 浓 度 ,为 临 床 合理 用 药 提 供参 考 。 方 法 采 用 荧光 偏 振 免 疫 法测 定83例 地 高 辛 血 药 浓 度 ,分 析 血 药 浓 度 与 疗 效 的 关 系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以 及 不 同 给 药 方 案 对 测 定 结 果 的 影 响 。 结果 有 效浓 度 范围 (0.8~2.0 滋g/L)与临 床 表现 并不 完 全一 致,影响 因 素较 多,不同 给药 方 案监 测结 果 差异 较 大。结论 地 高辛 血 药浓 度监 测 必须 密切 结 合临 床,综合 考 虑各 方面 的 因素 ,实 现个 体化 给 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与结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期间接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34例患者,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34例患者中血药浓度<10 mg/L者13例,血药浓度10~20 mg/L者17例,血药浓度>20 mg/L者4例.三种不同血药浓度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2018年我院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非透析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达标情况,探讨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591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占40.27%,首次监测浓度在10~20mg·L^-1的占37.88%,复杂感染和非复杂感染患者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分别占33.69%和42.44%。性别、年龄、体重、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均影响初始血药浓度,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性别、肌酐清除率及万古霉素单位体重日剂量与初始血药浓度相关(P<0.05)。结论:我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0~20 mg·L^-1的构成比低,临床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及时参考血药浓度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探讨优化ICU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ICU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出院患者。统计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将患者分为CrCl>90mL/min、CrCl 50~90mL/min、CrCl 10~50mL/min及CrCl<10mL/min 4组,分析不同肌酐清除率组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和达标率的影响以及比较指南推荐剂量与实际剂量的差别,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99例ICU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共230例次,45例次(19.57%)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72例次(31.30%)未达标(<15mg/L),113例次(49.13%)超标(>20mg/L)。 CrCl 50~90mL/min和CrCl 10~50mL/min组平均血药浓度[(20.16±7.51)mg/L, (23.12±9.37)mg/L]、血药浓度超标比例(45.45%,62.79%)显著高于CrCl>90mL/min组[(14.65±9.07)mg/L, 19.15%]。CrCl>90mL/min、CrCl 50~90mL/min组实际剂量显著低于推荐剂量,而CrCl 10~50mL/min、CrCl<10mL/min组实际剂量显著高于推荐剂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给药剂量(B=11.631,95%CI=7.030~16.232,P<0.001)、肌酐清除率(B=-0.064,95%CI=-0.097~-0.032,P<0.001)、白蛋白水平(B=-0.334,95%CI= -0.634~-0.035,P=0.029)是影响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在优化ICU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时应考虑给药剂量、肌酐清除率和白蛋白水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方玲  夏泉  汪燕燕  朱猛  宋帅  孙旭群 《安徽医药》2019,23(7):1468-1472
目的 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和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病人信息,统计分析血药浓度、感染部位、肾功能等数据。结果 纳入141例病人、256例次浓度监测,总血药浓度(19.22±11.33)μg/mL,首次浓度(18.40±11.88)μg/mL,浓度在10[KG-*3]~20 μg/mL的构成比分别为32.81%、3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 75[KG-*3]~110 mL·min-1·1.73 m-2组病人万古霉素浓度达标率45.20%。58.73%的肾功能严重受损病人血药浓度高于20 μg/mL(eGFR<40 mL·min-1·1.73 m-2),然而eGFR≥110 mL·min-1·1.73 m-2的病人中,45.24%血药浓度低于10 μg/mL。用药前后,5例病人肾损害可能与药物相关。结论 万古霉素首次与总血药浓度达标率均较低,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或亢进的病人人群,监测结果未能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发挥作用。临床应用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同时综合病人临床情况,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