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1995年10月至2003年3月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中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患儿1325例,应用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APPAP)检测鼻咽部分泌物脱落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3、7)、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IV1、2、3)等,结合临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近期变化 ,制订防治策略。方法 :对我院近一年多来 40 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杆菌 182株 ,占 45 .5 % ,其中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分别占 2 2 %、10 %、5 % ;G+球菌 111株 ,占 2 7.75 % ;霉菌 10 7株 ,占 2 6 .75 %。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仍以 G-杆菌为主 ,但要注意 G+ 球菌及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新动向及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1995年至1996年从387株病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1.03%为肺炎链球菌,上述的我国浆也反映了肺炎链球菌作为社会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胶较医院内感染者所占的比率为高。当前,肺炎链球菌在我国的最低抑菌浓度基本上在1mg/L以下,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仍有效。我国的调查资料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所占的比率从1985年的44%增至1996年的  相似文献   

4.
5.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汀  李芳  马希刚  曹湘源  陈孟华 《河北医药》2004,26(10):775-77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我院ICU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下呼吸道感染的79例患者痰培养的212株病原菌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212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0.2%,革兰阳性球菌占19.8%。以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居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首位,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升高,仅对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耐药性低。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菌耐药性高,尤以ESBh(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明显,不动杆菌已逐渐成为ICU下呼吸道感染的优势菌群。控制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以及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的预防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危重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院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健宫医院就诊的1168例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多种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对检出病原体的病原学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  相似文献   

7.
8.
王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91-2292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的应用增多 ,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菌株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ICU患者抗生素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了解和掌握细菌耐药情况 ,有助于我们正确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为此 ,我们对2003年1月~6月期间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盐田区在我市疾控中心的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咽拭子病毒分离,并检测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学。结果:通过对150例患者病原学进行检查,其中阳性的患者有40例,总阳性率为26.67%,在对单项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显示合胞病毒的患者有12例,占比例为30.00%,甲3型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0例,占有的比例为25.00%,乙型流感病毒的患者为7例,占有比例为17.50%,副流感病毒I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腺病毒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混合感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例,占有的比例为2.50%。结论: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单敏 《北方药学》2014,(6):53-53
目的:总结下呼吸道感染应用头孢噻肟治疗体会,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于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噻肟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1.1%和7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诊内科采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142例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45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1.7%,其中39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药物使用率为86.7%,药物使用主要以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主。结论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患者受到较多因素影响,为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需要早期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构成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4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培养阳性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7株,革兰阳性球菌9株;阳性率前三位致病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大肠埃希菌(8株)、D群非肠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前的痰培养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284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就我院1995年7月~1999年12月369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分布进行回顾,对其中284份进行普通痰培养及药敏分析,以期了解并掌握主要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1材料及方法1.1 标本采集:284份送检标本均系我院1995年7月~1999年12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以偷规取痰方法获得。其方法是:患者清晨用清水反复漱口,用力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的新鲜痰液立即送检。送检标本光镜检查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 10个方进行培养[1]。1.2 细菌分纯、鉴定及药敏测定:送检标本先行普通培养,依据培养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93年3月至1994年4月,经门诊用青霉索,氨苄青霉索、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素等之一或二种治疗3—5天疗效不明显的支气管肺炎病例共415例,经声门下吸取呼吸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分离,共获503株细菌,球菌338株(67.2%),其中链球菌占50.9%,葡萄球菌占39.9%,其他球菌占9.2%,杆菌165株(32.8%),其中大肠杆菌占33.9%,绿脓杆菌占23.3%,克雷白肺炎杆菌占17.0%,其他杆菌占26.1%。415例中混合感染88例,占21.2%,其中球菌与球菌混合感染54例(61.4%),球菌与杆菌混合感染31例(35.2%),杆菌与杆菌混合感染3例(3.4%)。  相似文献   

15.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概况,以便加强控制。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度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08例。结果≥60岁老年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多,原发病以脑血管病占多数,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高达27.78%。常用抗感染药疗程不合理占6.67~36.67%。可参考药敏结果选药占25.93%。结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真菌已成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滥用抗感染药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且病原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将147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入院前治疗组1115例(A组)和入院前未治疗组356例(B组),常规进行深部痰细菌培养及抗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度测定。结果 A组中322例(28.9%)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分离率亦较高。B组中127例(35.7%)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前3位与A组相同,但白假丝酵母菌的阳性率略低于A组。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本地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入院前有无治疗对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无明显影响。但入院前使用抗生素增加了并发真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年老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痰病原菌分离株及耐药情况。结果G-杆菌占69.7%,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1.4%,铜绿假单胞菌17.9%,肺炎克雷伯杆菌15.2%,鲍曼/溶血不动杆菌8.9%,其他杆菌5.4%;G+菌20.4%,依次为粪肠球菌8.9%,表皮葡萄球菌6.2%,溶血链球菌2.7%,金黄色葡萄球菌2.7%;真菌10.7%,依次为白色念珠菌7.1%,其他念珠菌3.6%。G-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耐药率最低为2.5%,头孢他啶27.3%,环丙沙星26.0%;G+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7.4%。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G+菌和真菌;G-杆菌耐药菌株及MRSA感染比例增高;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住院时间长,严重原发基础疾病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征并探讨其与哮喘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2 35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鼻咽深部分泌物,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分泌物进行检测。荧光免疫实验测定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以lgE≥0.35 IU/ mL作为特异性诊断标准;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液嗜酸粒细胞(TEC)的数量。结果: (1)2 35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阳性病毒检出371例(15.75%)。不同性别间阳性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5, 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阳性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随着患儿 年龄增大,病毒阳性检出率越低。(2)2 356例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共检出5种常见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3型(PIV3)以及鼻病毒(RV), 其中RSV阳性检出率最高271例(73.05%),PIV3阳性检出率次之44例(11.86%)。(3)AV感染易导致患儿肺炎的发作, IFV感染易导致患儿支气管炎的发作, RSV感染易导致患儿产生毛细支气管炎, RV和IFV感染则容易引起患儿哮喘发作。结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RV和IFV具有特异敏感性,是引起患儿哮喘发作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应用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在医院接受的呼吸道感染的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应用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能够缩短疾病恢复时间,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