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相较于动脉瘤颈夹闭,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幸  蔺玉昌  苗增利 《江苏医药》2008,34(11):1155-1156
目的 探讨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内行一次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 、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急性期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12例共29个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经过,栓塞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急性期栓塞成功,1例因经济原因留有一枚动脉瘤未栓塞;1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中残.结论 急性期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易操作、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比组(n=31,给予血管内栓塞术加以治疗)和实验组(n=31,给予显微手术夹闭加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比组进行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优于血管内栓塞术,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颅内动脉瘤两种手术方法直接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2 16例颅内动脉瘤行手术治疗 ,其中 171例行了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 ,4 5例行了介入GDC栓塞术 ;对比研究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费用等。结果 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在治愈率、好转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χ2 =0 0 7,0 11,0 97;P均 >0 0 5 ) ,住院天数介入治疗明显少于手术治疗 (t=14 5 7,P <0 0 5 ) ,介入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手术治疗 ,两者差异显著 (t=2 6 1 81,P <0 0 1)。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均是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相近 ,介入治疗住院时间短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至12月医治的9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组,比对两组认知功能、医治效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术后1周、3个月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3.98±0.45)分、(25.88±0.56)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医治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研究组脑积水、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总发生率分别为2例(4.34%)、1例(2.17%)、1例(2.17%)、0例(0.00%)、4例(8.69%),对照组分别为4例(8.69%)、3例(6.52%)、5例(10.86%)、3例(6.52%)、15例(32.60%).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均P< 0.05).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医治可提高医治疗效与认知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在脑动脉瘤患者中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和使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98例脑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常规组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通过不同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生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P <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有较大差异,其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要远远的优于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并且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并发生率比较低,所以,在临床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中,应积极的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unt-Hess分级,分为低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Ⅰ~Ⅲ)组52例和高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Ⅳ~Ⅴ)组21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72h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发现复发病例2例,行二期栓塞治疗术1例。术后低分级动脉瘤组的预后优良率(90.38%)明显高于高分级动脉瘤组(42.86%),P<0.05。结论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疗效确切。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患者预后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颅内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术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79例(86枚),失败3例(3枚),术后3个月改良RS评分0分65例(79.27%),改良RS评分1~2分9例(10.98%),改良RS评分3~5分5例(6.10%),改良RS评分6分3例(3.66%).74例患者栓塞术后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14.67 &#177;5.24)个月,复发9例,复发率12.16%.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与血管内栓塞术不完全栓塞密切相关(x2 =22.604,P<0.01),与颅内动脉瘤颈宽颈密切相关(x2=6.767,P<0.01).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其术后复发与动脉瘤栓塞不致密有关,应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宽颈颅内动脉瘤栓塞致密度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41.42±27.64) min,术中出血量(71.64±20.32) ml,住院时间(30.24土8.40)d,并发症发生22例(20.37%).术后预后良好70例(64.81%),预后差25例(23.15%),植物生存8例(7.41%),死亡5例(4.63%),巨型和大型动脉瘤其夹闭程度明显比小型和一般动脉瘤差.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在早期行开颅夹闭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 ,其破裂之前可无任何症状 ,一旦破裂 ,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 ,及时诊断和治疗 ,非常重要。我院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3天内颅内动脉瘤 2 5例 ,取得效果良好。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7岁。 2 5例病人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动眼神经麻痹 3例。 2 3例为第一次出血 ,另 2例曾有SAH病史。Hunt Hess分级 :Ⅰ级 5例 ,Ⅱ级 12例 ,Ⅲ级 6例 ,Ⅳ 2例。二、影像学资料 :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并证实有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12.
朱志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50-3452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1],而其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口[2].目前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处理的方法尚存不同观点.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的成熟和发展,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目前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的有效方法[3],但任何一种方法单独治疗均存在局限性.故本研究对42例IA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并与分别单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海阳 《中国医药科学》2015,(2):156-157,17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就诊颅内动脉瘤患者8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夹闭组40例(39个动脉瘤)及栓塞组45例(47个动脉瘤)。观察两者患者的效果评价、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完全闭塞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GOS、m RS评分中良好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脑血管瘤破裂率高于栓塞组(P0.05)。夹闭组患者的出血破入脑室、术后短暂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显微手术夹闭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其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阐述,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92.3%,病死率为1.5%,无效率为6.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89.3%,病死率为3.0%,无效率为7.7%。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但费用花费较高。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栓塞术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是介入栓塞术的住院时间比较短,花费相对较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正>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其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及病残率极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病人,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动脉瘤腔完全闭塞的26个, 占86.3%;95%闭塞的2个,占6.66%;90%闭塞的2个,占6.66%。C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2例;Ⅱ级3例;Ⅲ~Ⅳ2例;Ⅴ级3例。随访2个月~2年,13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同时防治并发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各40例。栓塞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其中2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治疗,设为弹簧圈组;1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设为支架组。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栓塞组和夹闭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栓塞组中支架组、弹簧圈组与夹闭组病死率、复发率、术后1个月及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夹闭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病死率分别为5.56%、4.55%、2.50%,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病死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复发率分别为0、27.27%、10.00%,支架组与夹闭组、弹簧圈组与夹闭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复发率低于弹簧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术后1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分别为88.89%、81.82%、87.50%,术后6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分别为88.89%、90.91%、92.50%,支架组、弹簧圈组、夹闭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m RS评分0~2分比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在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治疗中均有良好疗效,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前者中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复发率偏高,两种术式在近期和远期预后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中麻醉处理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患者230例,采用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加快诱导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动脉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使血压波动在10%~30%,调节呼吸参数使呼末二氧化碳保持在28~32 mm Hg。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颅内介入治疗方法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不同部位动脉瘤及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均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及后续的治疗措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可减少插管反应,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保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因颅内动脉壁局灶性病变、损伤或病理性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脑血管动脉壁异常凸起的瘤样改变,起病隐匿,发病率较高,发生破裂出血后病死率、致残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显微开颅夹闭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但该手段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随着影像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行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5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24 h)26例、次早期组(24~72 h)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超早期组预后良好率为61.54%(16/26),次早期组预后良好率为82.14%(23/28),两组比较,P <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在次早期(24~72 h)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的预后优于超早期(<24 h),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待患者的出血减少后再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