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实施院前急救及35例家属自行送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疗效、预后等临床资料,以分析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治愈率分别为52.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死亡率分别为6.0%、3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42.0%、4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本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因出血部位深,出血量较大,继发并发症,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其他79例经现场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转送医院治疗,入院时病情稳定或有所好转,无因转送而致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发生。遗留神经功能障碍6例,并发肺部感染4例,肾衰1例。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尤为重要,接到急救任务应迅速出车,快速而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病情估计与抢救护理应同时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病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1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9)。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维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急救成功率、呼救后接诊时间、呼救后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HR、SBP、DBP、MAP)、凝血功能指标(Fbg、TT、PT、APT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更高(P <0.05)。观察组呼救后接诊、呼救后急救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均P <0.05)。干预后,两组HR、SBP、DBP、MAP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均P <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bg水平更低、TT、PT、APTT水平更高(均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加快急救进程,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院前急救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自行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从发病至医院的时间(T)、入院时患者病死率、出院时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短于对照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可以增加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是目前院前急救转运的主要对象之一。我们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院前急救来院和自行来院的两类患者分别进行了观察,发现经过院前急救的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均高于未经过院前救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2年10月开设院前急救中心,护理人员由急诊科护士长兼任,要求处于应急待命状态的救护车在接到指令后10~15min内必须到达20km内的现场。现将我院对42例脑卒中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出诊急救的55例AMI患者为院前急救组,家属或同事自行送院的50例AMI患者为自行送院组,分析院前急救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比自行送院组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显著降低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及AMI患者死亡率,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院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本院制定开展的院前优质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院前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从呼救到入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福兰 《北方药学》2014,(1):175-175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单位实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均为35例。对A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对B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院前抢救情况、运送情况,及急诊、球囊扩张、溶栓、住院、下床活动的时间。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A组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患者;急诊时间、溶栓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与运送成功率,均高于B组患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和运送成功率,加快急救、溶栓、球囊扩张、下床活动的时间,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40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家属送至医院急救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75.2±5.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56.2±2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2.50%、心力衰竭发生率20.00%、死亡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能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治疗外,在生命体征稳定后3d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实施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加快患者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持续而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处理此类患者时,院前急救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首发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持续而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处理此类患者时,院前急救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首发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中心急救车接诊转送的脑卒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护理路径院前急救,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接诊到抢救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护理路径运用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不仅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芳 《哈尔滨医药》2005,25(5):60-61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方法回顾院前急救137例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从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除2例院前死亡,其余患者均经现场初步诊治后转送入院。结论正确运用急救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脑卒中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9年2月~2000年2月经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 (AMI)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男20例 ,女7例 ,年龄42~77岁 ,平均59 5岁。2急救措施2 1患者路途最远7公里 ,最近2公里。呼叫发生时间不定。发病至呼叫3~10分钟 ,出诊到现场10~25分钟。2 2院前处理 :确诊AMI后 ,立即给予持续吸氧 ,绝对卧床 ,给予镇静、止痛药物。无低血压者 ,给予硝酸甘油加入5 %葡萄糖250ml静滴 ,在每分钟1~2μg/kg ;对于心率>70次/分 ,有频发室性早搏给予50~100mg利多卡因静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该院急诊室就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到院情况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由家属或下级医院自行送至医院急诊室,并无特殊或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组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赶往现场,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并由救护车接患者回急诊室。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救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232-23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对18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1~12 h内,接到患者或亲友呼叫电话,立即驱车到达现场,予以急救治疗和护理处置。结果现场救护,救治成功率达94.4%。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得到院前急救后,可减少并发症,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