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多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血栓(DVT)是妇科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术后.由于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及下肢的功能障碍,所以对于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现将2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的多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妇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0例,其中44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0例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4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体位、凝血功能、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年龄、合并症等都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在发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4周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进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和护理应对措施,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下肢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引起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静脉内膜损伤等因素。经护理干预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下肢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血栓(DVT)多见于下肢及髂部,最常见于腘静脉[1-2].膝关节手术因邻近血栓好发部位,术中应用止血带等因素,较髋关节、脊柱、妇科等高危手术DVT发生率更高[3-6].其中出现症状性肺栓塞(PE)者占20%~50%.1%~5%的PE患者会发生致命性血栓.而90%PE来源于下肢静脉[7].因此增强对膝关节术后下肢DVT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血栓预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造成静脉血栓的原因为Virchow三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膝关节手术因直接作用于血栓好发部位,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肢体循环,诱导高凝血状态,故其血栓发生率较高.因此膝关节术后并发DVT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对膝关节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术后抗凝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骨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78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间与要求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39例在术后以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139例无预防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21.43%,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5.00%,股静脉、腘静脉DVT发生率为5.04%,DVT总发生率为9.35%,与对照组相比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DVT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年龄在5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为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因素.讨论:本次临床研究中,低分子肝素有效降低了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很多,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高危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72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血运状况不良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肿胀疼痛率与 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术后 DVT 高危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sis.DVT)逐渐增多。国外一组资料报告: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DVT发生率12%-33%。由于DVT治疗不当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下肢的功能,严重者可以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开封市妇产科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8例妇科肿瘤术后DVT的患者实施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和罗定市中医院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发生率、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P 0.05);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干预1周后D-二聚体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而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为92.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1%(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骨科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科大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和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手术前尽可能地控制合并症,重视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五大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有高凝倾向的患者,要常规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尽早开始肢体等的功能锻炼,以达到预防凝血、改善微循环状态。结果髋关节置换术59例、膝关节置换术8例共67例骨科大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发生64例未发生DVT(95.52%)3例出现较轻度DVT(4.48%)。结论在围术期进行积极DVT地预防和手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等措施等,可明显地降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DVT的风险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分析我院妇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46例行肿瘤术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原因、临床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在这46例患者中,有10例(21.73%)并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23.91%)患者因血管炎并发了DVT,26例(56.52%)因卧床时间过长并发了DVT,5例(1.08%)因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并发了DVT。结论长时间的卧床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患者在术后要增加对下肢的锻炼,早日下床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有凝血前兆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抗凝血处理,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下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指导、患肢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静脉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的中药封包进行熨烫患肢。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0例,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在下肢术后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病是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并发症之一,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是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严重并发症,近年发现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本文诊治下肢DVT34例,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肿瘤术后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妇科良性疾病术后DVT的发生率在6.2%~29.1%,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率在19.6%~37.9%之间,国内尚无妇科肿瘤术后DVT发病率的统计学数字报道。由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妇科肿瘤术后24例并发DVT的诊治要点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7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下肢肿痛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结论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探讨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科室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采用循证护理将患者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比两组术后出现的下肢不适、静脉血栓发生率,测定两组患者静脉流速。结果对两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等下肢不适现象进行统计,观察组出现下肢不适15例包括疼痛患者5例,下肢肿胀患者8例,下肢功能障碍患者2例,对照组出现下肢不适38例,下肢疼痛患者18例,下肢肿胀患者15例,下肢功能障碍患者5例,对比两组结果,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静脉血栓检出方面,观察组患者检出静脉血栓4例,其中低危患者1例,中危患者2例,高危患者1例,检出率为2.87%,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检出11例,其中低危患者2例,中危患者7例,高危患者2例,检出率为7.64%。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检出,P <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胃肠道肿瘤术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8例胃肠道肿瘤术后应用PICC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PICC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用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3%,观察组为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针对胃肠道肿瘤术后PICC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术后的支持治疗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