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院15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冠桦  袁穗榕  王邵晟 《中国药房》2010,(27):2576-2578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08年2月~2009年6月154例中药ADR报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剂型以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最多。结论:应重视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ADR的监测工作,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到的92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居首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主要中药制剂品种为双黄连注射剂。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万宏 《中国药房》2014,(19):1823-1824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襄阳市中医医院近2年中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中,女性患者较多,以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为常见;诱发ADR前5位的中药剂型全部是注射剂。结论:应加强中药ADR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龙惠  于海江 《中国药房》2007,18(21):1660-166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特点及成因,为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05年有关中药注射剂ADR的文献报道(部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主要特点为品种和发生部位的相对集中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产生原因有药物原因、个体差异、药物应用不当等。结论:应从多方向努力,尽量减少和避免中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为临床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对309例中药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309例ADR几乎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1.17%);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中药制剂以新的ADR较多.结论 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宏蕾  范峥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11):964-967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8例ADR报告从患者情况、药品分类、剂型、ADR发生时间、严重ADR、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ADR大多发生于中老年及女性患者,剂型以中药注射剂为主,近10年ADR数量有波动,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药ADR不容忽视,中成药上市前研究和上市后的ADR汇总同样重要,应完善ADR报表的填报,进一步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8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耀芳  季闽春  金蕾  夏静 《中国药房》2010,(19):1803-1804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表现及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自发呈报的85例中药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损害几乎涉及机体各系统,最多累及系统是神经系统(31.63%);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51.76%)。结论:中药ADR不容忽视,临床医师应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玉英 《抗感染药学》2007,4(3):140-141
目的: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采自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1月收到的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途径给药ADR 94例(98.85%);抗感染药物ADR 18例(18.95%)、中药制剂ADR 59例(62.11%),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居多。结论:发生ADR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一2009年6月收集到的中药制剂致13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8个品种。136例ADR中,41—70岁构成比最高,占71.32%;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68.3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赵滨红 《中国药房》2007,18(18):1417-141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87例涉及中药制剂的ADR报告分别从临床表现、相关药品及剂型、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7.34%);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67.82%)。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275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邱雄  范岳邦  藏云吉 《中国药房》2008,19(15):1185-1186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雅安市2005~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75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5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80·4%;2006年113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9·8%;2007年10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5·5%。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0~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  陆军  蔺涛 《中国药房》2009,(6):461-463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对100种杂志刊登的933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156种,给药途径5种,其中静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8.46%。不良反应中以全身性反应发生率最高,达57.77%。结论:应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及其制剂,实施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加深对中药制剂ADR的认识,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收集的273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中药制剂ADR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其中1~10岁儿童段发生ADR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双黄连(冻干)引发的ADR最多;严重的ADR有11例。结论:中药制剂ADR不容忽视,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降低临床使用风险,从而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221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剑锋  张洁 《中国药房》2011,(43):4109-411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集的221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发生ADR的主要剂型(145例,占65.61%);ADR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159例,占71.95%);祛瘀剂的ADR发生率最高(86例,占38.9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临床药师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促进临床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90年~1999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王倩  张艳丛  解丽君 《中国药房》2000,11(5):226-228
目的 :对我国10年来 (1990年~1999年 )85种医药刊物中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176例 (1291例次 )中药诱发ADRs报道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 ,分析讨论诱发药物、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以及造成中药ADRs的原因。结果 :男女病例数为1∶1 15 ;诱发ADRs的药物涉及138个品种 ,其中以雷公藤片、双黄连注射液 (粉针 )和茵栀黄注射液为最 ,占27 96 % ;A类反应375例次 ,其中心血管系统损害比例最大 (19 73 % ) ;B类反应916例次 ,其中皮肤粘膜损害比例最大 (41 16 % ) ;造成重度损害者373例次 (28 89 % )。结论 :应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 ,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及其制剂 ,实施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控制、监测  相似文献   

17.
60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县各医疗单位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0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60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0.0%;静脉给药引发ADR占80.0%;中药制剂所致ADR居多,占45.0%。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0.0%。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26例,占71.4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62例,占57.4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125例,占47.71%),头孢替唑居首,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永安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并上报的144例新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过敏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及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的ADR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静脉滴注是引发新的ADR的主要给药途径(117例次),中药制剂是引发新的ADR最多的药物(48例),新的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新的ADR的监测,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淑君  王凤霞  于玲  李红旭 《中国药房》2008,19(11):861-863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上报的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1例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74种,其中抗感染药占25.68%,中药制剂占31.0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0.3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易感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