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台湾海峡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发现合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新菌源。方法采用6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15份来自台湾海峡沉积物样品中含有的放线菌。挑选不同培养特征的放线菌进行初步分类鉴别、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及基于PCR的烯二炔抗生素基因筛选。结果共分离到497株放线菌,挑选的95株放线菌分别属于放线菌7个科,11个属。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分离到的小单孢菌科菌种存在数个潜在新种,95株菌中有27%的菌株含有烯二炔抗生素核弹头的生物合成基因片段。结论海洋环境蕴含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产生烯二炔类抗生素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海洋放线菌能够产生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成为新药来源的重要生物资源.本文综述了海洋放线菌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海洋放线菌的概念、分布状况及研究的方法 等,探讨了海洋放线菌的生态功能,以及所生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各领域的运用价值和海洋放线菌的研究方法,简述了现阶段我国海洋放线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洋来源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放线菌是迄今最重要和最大的药用微生物种群。海洋放线茵生存于苛刻特殊的海洋环境,使其具备了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其次级代谢产物在结构类型以及在生物活性等方面都呈现出与陆生放线茵不同的特点和多样性。多年来,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天然活性产物持续从海洋来源放线茵代谢产物中被发现,这些活性化合物为新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进入研发阶段。近年,海洋放线茵活性产物的研究仍然是海洋微生物产物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按化舍物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海洋来源放线茵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奇、有特殊生理活性和有潜在实用价值的新化合物。研究表明海洋放线菌有可能成为抗生素等药物工业的又一重要微生物资源。本文分类介绍了2001年到2005年间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重点在于从海洋放线菌发现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海洋放线菌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初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改进的MTT法为初筛模型,筛选海洋放线菌产生的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对434株海洋放线菌发酵液的筛选结果发现,约16%的海洋放线菌发酵液对P388和KB癌细胞的ID80等于或大于320,其中最高可达20480。这表明海洋放线菌存在着活性高的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是潜在的抗癌药源。  相似文献   

6.
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放线菌具有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产生了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活性代谢产物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本文简要介绍近十几年从海洋样品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新种属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药物》2010,29(5):57-65
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现就近几年海洋放线菌的种类分布、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洋共附生放线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低压液相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放线菌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从放线菌 Rubrobacter radiotolerans 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2-[(indol-3-yl)methyl]indol-3-yl]methylindole, 1]、[bis[2-[(indol-3-yl)methyl]  相似文献   

9.
海洋放线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放线菌由于能够产生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活性物质,成为天然活性产物和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的多样性及近几年海洋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一些活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相关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谢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利用细胞周期抑制为抗肿瘤活性指标,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和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3295活性菌株发酵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 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I,结构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化合物Ⅰ对小鼠乳腺癌温敏型tsFT210细胞具有G0/G1期细胞周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蕴含着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酶学机理和不同于陆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自从2000年第一例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entero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阐明以来,迄今已克隆和鉴定了27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完整生物合成基因簇。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主要源于四种途径,包括聚酮合酶途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途径,聚酮-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杂合途径,以及其他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重要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在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B16007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该细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MIC法和 MTT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确定为2-(2-Hydroxyphenyl)-4-thiazolecarboxaldehyde(1)、2,3,4,5-Tetrahydro-3,5-dihydroxy-6H-1,5-benzoxazocin-6-one(2)、2-Hexyl-2,3-dihydro-4(1H)-quinolinone (3)和Phenazine-1-carboxamide(4)。结论:首次通过X-ray单晶衍射实验确定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化合物2为第一次从Pseudomonas aeruginosa属细菌中获得,化合物1、3和4具有抗真菌活性,同时化合物3对C6和HepG2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一株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对该真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普解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从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1),dehydrocyclopeptine(2),3-O-methylviridicatin(3),verrucofortine(4),cyclopenin(5),cyclo(dehydroala-L-Leu)(6),cyclopenol(7),4-hydroxy-2-methoxy acetanilide(8),trans-(3RS,4RS)-3,4-dihydro-3,4,8-trihydroxynaphthalen-1(2H)-one(9),cyclo(D-Pro-D-Val)(10),brevianamide F(11),cyclo(L-Pro-L-Val)(12),anacine(13),cyclo(L-Orn-L-Tyr-L-Orn-L-Ala)(14),cyclo(L-Pro-L-Tyr)(15)。结论 从真菌Penicillium sp. DT-F27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15化合物,其中麦角甾醇(1)和3-O-methylviridicatin(3)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5.6%和34.8%。  相似文献   

14.
炎症作为机体抵抗有害刺激修复损伤组织的防御反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展进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而临床常用的抗炎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寻找一些高效、低毒的抗炎先导化合物仍是一个重要方向。海洋作为各类生物资源的宝库,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压、高盐,低氧等),使得许多海洋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产生大量具有特殊结构和抗炎活性的天然产物,成为炎症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本文总结了2016-2021年从放线菌、真菌、细菌三类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的约73种天然产物,并对其在抑制炎症活性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小单孢菌及其产生的次级生物活性代谢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核微生物小单孢菌产生了740多个生物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类型多样,生物活性各异,主要为抗生素和一些人体酶抑制剂。小单孢菌不但能产生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化学类型而且还有其独到之处。最受人重视的抗生素是庆大霉素、最主要的特征是产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发庆大霉素之后不问断地从我国各地水生环境中分离到多种抗生素、几种酶抑制剂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本文还阐述近年来国外在小单孢菌中发现的一些有实用价值和有前途的微生物新药物,特别是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从宿主为海洋藻类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蒽醌、萜类、聚酮、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活性涉及抗肿瘤、抗菌、抗藻、抗疟和抗氧化等。本文就近年关于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问题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对1株来源于中国西沙群岛的珊瑚Sarcophyton trocheliophorum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18XS79ZP-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并通过与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1-Acetyl-β-carboline(1)、(K)-3a-hydroxyfuroindoline(2)、3-Hydroxyacetylindole(3)、(R)-3-Hydroxy-3-(2-hydroxyethyl)indolin-2-one(4)、(R)-3-hydroxy-3-( 2"-oxopro-pyl) indolin-2-one(5)、Nb-acetyltryptamine(6)、cyclo-(L-Pro-L-Leu)(7)、cyclo(L-Pro-L-Phe(8)、cyclo-(L-Val-L-Tyr)(9)、cyclo-(L-Val-L-Leu)(10)。结论 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分别属于β-carboline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和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海洋真菌由于能够产生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现已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南极海洋独特而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得真菌在生物物种、活性代谢产物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新颖性,正在成为微生物药物研究新的重要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南极海洋丝状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明南极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3-(4,5-dimet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从软珊瑚Sarcophyton.sp.中发现的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ODS中压色谱、凝胶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中一共发现了8个化合物:2,3-dihydrosorbicillin(1)、Citrinin (2)、Penicitol(3)、dimethyl-4,7- dihydroxy-9-oxo-9H-xanthene-3,5-dicarboxylate(4)、Emodin(5)、methyl-2,8- 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 dicarboxy(6)、8-hydroxy-6-methyl-9-oxo- 9H-xanthene-1- carboxylate(7)、ergostane(8)。生物活性显示化合物3对HCT-116和Hela细胞株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