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岐琳  刘宇凡  牛晓峰 《西北药学杂志》2012,27(2):111-112,127
目的对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Maxim.)Fedde进行显微鉴别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显微鉴别采用形态学和组织学鉴别方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小果博落回根、茎、叶薄壁细胞中均含草酸钙结晶;茎、叶的维管束内外均有乳汁管;粉末中可见不定式气孔和非腺毛,导管类型较多。小果博落回总生物碱含量为1.9%~2.7%。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及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可用于小果博落回的药材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瑶药石柑子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对石柑子进行研究。结果 石柑子药材多分枝,茎节处有气生根,单身复叶互生;茎横切面为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结构;粉末显微下可见晶鞘纤维、草酸钙簇晶、草酸钙针晶、石细胞、气孔、网纹导管等。结论 石柑子的性状特征可作为其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标准收载、性状、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入手对5种常见药用红景天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归纳整理5种红景天的药用标准收载情况;采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使用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三者结合的方法)对5种红景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除大花红景天收载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外,其余四种红景天均收载于地方标准;不同种的红景天性状相似易混淆但存在差异,大花红景天和唐古红景天均具有黄色膜质表皮(唐古红景天黄色膜质表皮为多层);横切面组织构造基本相同,但维管束形式各不相同:大花红景天、狭叶红景天和高山红景天均具有1轮维管束,唐古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具有2轮维管束,各品种根茎髓部维管束形态各异;粉末特征也有不同:大花红景天、长鞭红景天和高山红景天的薄壁细胞中含大量草酸钙方晶,大花红景天淀粉粒较少且单个散在,其余四种红景天淀粉粒较多且聚集成团。结论 性状、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为鉴别5种常见药用红景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酸藤子的生药学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鉴别酸藤子的生药学特征.方法 对药材进行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结果 酸藤子根木栓层内壁增厚,似石细胞样,内皮层细胞较小,内含棕色物,射线中可见类圆形的油细胞;茎、叶横切面均有离生式分泌腔;叶表面可见腺鳞.粉末中可见棕色块、油细胞、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腺鳞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鉴别为阳性反应,薄层可检出芦丁斑点.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酸藤子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毛五加叶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毛五加叶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的方法对红毛五加叶进行了鉴别。结果红毛五加叶及其叶柄的横切面主要从分泌道及分布,草酸钙簇晶的形状进行鉴别;上、下表皮主要从气孔及类型进行鉴别;红毛五加叶的粉末主要从叶刺厚壁细胞和草酸钙簇晶的形态、大小进行鉴别。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红毛五加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红树植物银叶树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银叶树进行研究.结果 药材叶的背面密被银白色鳞片.根、茎、叶均可见大型草酸钙结晶;茎的皮层与韧皮部间有异常维管束,髓部有多个分泌道;叶片主脉维管束发达;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及非腺毛.经紫外光谱扫描发现有明显的吸收峰.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银叶树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施群  施淑琴 《海峡药学》2012,24(7):41-43
目的 为鉴别和进一步研究开发苏州荠苧Mosla soochowensis Matsuda.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法对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确立鉴别特征.结果 其主要特征为:①茎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占绝大部分,并在四角处较发达;射线明显.②叶的下表皮细胞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显微常数经测定计算:气孔指数为29.427;栅表比为10.458.③粉末中易见大型的腺鳞(由8个分泌细胞组成)、非腺毛(1~4个细胞组成)和较多的橙皮苷结晶.结论 以上特征可作为苏州荠苧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红树植物银叶树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银叶树进行研究。结果药材叶的背面密被银白色鳞片。根、茎、叶均可见大型草酸钙结晶;茎的皮层与韧皮部间有异常维管束,髓部有多个分泌道;叶片主脉维管束发达;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及非腺毛。经紫外光谱扫描发现有明显的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银叶树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穿心草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对穿心草进行原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穿心草药材茎多分枝,中空,淡棕黄色;叶多数穿茎。显微结构根外皮层、内皮层细胞巨大,常被径向分隔成多个子细胞,偶见石细胞;茎中空,双韧形,皮部有裂隙;叶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细胞内常见砂晶、小针晶和小方晶等。结论:以上特征可为鉴别穿心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红吹风的生药学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吹风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对红吹风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结果:红吹风根的韧皮部有纤维束成群散在,木质部纤维束径向排列;茎中柱鞘纤维含大量草酸钙簇晶与针晶;叶中草酸钙簇晶多见,有外韧型维管束;理化鉴别提示有黄酮类成分。结论:以上特征可为红吹风药材的鉴别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大颜抗老年痴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山大颜对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跳台法分别测定不同剂量(50,200 mg·kg-1)山大颜提取物的抗老年痴呆活性。并对小鼠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脑内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山大颜能增强小鼠的记忆,并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的血清SOD酶和脑内ChAT酶活力(P<0.01)。结论:山大颜有抗老年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平卧菊三七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反相ODS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和HPLC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平卧菊三七叶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3-O-龙胆二糖苷(β-sitosterol-3-O-gentiobioside,1)、3-吲哚甲酸(indole-3-carboxylic acid,2)、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毒豆甲酮(drummondone A,5)、正三十二烷醇(n-dotriacontanol,6)和毒豆乙酮(drummondone B,7)。结论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菊三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平卧菊三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广西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黄皮叶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黄皮叶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5.31%)、石竹烯氧化物(14.86%)、β-红没药烯(8.95%)、斯巴醇(8.88%)、柏木-8(15)-烯-9-醇(7.54%)、α-法呢烯(6.51%)等,并鉴定出12种文献未见报道的组分.结论: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含倍半萜醇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多种化学成分,本试验为广西黄皮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葎草Humulua scandens(Lour.)Mwrr.的鉴定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茎和叶的韧皮部有分泌道为首次发现。为正确鉴定葎草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木香基因组DNA的提取及AFLP银染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不同居群的白木香基因组DNA,通过优化AFLP技术中关键步骤的参数,建立适合白木香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白木香基因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满足AFLP分析的要求;250ng的基因组DNA用EcoRI和MseI37℃消化3h后可以被完全酶切,酶切产物和接头经16℃连接过夜后,用带有一个选择性碱基的引物和带有3个选择性碱基的引物分别进行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用AgNO3染色得到了清晰的指纹式样,为下一步的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梅树皮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杨梅(Myrica ruba(Lour.)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吸附,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杨梅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酸(syringic acid,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2)、水杨酸(salicylic acid,3)、白蔹素(ampelopsin,4)、没食子酸(gallic acid,5)、杨梅素(myricetin,6)、杨梅苷(myricitrin,7)、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杨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pectic polysaccharides (PP) extracted from 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 var. hainanensis Tsiang on 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UC). Eighty female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DSS, DSS + salicylazosulfapyridine (SASP), and DSS+ PP. Th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overall physical activity, and blood stool were monitored daily to evaluate severity of UC. Histological scores of the colon were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nuclear factor κB (NF‐κB)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s) pathways in colon tissues and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DCs) was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 immunohistochemistry,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and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Cytokine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overall physical activity, DAI and histological scores decreased in DSS+SASP and DSS+PP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DSS‐alone group. Also, tumou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and interleukin 6 (IL‐6) reduc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IκBα was up‐regu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and p38 were activated, in DSS+SASP and DSS+PP groups. PP inhibited activation of MAPKs and NF‐κB pathways in the bone‐marrow‐derived DCs. In conclusion, PP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murine DSS‐induced UC model, via regulation of MAPKs and NF‐κB pathways in DCs.  相似文献   

18.
杨峻山  陈玉武 《药学学报》1983,18(3):191-198
用气相色谱方法比较了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和进口沉香(A.agallocha Roxb.)挥发油的组成,发现两者有一定差别。国产沉香的挥发油经硅胶柱和氧化铝柱层析得到两个新的倍半萜,分别命名为白木香酸(baimuxinie acid)和白木香醛(baimuxinal)经光谱(UV,IR,PMR和MS)分析,衍生物制备以及X线衍射单晶解析,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式(Ⅰ)和(Ⅱ)。同时得到一已知化合物沉香螺旋醇(agarospirol)(Ⅲ)。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尖尾芋根茎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人肿瘤细胞(M-GC803、Hela、bel7402、K-562和MDA-MB-43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尖尾芋根茎5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强,进一步筛选显示该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人肿瘤细胞M-GC803的抑制活性较显著(IC50=121 g/ml)。采用GC-MS法分析该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其中43个化学成分,含量占前5位的成分分别是:亚油酸(23.59%)、十六烷酸(18.91%)、间十五烷基酚(15.51%)、亚麻酸(9.09%)和3’-甲氧基苯并[1’,2’-b]-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烯(5.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