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胸腰椎爆裂骨折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6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价、影像学指标及自我满意率。结果平均随访42个月,Frankel评分平均提高1~2级;Cobb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至2.3°;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37.5%(12.0%~46.0%)和79.0%(31.0%~87.0%)恢复到术后平均92.5%(90.0%~100%)和97.4%(94.5%~99.8%),18例术后CT扫描椎管内占位分别由61%恢复至32%;术后优良率(自我满意率)为88%。结论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胸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体爆裂骨折的病例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治疗。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及Frankel评分法评价,疗效满意。结论后路AF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体爆裂骨折简易、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对64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分析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obb角、后凸比率。结果随访6~18个月,术后6、12、15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和术后2周两组间后凸比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减少后凸畸形以及内固定断裂、术后腰背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48例临床资料。结果48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4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后路手术组出现椎弓根钉断裂2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平均矫正9.4 mm和13.8°,术后6个月分别丢失0.5 mm和7.5°。前路手术组因硬脊膜损伤未修补出现脑脊液漏2例;术后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腔扩大,植骨块位于椎体前中部;随访时未见明显的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失败。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应考虑脊柱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具体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AF)治疗胸腰椎骨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AF系统固定器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等优点 ,我院自 1990年开始使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18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82例中男 114例 ,女 68例 ,年龄 2 1~ 3 0岁 2 6例 ,3 1~ 40岁 81例 ,41~ 50岁 45例 ,50岁以上 3 0例。受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12 0例 ,车祸伤 55例 ,塌方压伤6例 ,其它伤 1例。损伤节段 :T1 2 46例 ,L1 64例 ,L2 3 9例 ,L3 2 1例 ,L412例。CT显示椎管矢状径小于 10mm者 112例 ,大于 10mm者 7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胸腰椎前路手术径路及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2例,其中新鲜骨折47例,陈旧骨折5例,均采用倒“L”形手术径路,电凝烧结或结扎椎体节段血管,切除伤椎相邻上、下椎间盘,保留大部分软骨终板后置放椎体螺钉,取髂骨块,再切除伤椎行椎管减压,撑开椎间隙行髂骨块植骨,置放钢板矫形固定。结果其中新鲜骨折47例,术中出血300—700ml,平均490ml,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56min;陈旧性骨折5例,术中出血800—1100ml,平均1050ml,手术时间210—240min,平均217min。48例患者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3个月,脊柱序列均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内固定失败;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改良胸腰椎前路手术径路及内固定技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即刻伤椎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大部分病例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1~2级。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退出,无假关节形成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结论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 2011年 1月 ~2013年 5月本院接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 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神经功能 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 术后患者骨折处基本恢复正常,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等发生,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重建骨折脊柱的高度及生理曲度,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促进受压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郝永宏  董荣华  赵合元  周静 《天津医药》2007,35(3):195-196,I0003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间接复位的效果与手术时间的关系。方法:将35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按受伤到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受伤7d内手术的为早期手术组共20例,受伤7-14d手术的为晚期手术组共15例。以Cobb角和椎管占位比例作为间接复位效果评价标准。结果:2组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管占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Cobb角及椎管占位比例早期组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间接复位的效果与手术时间的选择有密切关系,早期手术可使间接复位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9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8个月,椎管狭窄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有所恢复,Cobb角得到纠正,IVW(伤椎楔变指数)有所提高,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后落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洽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28-1829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最长获得2年随访,分析椎体高度、椎体序列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 32例患者获得6~ 48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为(96.85±14.33)%、(97.44±12.38)%,明显大于术前的(46.67±11.25)%、(76.76±12.62)%(均P<0.05);术后Cobb角为(7.45±2.12)°,显著小于术前的(20.56±7.51).(P<0.05).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后外侧植骨融合与非融合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复位内固定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组(40例)与非融合组(25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的丢失度数、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并发症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腰背痛程度。6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65例患者腰背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每例患者2次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复位内固定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丢失,且非融合组丢失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植骨融合组发生螺钉退出2例,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非植骨融合组螺钉退出3例,内固定断裂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AF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2·3°矫正到术后约2·3°,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在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的指导作用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采用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35—56岁,平均44.7岁。T113例,T126例,L17例,L28例,L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h-11d,平均6d。高处跌伤21例,交通伤1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分别拍摄胸腰椎正侧位片、三维CT重建、MRI观察椎体粉碎和神经受压情况。骨折按Ma.gerl分型:A3型8例,B1型8例,B2型9例,C1型3例,C2型3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9例,D级6例,E级4例。后路手术11例,前路手术12例,前后路手术8例。结果术后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前骨折处后凸角度(23.7±11.3)。(13°-38°),术后骨折处后凸角度(5.8±0.6)°(-4°~6°),最后随访后凸(0.9±10.6)°。平均手术时间190min(90~380min),平均出血量1680ml(1260—2540m1),平均住院17.4d(10—24d)。术后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评分有1级以上的恢复,在最后的随访中没有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结论采用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评分系统指导胸腰椎骨折手术人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GSS-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GSS-Ⅱ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16例,所有患者外伤距手术时间均不超过2周。在施行后路常规撑开和恢复腰椎前凸的同时,应用椎弓根螺钉向垂直于撑开应力方向的腹侧加压,以达到局部的应力平衡。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结果 16例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结论 GSS-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官建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93-179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应用Kyphon球囊扩张器进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凸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7.4±1.2)分,术后1d为(2.4±1.8)分,术后6个月为(1.4±0.8)分,有2例患者邻近节段椎体出现新鲜骨折,3例术椎出现进展性的高度下降,1例患者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疼痛缓解,7个椎体高度显著恢复.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微创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安全、近期疗效好,但会出现少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手术后伤椎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可更稳定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