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基于PDCA循环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教学及其在改善ADR报告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ADR报告工作的特点,应用PDCA循环,进行现状分析、提出计划、实施干预并评价效果。在干预措施中,采用以案例为基础和以问题为导向的ADR教学方案。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某病区住院患者ADR报表的回顾性调查,对进行干预前后的病区ADR上报情况进行数量统计与质量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期间列入分析评价的有效ADR报表为42份。干预前共上报ADR报表2份(占PDCA循环管理期间报告数量的4.76%),均为医师上报的一般的ADR,优秀报告0份,关联性评价一致率为0。进行干预后共上报ADR报表40份(95.24%),较前增加38份(90.50%),药师/药学生上报例数占同期总上报ADR例数的90.00%,包括严重ADR报告4份,优秀报告率为75.00%,关联性评价一致率62.50%。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ADR教学,可提升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建立医护药共同支撑的药物警戒体系,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进临床安全用药,并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工作。方法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某三甲医院2015年至2019年上报并完成评价的ADR报告,回顾性分析ADR的类型、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系统/器官、转归、报告人职业等。结果共检索到ADR报告1127例。ADR发生最多的类型是已知一般(36.29%);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51.73%比48.27%);61岁及以上患者(45.61%)最多;静脉给药导致的ADR(57.63%)最多;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31.06%)比其他种类药物多;皮肤及其附件(22.39%)是被累及最多的系统/器官;发生ADR的大部分患者(64.24%)好转;药师(48.54%)为上报ADR的主要人群。结论医疗机构医师、药师、护士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9-2011年上报的150例中药引起的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品种、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50例ADR共涉及43个中药品种,其总体发生率为0.76%;其中女47.33%(71/150),男52.67%(79/150);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44.67%);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9.3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3.33%);银杏达莫注射液引发的ADR最多(10.67%)。结论:应重视中药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4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蓉  董利红 《中国药房》2014,(10):926-928
目的:考察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上报的473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从患者的基本情况、涉及药品、给药途径、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报告涉及抗肿瘤药8大类,其中顺铂居首位;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ADR多发生在给药后1 d以内,累及11个器官或系统类型,以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损害为主;多数ADR给予相应处理后能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用抗肿瘤药时,应加强监护以减少ADR的发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降低其危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本院2009~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ADR的关注度,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院上报的27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物类别、临床表现、ADR患者的转归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76例ADR报告中,男性占60.14%;〉18岁的成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口服药物的ADR发生率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65.94%;最容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结核药物,而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患者转归良好。结论本院应继续加大力度监测ADR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上报的26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报的268例ADR中,由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41.42%;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总报告例数的83.58%;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25.65%。结论:该院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秋红 《首都医药》2009,16(20):45-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加强临床医生上报ADR的意识,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的124例ADR报表,从ADR发生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年龄19~40a,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46.77%);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占60.48%);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58.06%);ADR损害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97%);严重ADR占2.42%;ADR的转归中,124例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提高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张健  臧传军  裴慧  黄帅 《中国药房》2014,(46):4376-437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5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ADR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28.4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5.10%;抗肿瘤药引起的ADR占25.8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14.5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2.45%;严重的ADR报告占3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风林  安玉英 《中国药房》2012,(14):1314-13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435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58.16%)高于女性(41.84%);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49例,占34.25%;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63.91%、62.5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81%);新的严重的与严重的ADR共有8例(占1.84%);433例ADR治愈或转归,2例有后遗症。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4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志航 《中国药房》2010,(30):2868-28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469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60.77%)远高于女性(39.23%);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31例,占27.93%;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5.50%、85.9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58%)。严重的ADR有9例(占1.92%)。所有ADR均治愈和转归。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某中医院2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87.11%),涉及药品13类71个品种,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0.67%)和注射用中药制剂(16.89%);ADR造成皮肤和附件损害最多(54.67%),新的ADR24例(10.67%),严重的ADR19例(8.44%)。结论加强医院ADR监测报告工作,规范干预措施,可以降低ADR重复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周丹  黄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77-979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5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表现与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51例上报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引起2009年我院ADR最多的是抗精神障碍药物,与长期用药,年龄较大有关.结论:加强ADR上报工作,从而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报的10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1.0%),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ADR监控意识,并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安涯  殷余苗  周捷 《中国药房》2007,18(20):1576-157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上报的1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季节性分布、用药情况、涉及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9.63%),其次为中药制剂与血液系统用药;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圳市2006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2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2类118个抗菌药品。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位于前列。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65%)、消化系统(19%)、神经系统(13%)。1870例(84.2%)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报告填写质量不高。结论抗菌药品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使用管理丞待加强,医生处方应进行规范,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应加强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增强其报告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院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8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311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中西药比例、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呈报占78.8%,药师呈报占18.0%;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6.90%;西药静脉滴注占西药总数的64.9%,中药静脉滴注占中药总数的64.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0.53%。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我院21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娟  边潮 《中国药房》2013,(43):4098-4100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6年3月-2011年12月ADR监测小组收集并上报的218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品类别和品种、ADR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218例ADR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37.16%);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别占48.62%、51.38%);ADR通常发生于给药后5~30min内(占56.88%);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品种为清热解毒类(占47.25%);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1.74%),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6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4~2006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霞 《中国药房》2007,18(32):2532-25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6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6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86种,其中肝胆用药、抗病毒药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56.2%,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主要涉及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32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别、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1例ADR中,19~44岁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较高(113例,占35.2%),男性与女性间无差异;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重要途径(248例,占77.3%);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139例,占43.3%),其次是消化系统用药及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3例,占50.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与管理,以减少ADR发生;同时加强ADR监测的培训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