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肢骨折,尤其是严重四肢骨折,常需要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然而术后针道感染仍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针道感染率文献报道在6%~10%,最高可达40%[2],感染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深部组织的感染如骨髓炎,感染严重还可导致固定松动而被迫拆除外固定架,导致手术失败[3]。针道感染的原因的探讨及防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外固定是骨科创伤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不连、骨骼畸形及骨髓炎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克氏针的置入使针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暴露在环境中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针道感染,随之会出现疼痛、针松动,不及时处理可进展为骨髓炎,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针道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针道护理频率、消毒液和敷料选择及抗生素的使用等预防针道感染形式上存在多样化,无统一标准,且都不能完全避免针道感染发生,针道感染成为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本文总结了文献报道中针道感染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预防形式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应用,且提出可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方式预防针道感染,以期为今后预防骨外固定针道感染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美宝疮疡贴联合乙醇外科换药预防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骨科住院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乙醇消毒联合美宝疮疡贴外敷针孔换药预防术后针道感染,对照组仅采用乙醇消毒外科换药方法预防术后针道感染。观察比较2组术后针道感染率。结果治疗组术后针道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宝疮疡贴联合乙醇外科换药可减少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黄汤加芒硝纱布湿敷引流对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骨科住院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手术且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外科换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道感染控愈合平均时间为9.4±5.2d,优于对照组的16.2±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能够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的愈合,缩短感染针道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更换敷料消毒和不用敷料直接显露,让患者自己用无菌棉签随时拭干针眼和用酒精擦拭对防治外支架针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4例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2 d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更换敷料消毒组,共46例;B组不用敷料直接显露而让患者自己每天用75%酒精擦拭2次,共58例.结果:A组46例中有8例11次出现针道感染,B组58例中有5例6次出现针道感染.对针道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和换药、去外支架后治愈,其余均经过针道换药引流治愈.结论:不用敷料直接显露让患者自己用无菌棉签随时拭干针眼,同时用75%酒精擦拭对外支架针道感染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6.
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针道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骼牵引、外固定支架针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使用骨骼牵引或经皮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针道常规外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道,观察两组患者针道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患者数据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与传统护理方法比较,外科换药技术能有效防止针道感染,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光素功能性生物医用膜护理针道在预防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70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用75%乙醇,2次/d;观察组用生物光素功能性生物医用膜绕针道环形包绕,每5~7天更换1次,比较两组患者针道感染、针道疼痛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表皮葡萄球菌3例,大肠杆菌2例,其他如枯草杆菌2例;观察组表皮葡萄球菌1例,其他1例;阳性针孔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针道感染、针道疼痛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物光素功能性生物医用膜护理针道在预防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中安全、有效,可替代乙醇消毒护理针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外固定支架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方案.方法 对98例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针道分泌物或渗出物细菌培养结果、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针道感染9例,感染率9.18%.针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固定时间、伤情、固定部位、外固定支架稳定性和有无伴有糖尿病.结论 针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固定时间、伤情、固定部位和有无伴有糖尿病,对有高危因素存在的支架固定治疗者固定针的针道要监测各项感染指标,减弱高危因素,避免针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前,患者穿刺部位备皮,预防静脉留置针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需要在双前臂浅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的4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采取常规穿刺和备皮后穿刺,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穿刺方法感染率高于备皮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针穿刺前,穿刺部位备皮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正>掌指骨骨折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的一种手部常见损伤,如何在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是医师努力的方向,更是患者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对于手部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克氏针固定(包括交叉克氏针和纵形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是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各自优缺点;同时,出现屈伸肌腱干扰的掌指骨骨折患者,有软组织嵌入,闭合复位困难,固定时间长,功能恢复不好;纵行克氏针固定有时不能抵抗骨旋转和分离,跨关节固  相似文献   

11.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桡骨远端C型骨折则是较为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采用小夹板或石膏治疗由于无牵引力的作用,即便早期骨折端复位满意,但在日后的生活中也极易出现再次移位,造成二次骨折,增加患者痛苦~([1,2])。非手术治疗较难实现满意的复位,通过手术将骨折端进行复位,可达到维持桡关节生物力学稳定的治疗目的。基于此,笔者分析了锁定加压钢板及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  相似文献   

12.
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中钉道感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进 《江苏医药》2003,29(2):148-148
我科自 1 993年开始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支架治疗肢体骨折 50例 ,取得良好效果。但治疗中存在着钉道感染的危险性 ,这无疑是应用外固定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就治疗中钉道感染中炎症成因及其防治进行讨论 ,提高固定器治疗的安全性。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组 50例 ,男 33例 ,女 1 7例。年龄 1 5~ 54岁 ,平均32 5岁。胫腓骨骨折 32例 (闭合性 2 0例 ,开放性 1 2例 ) ,股骨骨折 1 2例 (闭合性 8例 ,开放性 4例 ) ,肱骨骨折 6例。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 62例处 ,共计用螺纹钉 2 1 6根 ,钉子直径 6mm。二、方法3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与Dienst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比较,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总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2.13±0.46)h比(3.56±0.79)h]、骨折愈合时间[(5.14±0.84)月比(6.85±1.14)月]、骨折总愈合率(100.00%比83.78%)、临床疗效优良率(91.89%比70.27%)、总并发症发生率(2.70%比2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及临床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8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康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98.35±17.16)ml少于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症肝炎患者血浆反应和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60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感染率、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感染率、血浆反应率分别为8.3%、5.0%、3.3%,对照组分别为23.3%、15.0%、11.7%,组间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干预可减少血浆反应及感染现象发生,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丽莉 《河北医药》2016,(17):2715-2717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浆反应和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127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预见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 n =42)和对照组( n =42)。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临床护理。比较预见性护理对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浆反应和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包括感染情况、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三方面。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整体感染率为7.0%;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整体感染率为28.6%;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感染率为50.0%。对照组比较,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护理组的血浆反应、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感染和整体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预见性护理组的血浆反应、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感染和整体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预见性护理组43例患者,满意率为79.1%,常规护理组42例患者,满意率为54.8%,对照组满意率为14.3%( P <0.05)。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预见性护理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浆反应和静脉留置针穿刺口,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3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均予以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儿的围术期指标,对比患儿术前、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16±1.95)周;住院时间为6~20 d,平均住院时间为(10.83±3.55)d.术后,患儿的肘关节功能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力及总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例患儿中发生肘外翻1例,肘内翻0例,神经损伤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且无一例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结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其效果理想,有效缩短患儿围术期,提高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行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气道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调查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病原菌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下呼吸道病原菌2种,共38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7株,占97.36%(37/38);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占2.64%(1/38)。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达到75.59%,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性90%以上。经过严格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本文患者的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虽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高,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消毒隔离、严格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方法,使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