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肾宁冲剂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白鼠灌胃(ig)或腹腔注射(ip)给药后观察7天,测定肾宁冲剂在最大允许给药浓度和最大允许容量的情况下,小白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结果小鼠的MTD分别为>16.5g·kg-1和>8.25g·kg-1,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药量的264倍,表明该制剂安全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小伏口服液的抗炎、镇静作用和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法、及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观察了小伏口服液的抗炎、镇静作用.结果表明小伏口服液1 g·kg-1和2 g·kg-1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包含去除肾上腺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伏口服液1 g·kg-1和2 g·kg-1对给予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伏口服液最大耐受量(小鼠灌胃)为240 g·kg-1(生药),相当于70 kg成人临床用量的560倍.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29.1936 g·kg-1(生药),95%可信限为27.633~32.417 g·kg-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康口服液对大鼠长期给药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乳康口服液高剂量组(90mg.kg-1)、中剂量组(36mg.kg-1)、低剂量组(9mg.kg-1)和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停药2周,进行恢复期观察。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口服高、中、低剂量乳康口服液6个月后大鼠的体质量、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乳康口服液在临床剂量服用是安全的,无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癃闭消颗粒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为该药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分别采用测定癃闭消颗粒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和小鼠LD50,观察结果,确定该药的用药安全范围.结果:测得小鼠单次ig癃闭消最大耐受量>100 g·kg-1,1日多次ig最大耐受量>240 g·kg-1,分别为人体单次po用药剂量的389倍,日用药剂量的311倍.癃闭消颗粒以最大浓度、最大剂量给小鼠灌胃后观察14 d,全部动物存活,未观察到急性毒性的发生.结论:癃闭消颗粒用药安全范围较宽,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甲壳胺对小鼠灌胃及腹腔注射给药的急性毒性反应,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比较。方法两种甲壳胺以最大浓度及最大灌胃体积2次/d灌胃给药或1次/d腹腔注射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活动及急性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小鼠按1 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4800 mg/kg给药、相当于成人(60 kg)每天用药量120倍,一次性腹腔注射量为2400 mg/kg,两种甲壳胺给药的各组小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及死亡,与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体重差异。结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甲壳胺按成人日剂量用药均无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止痢颗粒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小鼠的抗菌作用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止痢颗粒(2.5g.kg-1、5.0g.kg-1、10.0g.kg-1)5组,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ip)一定量菌液,半小时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天,记录各组小鼠死亡数。结果:止痢颗粒在5.8g.kg-1剂量时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10.0g.kg-1剂量时对痢疾杆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口服最大给药量相当于临床用量(15g/袋)104倍,口服安全。结论:止痢颗粒具有明显抗菌作用,口服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鼠口服五味子宁神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五味子宁神口服液的急性毒性;以200 g生药·kg-1·d-1的五味子宁神口服液(相当于临床用量156.3倍)灌胃,连续2周,观察小鼠的生长发育、体质量和主要脏器指数的变化.结果 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增长、主要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差异或异常.结论 五昧子宁神口服液临床用药范围内应用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肾乌发口服液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益肾乌发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 按生药量计算益肾乌发口服液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MLD)为47.5g·kg-1·d-1.相当于人日用剂量的280.0倍;给药后各小鼠急毒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腹泻、毛色不华等毒性症状,给药后6天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给药后8天逐渐恢复,余未见明显异常,末次给药后2h血ALT、AST水平明显增高,肝体比值增加.结论 益肾乌发口服液小鼠急毒虽未做出LD50和MTD,且无一死亡,但药后有肝功能损伤、肝体比值增加,提示在超大剂量灌胃后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与临床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咽康口服液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咽康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在无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基础上,以最大给药体积剂量(1.0 g/m L)给予小鼠炎康口服液,24 h内灌胃给药3次,连续观察7 d。长期毒性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0.5,2.5,5.0 m L/(kg·d)]剂量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临床患者用药量的1,5,10倍;30 d后每组随机处死雌雄大鼠各5只,取尾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液生化学主要指标,对心、肝、肾、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时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至少相当于临床1次治疗量的300倍,且未见毒性反应。长期毒性试验时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和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学主要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肝、肾、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咽康口服液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力丸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和大鼠的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最大耐受量的测定采用心力丸以最大剂量单次灌胃,观察给药后小鼠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2)长期毒性试验观察3个剂量组(0.4、0.2、0.1 g·kg-1·d-1)每天灌胃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3个月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结果 (1)按40 ml/kg灌胃16%的心力丸混悬液,未见异常情况.(2)连续给药3个月各组动物一般状况无明显异常.结论 (1)心力丸的最大耐受量大于6.4 g/kg,是临床日用量的1600倍.(2)心力丸在0.4 g·kg-1·d-1,相当于临床最大日用量的100倍以下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展舒胶囊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展舒胶囊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展舒胶囊进行小鼠灌胃和小鼠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灌服展舒胶囊最大浓度和最大容量,即40g·kg^-1体重,未见毒性发生;小鼠腹腔注射展舒胶囊LD50为0.86g·kg^-1体重,95%可信限为0.76~0.98g·kg^-1。结论:展舒胶囊按临床给药途径口服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鸦胆子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鸦胆子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鸦胆子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鸦胆子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的小鼠口服LD50分别为3.14g·kg^-1,4.023g·kg^-1、3.320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10倍、140.8倍、116倍。腹泻、尾部紫绀是主要的急性毒性症状。结论鸦胆子不同组分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依次是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其毒性成分与中毒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附子不同组分对疼痛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组分对疼痛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附子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0.6%冰醋酸制作疼痛小鼠模型,分别制备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最大耐受量(MTD)和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附子醇提组分的对疼痛小鼠的LD50值为13.6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63.5倍;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对疼痛小鼠的MTD为8.0g·kg^-1·d^-1和14.4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37.3倍和67.2倍。通过观察发现,附子灌胃小鼠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怠动、恶心、四肢麻痹、抽搐、惊厥和俯卧不动,且多发生于6.0h之内。结论附子不同组分对疼痛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其毒性强度大小为:醇提组分〉全组分〉水提组分。  相似文献   

14.
薄荷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薄荷全组分、水提组分、挥发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 分别制备薄荷全组分、水提组分和挥发油,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薄荷不同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公斤体重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MTD)和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测得薄荷挥发油LD50为5.9777%相当于(1.4895 mL· kg-1·d-1),95%的可信限为(5.4291~ 6.5807)%相当于(1.3508~ 1.6407)mL· kg-1·d-1;水提组分MT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64.0 g·kg-1·d-1,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46.7倍;全组分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4.36 g·kg-1·d-1,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84.2倍.结论 薄荷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薄荷挥发油>薄荷水提组分>薄荷全组分,其毒性成分与中毒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薄荷不同组分急性毒性的比较,为薄荷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次增量使用氯胺酮对小鼠体重、自主活动和行为学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小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按逐日递增原则,第一天腹腔注射氯胺酮5mg·kg^-1,之后逐日增加5mg·kg^-1,连续10天,10d给药量为50mg·kg^-1;每日分别于8时、12时、16时三次给药。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剂量同实验组;11d侧脑室注射10ng·kg^-1 NMDA诱发戒断症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戒断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但10d实验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增多;且用NMDA激发后,实验组小鼠的直立、舔足、挠耳次数也显著增多。结论:连续多次增量使用氯胺酮及用NMDA促发对小鼠体重无明显的影响,但对自主活动、部分行为学症状有明显差异,故在此模型中,可用自主活动次数、直立、舔足、挠耳次数可以作为评价小鼠躯体依赖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芹菜根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等容生理盐水)、联苯双酯(0.2mg.kg-1)和芹菜根提取物高、低剂量(3、1.5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d。ig结束,除正常对照组ip等容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ipD-氨基半乳糖(0.5mg.kg-1)。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芹菜根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半乳糖所致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并升高肝组织SOD的活性。结论:芹菜根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丽红  孙兆荣  卢贞 《中国药房》2012,(27):2513-2516
目的:研究梗脉通颗粒的急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MTD)实验,长期毒性实验中大鼠给予高、中、低剂量(相当于推荐剂量的100、20、10倍量)的梗脉通颗粒,连续给药90d,进行一般行为、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系统解剖检查与可逆性观察。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小鼠急性毒性MTD>120.0g(生药)/kg;长期毒性实验中给予高、中、低剂量梗脉通颗粒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与系统解剖检查均未见异常,可逆性观察表明梗脉通颗粒对大鼠未引起延迟毒性,与对照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给予高、中、低剂量梗脉通颗粒的大鼠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大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脉通颗粒对实质性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但其可明显延长凝血时间,在临床应用中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制备艾叶水提组分、挥发油、醇提组分和全组分,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艾叶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艾叶水提组分、挥发油半数致死量(LD5)0与95%可信限分别为80.2g·kg^-1·d^-1(77.4~83.4g·kg^-1·d^-1)、1.67mL·kg^-1·d-(11.55~1.80mL·kg^-1·d^-1)。醇提组分最大耐受量(MTD)为75.6g·kg^-1·d^-1,全组分最大给药量(MLD)为24.0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88.0倍、186.7倍。主要的急性毒性症状谱为怠动、恶心、抽搐、四肢麻痹、俯卧不动。结论艾叶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挥发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全组分,但各组分毒性物质基础、体内毒性过程、毒性作用特点、毒性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血宁对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引起小鼠骨髓抑制。将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各组分别给予维血宁41.3,20.6和10.3 g.kg-1,以及升血小板胶囊和白介素-11,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2 h,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查,测定出血、凝血时间。结果维血宁能不同程度地升高模型动物WBC、PLT、RBC和Hb,其中维血宁各剂量组动物WBC、PLT、Hb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维血宁大、小剂量组动物RB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血宁组动物的出血、凝血时间较模型组缩短(P<0.01或<0.05)。结论维血宁对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能升高外周血WBC、RBC、PLT和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