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 ,我院分娩巨大儿2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及其安全性。1临床资料本组268例巨大儿分娩中 ,剖宫产176例 (其中选择性剖宫产31例 ) ,自然分娩18例 ,产钳助产42例 ,胎吸助产32例 ,剖宫产率为65 67 % ,阴道助产率为27 61 % ,自然分娩率为6 72 % ,不同分娩方式的产程时间 ,产道损伤 ,新生儿Apgar评分 ,围生儿患病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见表1、2。注 :*P<0 001注 :*P<0 05围生儿并发症 :本组资料中吸入性肺炎8例 ;头颅血肿6例 ;黄疸1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儿相关因素及母婴预后情况,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对2010~2012年本院出生的500例巨大儿及产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出生巨大儿500例,占8.18%,分别为:7.07%、7.35%、10.11%。巨大儿出生率呈上升趋势,产妇分娩并发症及围产儿发病率增加。结论巨大儿对母婴安全危害较大,应加强孕产期保健,合理营养,降低巨大儿出生率,提高产前诊断检出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张亚萍  李正香 《河北医药》2013,35(16):2473-2474
在医学上,把体重过大的足月新生儿称为"巨大儿"。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巨大儿的发生也明显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孕妇体内营养过剩,很多人怀孕后,以为吃得越多越好,胎儿长得越胖越好,但他们没有想到胎儿过大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不良影响[1]。分娩方式的选择和胎儿的体重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胎儿相对产妇来说偏大,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肩难产的几率就会增加[2],有可能导致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胸锁乳突肌拉伤,严重者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4.
巨大儿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为减少母儿并发症及严重损伤,其产前胎儿估计及分娩方式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巨大儿的临床分析,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提高对巨大儿的风险意识,努力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分娩的2578例新生儿中巨大儿出生情况。结果巨大儿发生率6.56%,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分娩的169例新生儿中巨大儿出生情况:剖宫产率89.33%,并发症发生率45.56%,巨大儿出生呈上升趋势。结论产前综合判断胎儿体重,严密观察产程,适当放宽巨大儿剖宫产指征,有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足月的巨大儿及正常范围体质量新生儿的分娩方式与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总结出巨大儿不同的分娩方式和母婴妊娠结局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对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分娩无出生缺陷、单胎的足月(过期产、正常产)活产巨大儿、正常体质量儿的产妇及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所探讨的2590例孕妇分娩中,正常体质量儿足月巨大儿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在所分析的众多病例中,巨大儿产妇的住院天数、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比例及新生儿的窒息率远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的系列分析指标。结论相比于正常体质量儿,足月巨大儿的分娩会产生相对多的母婴并发症,因此要积极研究、改善巨大儿的产前预测方法,正确处理产程问题,适当的将剖宫产指征放宽从而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比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及产妇分娩结局,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0年间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孕妇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8963例新生儿中巨大儿643例,占分娩总数的7.17%。巨大儿纽孕妇肥胖者占67.92%,妊娠期糖尿病者占9.90%,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巨大胎儿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非巨大儿组(P〈0.05,P〈0.01)。结论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以利于改善母婴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儿产生相关危险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我院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将产妇分为巨大儿组(体重≥4000g)和非巨大儿组(体重<4000g),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巨大儿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分娩方式不同妊娠结局。结果 80例孕妇分娩后,32例新生儿体重≥4000g,占4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巨大儿组患者孕周>40周、孕前及产前超重、文化程度低、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占有比例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孕周>40周、孕前超重、文化程度低、妊娠糖尿病为影响巨大儿产生相关危险因素。剖宫产分娩组中,巨大儿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及羊水粪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中,巨大儿组产后出血、难产、会阴裂伤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非巨大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期产、妊娠糖尿病、孕前超重、文化程度低均为巨大儿产生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合并有相关危险因素孕妇应加强教育和干预,以降低巨大儿产生率,同时对合并有巨大儿产妇应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理分娩方式,以确保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 ,促进优生优育。我们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 ,随机抽取 10 4例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 ,并选择同期 2 0 5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 ,进行孕期和产程对母婴两方面的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 >4 0 0 0 g的新生儿。资料随机选择在我院分娩的 10 4例巨大儿 ,同时选择同期出生体重正常新生儿2 0 5例为对照组。巨大儿组新生儿最低体重 4 0 0 0 g,最高体重4 90 0 g,平均为 4 2 3 9g;孕妇平均年龄 3 0 .4岁。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 4 0 0 0 g;孕妇平均年龄 2 9.4 3岁。2 方法了解孕期病史、宫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巨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对98例巨大儿进行分析,探讨巨大儿对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枫  雷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94-3196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长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巨大儿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选择同期出生的体质量正常的20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并随访记录两组婴幼儿3、6、9、12、18、24、30、36个月等各监测点的两组体质量、身长,采用CDCC测试并计算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Logistic~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前身高、孕前体质量、孕期增重、营养状况、活动情况、家族肥胖及父亲体质量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巨大儿组体质量和身长在30个月以内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到36个月时,巨大儿组与对照组之间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MDI、PDI值分别为(107.33±7.29)、(104.71±6.93),与对照组的(112.58±7.61)、(109.09±7.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5.33,均P〈0.01)。结论巨大儿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婴幼儿期巨大儿的体质量大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  相似文献   

12.
黄靖冰  仇姝 《河北医药》2003,25(6):416-417
目的 探讨巨大胎儿与相应内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2例巨大胎儿的垂体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及空腹血糖水平 ,并与同期对照组 60例进行比较。结果 巨大胎儿组垂体泌乳素为 ( 15 6.7± 3 7.5 )ng ml ,对照组 ( 114 .6± 43 .4)ng ml ,差异非常显著 ( P <0 .0 1) ;雌激素为 ( 5 10 .7± 161.8)pg ml ,对照组 ( 3 99.0± 10 6.6)pg ml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孕激素巨大儿组为 ( 4 .6± 5 .0 )ng ml,对照组为 ( 2 .2± 0 .4)ng ml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 ;空腹血糖为( 3 .7± 0 .5 8)mmol L ,对照组为 ( 2 .9± 1.1)mmol L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巨大胎儿的发生可能与高水平催乳素和高水平雌激素有关 ,通过发挥胎盘催乳素及蜕膜催乳素作用而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增加胎盘 子宫血流量 ,引起胎儿过度发育而成为巨大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母婴血药浓度。方法 15例妊高征患者孕期舌下服用不同剂量硝苯地平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母婴血药浓度水平,并进行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较长时间(1~52天)服用不同剂量(10~1450 mg)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分娩时,产妇血浆中硝苯地平浓度为(26.91±20.93) mg.L-1,脐静脉血为(15.96±12.08) mg.L-1,胎儿与产妇血药浓度之比为0.61±0.22,分娩时母婴血药浓度均与母亲服药总量呈低度正相关。脐静脉硝苯地平血药浓度与新生儿1minApgar评分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母婴血药浓度随母亲服药总量增加而增加,均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母婴均无蓄积中毒。胎儿血药浓度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巨大儿发生相关因素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抽取150例产妇,包括产巨大儿的产妇73例作为观察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77例作为对照组,经产妇或其家属同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妇怀孕情况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相互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巨大儿产妇的体重,宫高,腹围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窘迫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产妇发生产后产道裂伤,需行剖宫术的几率要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妇肥胖,或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巨大儿的产生率升高。巨大儿的生产可引发对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巨大儿发生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单胎足月分娩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1 469例临床资料,根据娩出胎儿是否为巨大儿将其分为巨大儿组和非巨大儿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期体质量,血糖水平、胰岛素治疗情况等。结果巨大儿分娩史、新生儿性别、孕前体质量过高、孕期增重过多、OGTT 1 h高值均是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需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及血糖管理,以降低巨大儿的发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蒋励帅  万玉婷 《安徽医药》2015,36(11):1336-1338
目的 研究初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围产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29例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分娩巨大儿的初产妇临床资料,并与529例同期随机选择的无合并症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初产妇进行比较。结果 初产巨大儿母亲的身高、体质量(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宫高、腹围、B超测量的胎儿腹围、胎儿股骨长度均高于初产妇正常体质量儿组(P < 0. 05)。初产巨大儿孕妇出现头盆不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子宫收缩乏力、会阴裂伤(Ⅲ度及以上)、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初产妇正常体质量儿组(P < 0. 05)。而初产妇巨大儿组的年龄、孕周、孕次、胎儿双顶径和择期剖宫产(未经阴道试产)率与正常体质量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做好初产妇孕期饮食指导,加强围生期管理,预防巨大儿的同时,提高产前预测巨大儿准确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93-95
目的分析孕妇在不同孕期的增重状况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探讨降低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在我院分娩的328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其中32对为巨大儿及其母亲,设为研究组;296对为体重正常的新生儿及其母亲,设为对照组。着重研究巨大儿与孕妇妊娠期增重状况的关联性,并分析相关混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孕妇身高、年龄、产次、流产史、学历及新生儿性别等。结果两组间孕妇矮身材占比、高龄占比、初产率、流产史占比、学历程度、胎儿性别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孕期增重超标率升高(78.1%vs 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孕中期增重超标率升高(87.5%vs 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及时开展相关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预警,是降低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Volumes of nuclei of nervous cells of cortex (C) and caudate nucleus (CN) in brains of fetuses of mothers maintained on methionine--low diet (MLD) or on standard diet (STD) for 2 months before conception and throughout pregnancy were compared acc. to Hintzsche. In both brain areas the class ranges of C and CN nuclei of nervous cells were shifted to the left in fetuses from mothers maintained on MLD and this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was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shows that the nuclei of nervous cells of fetuses of mothers maintained on MLD were retarded in growth.  相似文献   

19.

Aim of th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maternal age, consanguinity, season of concep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amount of amniotic fluid for the appearance of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neural tube defects (NTDs).

Materials and methods

150 NTD fetuses, a result from autopsies (macroscopic autopsy; microscopic study of biopsy fragments; macro and microscopic brain examination), have been examined during a period of three years (01.2006, 01.2009), in the Clinic of Fetopathology, at the Center of Maternity and Neonatology — Tunisia.

Results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NTDs occur three times more often in pregnancies with an abnormal amount of amniotic fluid. Also, their likelihood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anomalies is increased four times. Nearly 80% of the NTD fetuses conceived during the autumn-winter period have acrania. Women older than 35, are twice more likely to have underweight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defect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hand. They are also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fetuses with endocrine system abnormalities. Anomalies incompatible with life occur twice as often in consanguineous unions.

Conclusion

The mother’s age, consanguinity, season of concep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amount of amniotic fluid have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emergence of associated anomalies in fetuses with NT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