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在支气管扩张伴气道阻塞合并哮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收集2016—2017年住院的88例肺部高分辨CT 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后将支气管扩张伴气道阻塞合并哮喘患者28例设为A组,支气管扩张伴气道阻塞未合并哮喘患者26例设为B组,支气管扩张不伴气道阻塞患者34例设为C组,20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FeNO水平、外周血EOS%及临床表现。(1)A组FeNO水平、外周血EOS%高于B组及C组(P<0.05);(2)A组个人过敏史和肺部闻及哮鸣音率高于B组(64.30% vs 9.20%,82.10% vs 38.50%)(P<0.05)。支气管扩张伴气道阻塞合并哮喘患者较未合并哮喘患者FeNO、外周血EOS%水平明显偏高,且更易表现为个人过敏史、双肺更易闻及哮鸣音。FeNO、外周血EOS%对支气管扩张伴气道阻塞合并哮喘的辅助诊断可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未规范使用控制药物的哮喘患者30例,给予为期4周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160/4.5μg,每天2次)吸入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FeNO水平、肺功能、ACT评分。同期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给予检测FeNO及肺功能水平。结果哮喘组患者吸入信必可治疗后的FeNO水平(体积分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5.23±15.61 vs 66.81±38.57,P<0.05)。治疗前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6.81±38.57 vs 18.62±11.30,P<0.05),治疗后的FeNO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23±15.61 vs 1 8.62±11.30,P<0.05)。治疗后的FEV_1/pre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83.45±14.56 vs 71.19±16.52,P<0.05);治疗后的AC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22.46±2.06 vs 15.26±4.35,P<0.05);治疗前的FEV_1/pred水平与ACT评分呈直线正相关(r=0.492,P<0.01),FeNO与FEV_1/pred及ACT评分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FeNO水平是一种评估气道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与肺功能及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可以从不同的层面结合更好地反应哮喘的疾病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总IgE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FeNO、肺功能、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结果哮喘组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血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哮喘组FEV1/pred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eNO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328, P〈0.05);与IgE呈正相关(r=0.421, P〈0.05);与FEV1/pre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eNO水平能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尤其是EOS炎症;结合肺功能指标更能全面反映哮喘疾病现况及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对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测评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均伴有咳嗽、喘息及胸闷的症状。使患者规律吸入LABA/ICS后进行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后的第1、3、6月进行复诊,通过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和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检测对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12名健康老年人进行上述项目的测定。结果规律吸入治疗1个月后进行复查,FeNO及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治疗3个月后,部分患者的肺功能正常,但偶尔哮喘仍会发作,FeNO值相对于正常水平较高;治疗6个月后,患者FeNO及肺功能水平恢复正常,不伴有明显哮喘症状。结论FeNO检测与肺功能检测相比,能更有效地评价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6.
梅湛强  胡少枝  罗志杨 《河北医药》2016,(16):2422-242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变化与患者炎症表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哮喘组)和门诊体检健康研究对象100例(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对象的FeNO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组患者的ECP、IL-2、IL-4、IL-6、IL-8、IL-13、TNF-α、IFN-γ、FeNO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 P <0.05),哮喘组患者的IL-2、IFN-γ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 P <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患者的ECP、IL-2、IL-4、IL-6、IL-8、IL-13、TNF-α、IFN-γ、FeNO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缓解期哮喘患者( P <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患者的IL-2、IFN-γ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缓解期哮喘患者( P <0.05);哮喘组患者的ECP、IL-2、IL-4、IL-6、IL-8、IL-13、TNF-α、IFN-γ与FeNO测定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05),哮喘组患者的IL-2、IFN-γ测定值与FeNO测定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炎症指标均显著的升高,FeNO水平与哮喘患者的病情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11-2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2例(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临床缓解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个亚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Fe NO、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细胞(EOS)计数,收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的Fe NO、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流量峰值(PEF)、外周血EOS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与Fe NO、外周血EOS呈正相关,三个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缓解期Fe NO、外周血EOS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FEV1/pred、PEF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Fe NO水平与外周血EOS均呈正相关,但与FEV1/pred、P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均明显升高,可用于监测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呼出FeNO水平与PRAM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惠儿进行FeNO检测、肺功能检测和PRAM评分评估,根据FeNO水平分为FeNO正常组(FeNO<20 ppb,n=32)和FeNO升高组(FeNO≥20 ppb,n=5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指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闽东地区畲族与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炎症表型、肺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就诊于笔者科室的成人哮喘患者200例,按不同民族将其分为畲族组和汉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FeNO、炎症表型(诱导痰细胞分类)及肺功能(PEF、FEV1%)等相关检查,并进一步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FeNO、炎症表型(诱导痰细胞分类)方面,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畲族患者的FeNO水平以高水平最多,中水平居中,低水平最少;汉族患者的FeNO水平以低水平最多,高水平居中,低水平最少。畲族患者的诱导痰细胞分类以嗜酸性最多,混合性最少,汉族患者以嗜中性最多,混合性最少。而在肺功能方面(PEF、FEV1%),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闽东地区成人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及炎症表型(诱导痰细胞分类)在畲族和汉族中存在差异,提示可能受不同民族影响,而肺功能(PEF、FEV1%)水平无明差异,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哮喘诊断和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支气哮喘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呼出气NO(FeNO)水平的差异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单纯支气哮喘患者50例为对象,作为A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50例为对象,作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FeNO水平差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差异、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差异、外周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差异、γ干扰素(IFN-γ)水平差异。结果单纯支气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26.45±10.30)ppb]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水平[(2.86±0.31)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最大呼气峰流速水平[(3.95±0.25)L/min]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4水平[(367.55±45.20)ng/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FN-γ水平[(153.75±26.70)ng/L]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P 0.05。ROC曲线AUC=0.808,95%可信区间=0.840~0.968,截断点临界值=36.60ppb,敏感度为80.60%,特异度为72.10%。结论与单纯支气哮喘患者FeNO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FeNO水平更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FEV1和FIV1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支气管哮喘80例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PEF,FEV1,FVC,FIV1和FIVC的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PEF,FEV1和FIV1等指标,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且FEV1改善率和FIV1改善率在统计学无差异。结论在评价支气管可逆性方面,FIV1与FEV1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具有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期、未控制期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2水平,并探讨上述指标间有无相关性。方法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06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选取门诊急诊哮喘控制期及未控制期患者各20例,选取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各组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IL-4、IL-12水平。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2 mRNA 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963±0.132)比(0.632±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控制期与未控制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6±0.117)比(0.991±0.147)]( 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34.0±8.2)ng/L比(9.8±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01),未控制组患者外周血IL-4水平高于哮喘控制组[(42.5±5.4)ng/L比(29.4±4.2)ng/L](t =8.53,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 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29.4±3.9)ng/L 比(55.8±6.1)ng/L](t=20.54,P<0.01),哮喘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患者外周血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7±4.5)ng/L比(30.1±3.0)ng/L](t=-1.16,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与外周血IL-4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1),与外周血IL-12无明显相关(r=-0.05,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未控制期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控制期,外周血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哮喘患者外周?  相似文献   

15.
钱美芳  张艳  尤倩  赵薇 《安徽医药》2022,26(10):2005-2009
目的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 -1(PD-1)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101例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正常 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病例组病人分为轻中度组 46例、重度组 34例、危重组 2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外周血 CD4+T淋巴细胞中 PD-1表达( CD4+PD-1)、 CD8+T淋巴细胞中 PD-1表达( CD8+PD-1)CD19+B淋巴细胞中 PD-L1(CD19+PD-L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结果病例组外周血 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 PD-1/PD-L1值均高于对照组高[ 17.98±4.16比 5.43±1.52、3.13±0.75比 1.08±0.27、5.75±1.62比 5.03±1.11](P<0.05);病例组 FeNO及外周血 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 29.74±6.08)μg/L比( 16.38±4.12)μg/L、(38.66±8.27)ng/L比( 24.73±5.21)ng/L],外周血 IL-4水平低于对照组[(9.14±2.47)ng/L比( 12.86±3.65)ng/L](P<0.05);病例组不同严重程度外周血 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 PD-1/PD-L1值由高至低为危重组、重度组、轻中度组(P<0.05);病例组外周血 CD4+PD-1、CD19+PD-L1与 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1、0.55, P<0.05)与 IL-17呈正相关关系( r=0.51、0.50,P<0.05)与 IL-4呈负相关关系(r=.0.43、.0.38,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PD-1/PD-L1(CD4+PD-1/CD19+PD-L1)表达异,常,病情越严重,其表达水平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因子Th1/Th2失衡的检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期是否存在Th1/Th2失衡。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三组(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每组17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PBMC产生的IFN-γ[(139.6±13.0)pg/L]明显降低(P〈0.01),而IL-4[(114.7±20.8)pg/L]水平增高(P〈0.01),哮喘缓解组两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存在着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我院收治的3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并哮喘患者36例,对其使用抗菌、化痰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与雾化吸入联合应用,辅助以无创正压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等物理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的缓解,痰涂片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检测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我院通过对其进行多途径、多机制联合用药治疗并辅以物理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与病情,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气道高反应性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气道炎性反应,增强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和高反应性,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