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明霞 《北方药学》2011,8(10):52-53
目的: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形成的原因.结果:中药注射剂存在不良反应.结论:辨证施治应用中药注射剂,规范操作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证不符、配伍不合理、超剂量使用等多方面.结论 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以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为54例(50.94%);引发不良反应最多者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其次为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24 h以内的45例(42.45%);判断为新的不良反应29例(27.36%).结论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药学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方法将本院中药注射液药学管理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在2010年继续使用传统管理方法,在2011年1月开始在传统管理工作基础上,采取药学干预管理,比较两个年度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2010年度共报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7起,不良反应发生率0.35%;2011年度共报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21起,不良反应发生率0.10%.2010年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2010年度,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4.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通过药学干预及时避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使用的合理、有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后果及其原因进行整理.结果 违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赵晓莹 《安徽医药》2011,15(9):1171-1173
目的 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2006~2009年上报合格的24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1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其不良反应累及8个系统.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近4年来我院不良反应报表,总结归纳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影响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旨在探讨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根源,为避免和解决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生产条件的因素、过度使用及不合理使用是主要原因.医院注射剂的使用需进一步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五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彦  缪婧 《中国药师》2010,13(8):1155-115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其中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记录。结果:调研药品不良反应报表736例,其中91例为中药注射剂,占药品不良反应的12.4%,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占52.7%。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按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辨证论治,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4—2016年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对2014—2016年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9.35%、9.02%、8.80%;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和DDDs稳居前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DDC偏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等;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疗程过长等情况.结论 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进行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药物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对患者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尽量避免及杜绝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了解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用药注意事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ADR报表,收集2010—2012年我院166例中成药、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并利用Excel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的方法,对患者年龄、ADR类型及表现等有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66例(占39.75%),51~60岁患者为53例(占31.92%);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常见,有43例,占25.9%。结论:应辩证看待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ADR,加强ADR监测工作,改进处方及护理行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避免ADR发生,使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提请临床用药注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收集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不良反应品种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58例(占37.4%);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共29例(占18.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共90例(占58.1%)。结论:应辨证看待中成药的ADR,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使中成药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应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2-2019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0例中成药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中,1~6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72.2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82.80%);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的ADR最多,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有关;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2.76%)。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童中成药的应用,加强ADR监测,以降低ADR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使用注射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到的80例使用中成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注射用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比例(58.75%)略高于男性(41.25%),涉及药品16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55.00%)。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注射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1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144例次)ADR报告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居首位(72例次,占50.00%),其次为抗感染药(35例次,占24.31%);抗感染药中氟喹诺酮类ADR发生率最高,为48.57%(17例次);在123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为44例,其中中(成)药相关的新的ADR最多(37例)。结论:在今后的ADR监测中应加强对中(成)药及抗感染药的监测,并有针对性地实施ADR防治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23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涉及药品104种,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  相似文献   

17.
王晶 《中国药房》2021,(4):392-398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促进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2010年1月-2020年6月发布的、药品说明书修订内容明确的中成药品种,归纳并分析修订内容、特点及不足,提出修改建议。结果与结论:在修订内容明确的107个中成药品种中,安全性项目为修订重点,修订“禁忌”项的有106个(占99.07%),修订“注意事项”项的有103个(占96.26%),修订“不良反应”项的有102个(占95.33%),修订“警示语”项的有49个(占45.79%)等。涉及修订的药品剂型主要为口服制剂,其次为注射剂和少量外用/直肠/阴道剂型。修订内容突出了中成药适用的中医证型,强调了含有毒性和化学药成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化了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但也存在缺乏量化表述、缺乏系统全面的药物相互作用提示、其他未修订的相关项目也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中成药说明书修订以安全用药为核心,提供明确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清晰具体的用药注意、系统全面的药物相互作用,以促进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178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归纳整理,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分布状况及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实行监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上报的178例中药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78例中药ADR报告中,女性居多(66.29%),涉及药品105种。178例中,141例(79.21%)发生在开始用药1小时以后;12例(6.74%)发生在开始用药后10分钟内。100例(56.18%)首次用药出现过敏。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发生频率排序,前3位均为中药注射剂;中成药的新的ADR共99例(55.62%)。 结论 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王宏蕾  范峥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11):964-967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8例ADR报告从患者情况、药品分类、剂型、ADR发生时间、严重ADR、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ADR大多发生于中老年及女性患者,剂型以中药注射剂为主,近10年ADR数量有波动,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药ADR不容忽视,中成药上市前研究和上市后的ADR汇总同样重要,应完善ADR报表的填报,进一步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张奇兵  袁珺  赵寿宁 《中国药房》2014,(42):3996-3998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引发新的/严重的ADR的药物以中成药和抗微生物药为主(均分别占18.29%);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新的/严重的ADR发生率较高(占32.9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81%);82例患者中有10例有ADR史。结论:医疗机构应重点监测中成药和抗微生物药的ADR;重视患者的ADR史,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