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的相应关系。方法:对我院21种抗菌药连续2年的DDDs进行统计和排序,对同期常见致病菌进行年度耐药率统计,并比较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细菌产生高度耐药的抗菌药品种,正是DDDs值高且排序列前的品种;耐药性变异速度快的也正是DDDs上升明显的品种。结论:抗菌药的DDDs是影响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3-2005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我院21种抗茵药连续3年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统计部分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院分离的强势致病菌,已对多种抗菌药呈现较高的耐药率;DDDs值短期内增长较快的抗菌药,细菌对其产生耐药的速率亦较快;DDDs值及其排序长期保持稳定的品种,细菌耐药性也基本保持稳定,变异小.结论 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某院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近3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各类抗菌药及常用品种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时统计4种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使用总的DDDs逐年上升,3年来总的增幅为19.16%;DDDs前3位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4种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密切相关。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医院须加强抗菌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晓林  廖致红 《中国药师》2009,12(4):457-459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9种常用抗菌药使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统计我院2003—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及9种常用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用直线回归方法对耐药率与用药频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全部呈现增长态势,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的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上升趋势与抗菌药的大量使用有一定关系,临床应根据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研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临床应用的相关性。方法:从本院2007—2009年药库管理记录与细菌室检出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的使用频度(DDDs)逐年下降,3年总的降幅为16.43%;DDDs保持前4位的是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病原菌的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DDDs密切相关。结论:依患者病原菌动态变化,合理选用抗菌药,能使细菌耐药性降低,达到提高合理用药和治疗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09~2013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SPSS 17.0软件统计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消耗量之间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用药频度从2009年的29237.90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1296.65DDDs,累计下降了61.36%。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与溶血性葡萄球菌(r=-0.68)和屎肠球菌(r=-0.86)耐药率存在负相关外,与常见细菌耐药率存在正相关,其中与大肠埃希菌(r=0.95)、阴沟肠杆菌(r=0.88)及粪肠球菌(r=0.95)耐药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某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下降的趋势;除溶血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提高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频度可能是某些细菌耐药率增高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夏军 《中国药师》2013,(12):1888-189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调取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量,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统计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对同期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抗菌药DDDs和销售金额逐年下降,同期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三年均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近两年检出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三年来随着抗菌药用量逐渐减少,细菌耐药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但大肠埃希菌耐药仍较严重,规范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可减缓细菌耐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8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分析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4年来DDDs一直处于第1位,临床用药选择倾向于价格更高、抗菌谱广的2线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列的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3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注意。万古霉素对表葡菌和金葡菌的耐药率最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多年来居高不下。部分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治海  李梅  范惠霞  严虹霞 《中国药房》2008,19(35):2744-2747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消耗的相应关系。方法:对山西省70家医院连续3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作统计和排序;对同期部分致病菌进行年度耐药率统计,并进行相关结果比较。结果:销售排序前2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变化不明显。用药频度值高且排序列前的品种,正是细菌容易产生高度耐药的品种。细菌对某药耐药率超过50%以上时,耐药率至少4年内不会随其销量变化明显下降。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在销售增长的同时,细菌耐药率增长严重放大;万古霉素销售增长,但耐药率下降;抗菌药物复方制剂在销售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变化有直接关系,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菌药近5年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样本耐药菌株耐药率变化,为该类药物管理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1年间该院抗菌药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细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抗菌药5年来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用药频度逐年下降,细菌耐药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近年细菌耐药率增长迅速,抗菌药临床使用量大,用药频度逐年下降。该院临床抗菌药品用药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我院3673株临床分离菌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与病原菌耐药现状,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统计对比分析2007-2008年住院部常用抗菌药物应用频度与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 2a来,11种抗菌药物应用频度(DDDs)增长迅速,增长率〉20%。病原菌监测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55.8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39%,革兰阳性球菌13.58%,真菌28.65%,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与组织。分离率排序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需要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与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及防止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黄吉  胡旻昊 《抗感染药学》2021,18(2):170-174
目的:探究医院泌尿外科患者尿培养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为减少ESBLs的检出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2018年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321例尿培养结果资料,统计其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及该科同期抗菌药物使用DDDs数据,分析ESBLs检出率与DDDs的相关性。结果:321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321株,其中ESBLs检出170株(占52.96%)和耐碳青霉烯类菌株4株(占1.23%);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基本无明显波动,但部分抗菌药物受ESBLs影响,ESBL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与ESBLs检出率的改变具有一致性;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ESBLs检出率与拉氧头孢DDDs呈显著负相关(r=-0.9200,P<0.01),而与其他抗菌药物DDDs间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重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严格管控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确保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延缓或遏制细菌的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3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我院3年间住院药房药品管理记录,计算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3年共分离出18 17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的6种革兰阴性菌占54.77%、4种革兰阳性菌占19.09%。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SCN的检出率3年分别为53.05%、47.32%、53.55%和80.64%、83.04%、83.2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3年分别为63.34%、54.80%、38.00%和43.52%、35.30%、35.00%。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耐药率低,3年均〈6%;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耐药率基本〈20%,但呈逐年上升趋势;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在20%~30%和30%~45%之间。2010~2012年抗菌药DDDs排序前2位的始终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排序第3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抗菌药总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某些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的DDDs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合理应用管理工作。限制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延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4.
蔡倩  刘蕾  艾效曼 《中国药房》2012,(42):3970-3974
目的:评价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有效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对我院2007-2011年各类抗菌药物及常用品种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DDDs和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我院抗菌药物的总DDDs呈上升趋势,总增幅达5.22%;各年度总DDDs分别为192794.78、193274.70、210331.16、216185.73、203783.26;处于前5位的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硝基咪唑类。5年间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随DDDs的升降而波动。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DDDs间的相关系数r=0.936(P〈0.05)。结论: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更加规范合理,以期降低或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儿科病区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及其耐药率。结果: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药是我院儿科病区防治感染的主要品种,第3代头孢菌素在我院的DDDs逐年增高。临床分离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以降低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懿珍 《中国药房》2012,(10):905-907
目的:了解我院近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收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分离出19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98%,革兰阳性球菌占31.21%,真菌占0.81%;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DDDs排名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12种DDDs增长,尤以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的DDDs增长迅速;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也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的大量使用,我院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需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7.
张芫 《中国药房》2012,(6):546-549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现状和耐药性变迁,探讨耐药性和用药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8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对PA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A对我院常用的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5年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用药量呈上升趋势,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用量呈下降趋势。P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DDDs呈强相关,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r=0.933,P<0.01)和庆大霉素(r=0.971,P<0.01)DDDs呈显著正相关,与环丙沙星DDDs呈负相关(r=-0.840,P>0.05)。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DDDs呈中等相关,PA与头孢他啶无相关性。结论:5年来PA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张逸  程云洁 《抗感染药学》2021,18(2):174-178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8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相关数据,分析其碳青霉烯类临床用药、日均消耗量和各科室使用情况,以及致病菌的耐药变迁情况。结果:2015年—2018年4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美罗培南DDDs居首位,亚胺培南次之,比阿培南和法罗培南使用相对最少;它们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美罗培南、亚胺培南DUI值均大于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用药存在不合理;而比阿培南、法罗培南DUI值均小于1,用药均为合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4年间用药总金额逐年递增,其中美罗培南年用药总金额居首位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法罗培南年消费总金额相对最低;比阿培南年DDc值居首位;4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总量逐年增多,科室用量从高到低依序为血液科、呼吸科、ICU、妇产科、肾内科等;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38.19%,而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40.81%;鲍曼不动杆菌对其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48.25%,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45.85%。结论:医院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临床用药存在不合理,细菌对其产生的耐药率上升较为明显,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建议加强监管力度,控制用药成本,科学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