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炎",其发病与受凉、劳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常见,以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最为多见,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2.
张健  朱仲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87-288
目的观察力学针刺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的临床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时力学针刺取穴的重要性。方法临床收集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患者年龄在15~65岁,平均45.2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普通针刺取穴组32例,采用力学针刺取穴组3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两组疗效评估对比,力学针刺取穴组痊愈率为65.63%,总有效率为93.75%;普通针刺取穴组痊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力学针刺取穴组与普通针刺取穴组相比较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瘫是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周围性面神经炎.笔者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月运用电针加中药治疗面瘫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分期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共收治217例面神经炎患者,对其分期辨证针刺治疗的同时,辅以TDP、超短波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217例患者痊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结论分期辨证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掌握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有利于及时明确治疗思路,提高痊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翟英  王燕 《河北医药》2000,22(6):461-461
我们自1985~1998年对周围性面瘫采用针刺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81例系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149例占53%,女132例占47%,年龄16~70岁,以20~55岁的青壮年为多,共194例占69%。1.2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面神经炎所属的周围性面瘫(不包括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多为发病1d~1周的急性病例,也有发病后做过其他治疗(中药、西药、割治、外贴药物等),2~12周而无明显改善的病例。1.3 诊断标准 本组面神经炎按其症状表现可分为三类情况。(1)轻度面神经麻痹:可见患侧额纹变浅,抬眉困难,眼睑闭合无力,鼻…  相似文献   

6.
周围面神经炎亦称贝尔麻痹或面瘫,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此病治疗方法甚多。笔者1990-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面神经炎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是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患侧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高于女性,病因目前尚不是很清楚。我科自2010年起采用药物治疗结合物理疗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为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内在  相似文献   

8.
林武芳 《江西医药》2006,41(11):885-885
面神经炎是位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发生非化脓性炎症所导致的面部肌肉无力或面肌瘫痪.临床上又称周围性面瘫或面神经麻痹.由于贝尔(Bell)最先对本病加以描述,故又称为Bell麻痹。现己知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有良效.但临床上尚未推广应用,本文报告1例,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多为单侧发病,对患者的正常饮食和语言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早期及时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西医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病情易反复发作,因此关于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报道越来越多。笔者对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本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不受年龄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多见于着风受寒。我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以地仓透颊车接电针,另选穴人中、承桨、四白(患侧)、阳白(患侧)、鱼腰(患侧)、太阳(患侧)、下关(患侧),风池(健侧)、合谷(健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正>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根炎,因其典型症状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所以又称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做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1]。少数患者于病前几日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病前常有受惊、受潮、吹风史。常见体征为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近10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秦亚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60-346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取穴:翳风,牵正,地仓,颊车,阳白,合谷,太阳,中药根据辨证分型用药.结果:治疗62例,痊愈60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多发病之一,尤其以周围性面瘫为常见。我科1994年以来应用电针加TDP治疗13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并与68例单纯电针治疗进行比较,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00例,男136例,女64例。随机分两组,电针加TDP组132例,单纯电针组...  相似文献   

14.
王伟丽  刘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66-267
目的探讨针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8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两组均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刺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面部动脉的RI、Vs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RI、Vs的改善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疗效较佳,可改善面部血流,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炎(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非特异性炎症所引的周围性面瘫,绝大多数早期用药配合针灸治疗均可痊愈,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毒损伤较重预后较差。目前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普遍一致认为初期  相似文献   

16.
周围面神经炎亦称贝尔麻痹或面瘫,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此病治疗方法甚多.笔者1990-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面神经炎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2例,>45岁25例,20~45岁33人,10~20岁3例,5岁1例.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病部位,(1)病变在茎乳孔附近表现为全面面瘫52例,患者额纹消失,抬眉困难,或不能抬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口腔黏膜放血及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150例中,痊愈120例,占80%;好转27例,占18%;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耳带状疱疹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带状疱疹并发周围性面瘫也不少见。耳带状疱疹并发周围性面瘫患者均在耳鼻喉科门诊治疗,由于面瘫的彻底治愈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病人往往不能坚持,不能彻底恢复,这样就使患者病后遗留表情肌不对称或面肌痉挛,造成终身外观遗憾,给病人带来极  相似文献   

19.
耳带状疱疹并周围性面瘫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以往此病患者均在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由于面瘫的彻底治愈常需1个月以上的治疗时间。病人往往不能坚持,致使较多患者面神经功能不能彻底恢复后遗留面肌不全麻痹或面肌痉挛,造成外观缺陷,给病人心理上带来极大痛苦,针对这一临床状况,我们现将耳带状疱疹并发周围性面瘫患者收入院治疗和全面护理,临床卜文到了理想的治疗结果.1一般资料1994-01~1998-06我们共收治耳带状疙疹井周围面瘫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16一引岁。发病时间1~2天就诊入院。耳带状瘤疹局限于外耳边者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内服外用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治疗有效率9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