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原本多发的退变性腰椎侧凸(DLS)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退变性腰椎侧凸是指成年以后发生的脊柱侧凸性病变(一般认为Cobb角>10°可诊断为DLS~([1])),其往往会并发椎管狭窄症而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症状。该病大多数经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  相似文献   

2.
陈云生  廖琦  陈路 《江西医药》2008,43(12):1440-1442
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主要是由椎间盘、关节突的退变所致的腰椎退变性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及下肢神经压迫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有限减压短节固定融合治疗,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减小手术创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3例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取选择性后路减压并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测量记录患者术前、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的侧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27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功能评分、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间无明显矫形度的丢失和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对严重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行选择性减压矫形内固定术疗效满意,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disorders,DLSD)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因为患者腰椎间盘与关节软骨或周围韧带的退行性改变造成腰腿疼痛等临床表现,常见腰椎间盘突出、退变性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侧凸等~([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展,DLSD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大部分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得到较好的疗效,缓解症状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  相似文献   

6.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又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往往伴有退行性腰椎不稳和腰椎侧凸.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日渐增多.我院从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30例。结果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7%,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3年9个月),腰椎冠状面平均矫正40.5°,矢状面平均矫正33.6°,腰椎融合率为8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立新  周英杰  赵刚 《医药世界》2010,(8):896-896,900
目的探讨截骨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意义。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均在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接受后路三维内固定截骨矫形术。站立位全脊柱正位片将患者分型:A型,C7铅垂线偏距骶骨中垂线〈3cm;B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凹侧〉3cm;C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凸侧〉3cm。结果 A型10例,B型20例,C型6例。A型和B型后路顶椎区凸侧入路截骨矫形术,C型后路截骨水平在主弯远端。随访无丢失。结论截骨矫形后平衡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ODI、VAS以及患者临床特点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价。评价功能恢复和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VAS平均评分由术前的(8.3±1.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6±1.1)分;ODI平均评分由术前的(56.26±9.1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4.13±9.15)分。患者满意度为75%。术后影像学参数包括Cobb角和椎体稳定与ODI评分满意度相关联。结论本研究表明腰椎退变性侧凸畸形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通过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体间和后路融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腰骶角测量价值。方法 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站立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每例患者侧位腰骶角度和椎体滑脱距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骶角与腰椎体前向位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腰骶角的大小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及椎体滑脱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测量腰骶角大小可为临床正确评估保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提供更多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26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后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患者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性后凸。术前及术后18个月随访时进行VAS评分、JOA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18个月随访时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5%,临床症状改善率80%。全部患者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后路全节段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手术治疗49例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术前、术后腰腿痛和神经功能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能力改善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8年,优良率为87.8%。手术后ODI、VAS、侧凸角、矢状面失衡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畸形疗效确实,充分减压及脊柱平衡尤其是矢状面平衡的恢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滑脱、不稳等,会导致腰椎长期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保守治疗往往无效,常常需要手术治疗。本文研究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退行性腰椎侧弯(lumbar degenerative seoliosis,LDS)是骨骼发育成熟后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骨关节退行性变而新出现的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弯病史,成年后于腰椎间盘退变后继发小关节退变,出现椎管和神经根管容积变化以及脊柱失稳、畸形等病理改变,以疼痛和神经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发病率女性稍多于男性,占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固定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机率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8月下腰椎固定术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年,其中有症状性退变2例,均为固定近端相邻的椎间盘,而且此阶段椎间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固定治疗后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腰椎固定及固定阶段多少本身无关,与固定前邻近节段椎间盘有无退变关系明显,且多发生于固定节段近端。  相似文献   

16.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DLS)是指由于退行性变使椎体失稳,以致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方向前移位,但椎弓完整无峡部崩裂,又称为"假性腰椎滑脱"。退变性滑脱的病变基础是椎间盘,在其退变的基础上,脊椎的关节突关节及其韧带发生相关的变化,出现椎间盘塌陷、腰椎的失稳与滑动、神经根的压迫,从而产生各阶段的临床症状。那些最初无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不随时间变化而加重的病例可以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锐 《北方药学》2012,9(8):52-53
目的:比较PLIF与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A组13例)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改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B组15例)。结果:28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实施PLI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36和1.48;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6.9%,术后恢复至14.6%。实施改良Tu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75和1.63;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5.2%,术后恢复至26.3%。结论: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牢固稳定,在保持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改良TLIF优于PLIF,但临床结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方法分析830例退变性腰腿痛患者的腰椎CT表现,按腰椎相关结构对其表现分类,结合临床表现,对腰椎退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型。结果腰椎退变存在6种类型:腰椎间盘退变型,腰椎骨质退变型,腰椎小关节退变型,韧带退变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失稳。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分型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0~2007年底收治的2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管狭窄症单纯行腰椎管扩大术12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不稳定及脊柱退变性侧弯,行腰椎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88例。观察手术前后腰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随访1~7年,平均4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1.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4%,仅1例术后本节段间盘复发,再次椎管狭窄,无医源性滑脱,无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无植骨不融合。结论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治疗适当,会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