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给予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对照组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50mg每日一次。治疗期间2组均辅以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血压增高者给予适当调整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糖药等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判断疗效,监测氯吡格雷副作用。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发现氯吡格雷出现出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结论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治疗24小时后病情仍加重的进展性卒中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中重度脑动脉狭窄CYP2C19中间代谢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脑动脉狭窄且为CYP2C19中间代谢型的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常规氯吡格雷剂量的双抗治疗90 d,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 d,两组其他治疗方案相同,所有患者出院后追踪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卒中复发率、出血事件发生率、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卒中复发率分别为0.00%、4.08%及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4%、18.37%及22.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20%、14.29%及20.41,与对照组的8.16%、16.33%及18.37%相比无明显区别,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ADL及NIHSS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重度脑动脉狭窄且CYP2C19中间代谢型脑梗死患者采用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能患者降低卒中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经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患者,换用替格瑞洛治疗后的血小板抑制情况。方法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的患者常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经TEG筛选出53例氯吡格雷抑制不敏感、阿司匹林抑制正常的患者,换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使用TEG比较换药前后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经TEG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患者,在换用替格瑞洛后,由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41±8)%与(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用替格瑞洛前后由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患者,每天75mg氯吡格雷不能满足血小板抑制效果,换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低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采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规范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情况。方法经本院收治的33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C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在三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应用血栓弹力图针对三组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途径的血小板控制率进行评价对比。结果 3组患者在用药后AA和ADP诱导途径的血小板抑制情况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A组和C组患者针对AA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明显优于B组(P<0.05),B组和C组针对ADP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优于A组(P<0.05);A、B组针对AA途径和B、C组针对ADP途径对血小板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针对血小板的均有抑制效果,但是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药物能通过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两个途径一同提高血小板抑制率,用药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并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聚集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为发病6h之后接受尿激酶的静脉溶栓诊治,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单独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仅为8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高,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hs-CRP水平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有效促进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104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并采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选择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选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抑制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8.08%,比对比组患者的69.23%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的比较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比组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水平均比对比组高(P <0.05)。结论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5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将个体化治疗组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组、中间代谢组和慢代谢组,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3个月,个体化治疗组血小板抑制率均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第6个月,快代谢组血小板抑制率均值显著高于中间代谢组(P<0.05);术后第5天及第1,6,12个月中间代谢组患者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均显著低于快代谢组(P<0.05);各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和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YP2C19基因检测可以用于指导调整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从而保障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文忠  郭华  杨宝刚 《中国医药》2006,1(3):138-139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和地高辛、卡托普利治疗;阿司匹林组加服阿司匹林75mg/d;氯吡格雷组加服氯吡格雷75mg/d。分别于入选时、入选后1月、6月、1年在静息状态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晚期充盈速度之比(E/A)。结果氯吡格雷组可明显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并存在一定的时一效关系,优于其它组(P〈0.01),而阿司匹林组疗效差;各组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有意义,但应选氯吡格雷,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口服氯毗格雷75mg/d;对照组32例,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脱水、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LPA水平,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吡格雷组治疗后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血浆LPA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0.
吴水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537-253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75 mg/次,1次/d,观察组再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阿司匹林,75 mg/次,1次/d,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两组均观察4周,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空腹抽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采用凝固法测定凝血指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T、APTT明显延长(t=5.498、6.485,均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t=6.471,P<0.01),观察组治疗后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3.378、3.443,均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t=3.37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分别为97.96%比85.71%,95.92%比8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55、6.474,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更加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功能达到快速、高效抗栓作用,提高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且短期使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4.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宋丽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47-1948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宫颈病变的诊断及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980例绝经妇女宫颈涂片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绝经组及绝经组宫颈Ⅱb涂片的检出率分别为5.17%及4.0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涂片检查的敏感性无差别,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绝经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中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是否较咽喉部喷雾更有利于抑制气道反射。方法拟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A组为利多卡因静脉组,B组为利多卡因喷雾组,A组诱导期注射咪唑安定0.1mg/kg、利多卡因3mg/kg、芬太尼1.5μg/kg、异丙酚2mg/kg;B组诱导期改利多卡因静注为咽喉部喷雾。麻醉维持以微量输液泵持续输入异丙酚5mg/(kg.h),A组加利多卡因2mg/(kg.h)泵入。观察麻醉诱导后和支气管镜置入气管后MAP、HR、SpO2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支气管镜置入气管后两组的MAP、HR、SpO2有显著差异(P<0.05)。②支气管镜置入气管后B组屏气、呛咳、气道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复合利多卡因麻醉能够更有效的抑制气道反射,使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更趋平稳、合理。  相似文献   

19.
Olanzapine is an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 us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mania associated with bipolar disorder.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olanzapine 10 mg/5 ml powder for oral suspension with olanzapine 10 mg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 Eightee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rossover, single-dose treatment regimens. S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olanzapine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LC-MS/MS techniqu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bioequivalence limits were calculated using non-compartmental methods. Average Cmax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the single 10 mg disintegrating tablet formulation and 10 mg/5 ml suspension were 14.47±4.25 ng/ml and 13.56±3.99 ng/ml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median Tmax were 5.0 h and 6.0 h,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UC0–t values and AUC0–inf values were similar following each of the olanzapine preparations. Overall, the 90%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intra-individual ratios of the log-transformed Cmax and AUC values of the two formulations were within the bioequivalence interval of 80–125%. The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bioequivalence of the 10 mg tablet and the 10 mg/5 ml oral suspension of olanzapine.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不同病理类型的直肠癌应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提高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将30例直肠癌患者分别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分别进行治疗后疗效观察,及术后随访统计分析。结果3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7例占23.3%,术后复发8例占26.7%,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28例占93.3%。结论治疗直肠癌随病情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证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