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燕妮  刘一尔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76+178-176,178
目的探讨与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本院选取9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120名健康体检者,同时将9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05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390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105例)且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观察与研究,然后对不同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监测与预后分析。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分别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检测与治疗1周时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与2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者与未复发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的强有力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急性脑梗死初次发病患者62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轻度梗死27例、中度22例、重度梗死13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轻型28例、中型23例、重型11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非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重型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其升高水平与病变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A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282)、B组(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261)、C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257)。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264例健康人为D组。对比分析四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B组、C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D组(P<0.05),且A组、B组、C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A组、B组、C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8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随访12个月,复发144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7.8±4.3)mg/L;未复发656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7.0±1.8)mg/L。二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一组为确诊的79例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正常体检者56名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急性脑梗死时C反应蛋白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复发组CRP水平高于首发组(P<0.05);大、中灶组CRP水平高于小灶组(均P<0.05);中、重型组CRP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5);死亡组CRP平均值均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 CRP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并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轻度患者21例,作为病情轻度组;病情中度患者36例,作为病情中度组;病情重度组患者共23例,作为病情重度组。同时选择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对象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第3天、第14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发病第3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第1天和发病后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重度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病情中度组和病情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监测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1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越大,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程度越严重,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是脑梗死患者良好的检测指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大小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共85例,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所选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分为重度组和轻度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重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有助于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对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合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按照狭窄程度分为轻度或无狭窄组89例、中度狭窄组37例、重度狭窄组39例,探讨狭窄程度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重度狭窄组神经功能恶化占33.3%,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13.5%与轻度或无狭窄组3.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生活严重受限占64.1%,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43.2%与轻度或无狭窄组27.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特别是重度狭窄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导致不良转归风险加大,对预后有严重影响,因此需采取积极治疗以对短期预后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B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低水平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IMT及面积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更能短期内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稳定和缩小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者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600例急性腹泻患者,根据脱水程度分为重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轻度脱水组,比较3组患者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重度脱水组红细胞压积(HCT)水平较低、中度脱水组水平较高;中度脱水组HCT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脱水组(P〈0.05)。3组患者体温、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及C反应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HCT含量变化情况对判断急性腹泻患者脱水程度具有一定意义,WBC与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可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CI)患者中颈动脉狭窄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取双盲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MCI患者104例进行研究,同时采取双盲法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非认知障碍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将MCI患者中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重度狭窄22例(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患者18例(轻度狭窄组)。观察并比较MCI及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各组患者的hs-CRP、HCY水平。结果在104例MCI患者中,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有60例(57.69%),其中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各组患者的hs-CRP、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重度狭窄组的hs-CRP、HCY显著高于轻度、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的HCY水平与轻度狭窄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狭窄组的hs-CRP与轻度狭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hs-CRP、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s-CRP、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结论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颈动脉越狭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而颈动脉重度狭窄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分为轻型脑梗死组患者60例,中型脑梗死组患者44例,重型脑梗死组22例及同期进行体检患者60例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并比较。结果脑梗塞3组与正常对照组hs-CRP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疾病程度及预后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复发性脑梗死58例(复发组),初发性脑梗死62例(初发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两者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复发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5.6±5.7)μmol/L显著高于初发组(15.9±4.8)μmol/L;复发性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10.2±2.3)mg/L与初发组的(6.3±1.8)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血脂水平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和Hs-CRP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显著相关,检测和及时干预二者水平对防治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1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4组),每组19例,同时设19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除1组与4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映了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分析。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8月~2017年4月来本院就医的50例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入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研究对照,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RP水平(40.6±5.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1,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比轻度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主要方式,同时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预后提供保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诊治AECOPD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40例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患者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组血清TNF-α和CRP的相关性。结果①AECOPD组和缓解期组TNF-α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AECOPD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ECOPD各组血清TNF-α和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可作为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判断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显著,hs-CRP水平越高(P<0.05);梗死灶越大,hs-CRP水平越高(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存在相关性,水平低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素原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共64例,根据心功能评定,上述患儿分为无心力衰竭组、轻度心力衰竭组、中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测定上述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结果轻度心力衰竭组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分别高于无心力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分别高于轻度心力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分别高于中度心力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改变有助于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估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血清进行hs-CRP检测,并比较两组hs-CRP差异。结果脑梗死观察组hs-CRP水平为(10.12±1.56)mg/L,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为(1.28±1.52)mg/L。两组相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同时期健康人群61例,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意识障碍和无意识障碍hs-CRP和心肌酶谱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LDH、AST、CK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患者的hs-CRP、LDH、AST、CK均高于无意识障碍(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可以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