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车轴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红梅  李宁  李铣 《中南药学》2008,6(5):534-536
目的对红车轴草全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醛(vanill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Ⅲ),德鸢尾素(irilone,Ⅳ),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Ⅴ),鹰嘴豆芽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biochanin.A-7-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豆素(daidzein,Ⅶ),(-)maackiain(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郑玲  邓亮  龙飞 《药物分析杂志》2013,(12):2104-2108
目的:研究三叶悬钩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甲醇对药材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RP-18等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学数据(1HNMR和13CNMR数据)以及和文献数据比较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叶悬钩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6α,17-三羟基贝壳杉烷(Ⅰ)、16α,17,19-三羟基贝壳杉烷(Ⅱ)、委陵菜酸(Ⅲ)、蔷薇酸(Ⅳ)、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Ⅴ)、齐墩果酸(Ⅵ)、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山柰酚-3-O-β-D-(6″-O-对香豆酸酯)吡喃葡萄糖苷(Ⅷ)、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山柰酚(Ⅹ)和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蚊子草[Filipendula palmate (Pall)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6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芹菜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β-谷甾醇(5)和胡萝卜苷(6)。结论 化合物 5、6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5-二甲氧基山柰酚(3,5-dimethoxykaempferol,2)、山核桃素(caryatin,3)、山柰酚(kaempferol,4)、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产自内蒙古阿拉善盟的百合科葱属植物沙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在食品营养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沙葱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成分,分别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芸香糖苷-4'-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芸香糖苷-7-O-葡萄糖醛酸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龙胆二糖苷-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4、6、7为从葱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2、3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益母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继续对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LH-2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益母草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tiliroside(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芸香糖苷(4)、地黄苷(5)、反式阿魏酸(6)、4.羟基-2,6-二甲氧基苯基币-D-吡喃葡萄糖苷(7)、phenethyl-/3一D-glucopyranoside(8)、ajugoside(9)、(3S,6E)-8-hydroxylinalool3-O-β—D-glucopyromoside(10)、blumenolA(11)、(3R,9R)-9一O-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7,8-didehydro-β-ionol(12)。结论化合物6、8、11为从益母草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3、5、10、12为从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多茎委陵菜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多茎委陵莱(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采用化学及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和1个挥发油。分别为翻白叶苷A(Ⅰ)、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β-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β-D-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Ⅴ)、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Ⅳ,Ⅵ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桃儿七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桃儿七的95%(φ)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SephadexLH-20、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杨梅素-3',4'-二甲醚(myricetin-3',4'-dimethyl ether,3)、3-O-甲基-槲皮素(3-O-methyl-quercetin,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芦丁(rutin,7)、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8)。结论化合物3、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95%乙醇渗滤提取得总浸膏,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Ⅰ)、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Ⅱ)、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Ⅲ)、丁香亭-3-O-芸香糖苷(Ⅳ)、山柰酚-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Ⅴ)、山柰酚-7-O-鼠李糖苷(Ⅵ)、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和槲皮素-3-O-芸香糖(Ⅷ).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中国沙棘果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胡颓子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柳文媛  冯锋 《海峡药学》2010,22(9):77-79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Ⅰ),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Ⅱ),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Ⅲ),2α,3α,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Ⅳ),岳桦素(Ⅴ),芹菜素(Ⅵ),木犀草素(Ⅶ),无梗五加苷B(Ⅷ),aurantiamide acetate(Ⅸ),β-谷甾醇(Ⅹ),β-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Ⅳ,Ⅷ和Ⅸ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Ⅴ为从裸花紫珠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1.
对羊踯躅植物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从羊踯躅花蕾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E,4Z-脱落酸(1),2α-羟基齐墩果酸(2),齐墩果酸(3),积雪草酸(4),苯甲基糖苷(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β-谷甾醇(7),牡荆素(8),槲皮素(9),硬脂酸(10),rhodomollein Ⅰ(11),rhodojaponin Ⅵ(12),rhodomollein Ⅺ(13),rhodojaponin Ⅱ(14),kalmanol(15)。其中,化合物1 10为首次从羊踯躅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桑叶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桑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8-异戊烯基-7,2′-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1)、brosi mine B(2)、7-羟基香豆素(3)、moracin C(4)、isobavachalcone(5)、邻苯二甲酸丁二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morachalcone B(8)。结论其中化合物(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灵芝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ex Fr.)Kars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体积分数为90%的灵芝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并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酸A(1)、灵芝烯酸A(2)、灵芝酸H(3)、灵芝酸C2(4)、灵芝酸A甲酯(5)、灵芝酸B(6)、20-羟基灵芝酸G(7)、灵芝烯酸D甲酯(8)、灵芝烯酸D(9)、赤芝酸D2甲酯(10)、灵芝烯酸G(11)、灵芝酸D(12)、山奈酚(13)、金雀异黄素(14)。结论化合物13、14为本属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1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塔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大黄酚(2),大黄素甲醚(3),1,8-二羟基-2,3-甲氧基-6-甲基蒽醌(4),大黄酚葡萄糖苷(5),大黄素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胡萝卜素(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马齿苋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齿苋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羧基吡咯(1 H-pyrrole-2,5-dicarboxylic acid,1)、5-羟基-2-羧基吡啶(5-hydroxy-2-pyridinecarboxylic acid,2)、马齿苋酰胺B(oleracein B,3)、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4)、木栓酮(friedelin,5)、4α-甲基-3β-羟基-木栓烷(4α-methyl-3β-hydroxyl-friedelan,6)、羽扇豆醇(lupeol,7)、环(亮氨酸-苯丙氨酸)(cyclo(L-leucinyl-L-tyrosinyl),8)。结论化合物1、2、8首次从马齿苋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长毛囊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  李俊  麻兵继  阮元 《安徽医药》2009,13(8):877-878
目的研究长毛囊孔菌(Trametes versatillis. Berk)液体深层发酵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长毛囊孔菌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D-阿洛醇(1)、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2)、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eburicoic acid(4)、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5)、tumulosic acid(6)和软脂酸-α-甘油酯(7)。结论以上化合物都为长毛囊孔菌中首次报道,且三萜化合物在长毛囊孔菌发酵液及发酵菌丝中含量较大,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八仙草(Galium aparineL.)全草的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3),橙皮素(4),醉鱼草苷(5),山奈酚-3-新橙皮糖苷(6),柽柳素-3-芸香糖苷(7),橙皮苷(8)。结论化合物3~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D.Don)的化学成分。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6-羟基香豆素(1)、香草酸(2)、异香草酸(3)、4'-羟基汉黄芩素(4)、6-甲氧基柚皮素(5)、芹菜素(6)、柚皮素(7)、木犀草素(8)、异红花素(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油茶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茶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醇(1)、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乙烷(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山柰酚(5)、山柰酚-3-O-(2″,6″-二-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廷芳  戴毅  屠凤娟  姚新生 《中国药房》2011,(31):2931-2933
目的:研究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女贞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别所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α-羟基齐墩果酸(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2)、19α-羟基-乌苏酸(19α-hydroxy ursolic acid,3)、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4)、3β-O-顺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ci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5]、3β-O-反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tran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6]、3-O-顺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ci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7)、3-O-反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tran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8)。结论:化合物3、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