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HRCT扫描技术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肺间质病变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多种影像征象。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肺间质病变CT表现主要有:①磨玻璃影;②肺小叶间隔增厚;③网格状影;④胸膜下线影;⑤蜂窝肺。结论 64排HRCT图像能准确、清晰显示肺间质病变的各种影像特征,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42例,使用高分辨CT(HRCT)与多层螺旋CT(MSCT)对其进行扫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RCT检查发现27例(64.3%)支气管扩张,MSCT检查中发现39例(92.9%)。MSCT检出率高于HR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遗漏,效果优于HR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数据高分辨重组(VHRCT)在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该院诊治的102例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患者,对其进行VHRCT、HRCT扫描,比较VHRCT图像与HRCT扫描图像的质量,从而评价VHRCT在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扫描,102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的VHRCT重组图像和直接HRCT扫描图像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RCT扫描辐射量为10.6mGy,扫描时间为60~100s,而VHRCT扫描辐射量为2.76mGy,扫描时间为10~12s,辐射剂量及扫描时间均大大降低,扫描质量及效率大大提升。结论 VHRCT与HRCT扫描图像在肺部疾病中具有相同的评价价值,且能够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部病变患者常规CT和HRCT图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检查:胸膜下陷、肺内小结节影、肺内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增厚及蜂窝状改变等常规CT无法显示征象;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HRCT检查:边界不清低密度区、轨道征、肺大泡及印戒征等常规CT无法显示的征象;周围型肺癌HRCT检查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良性结节HRCT显示:灶周肺气肿、晕征。结论 HRCT可提高胸部病变的诊断率,可作为常规胸部CT的补充及进一步无创性检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CTD)肺间质病变(ILL)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 2 2例CTD患者及5 0名正常对照者,应用MS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进行上、中、下肺区的密度测定,并同时进行肺高分辨扫描(HRCT) ,分析二者的变化与CTD伴ILL的关系。结果 2 2 2例CTD患者中197例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 5例平均肺密度正常。15 7例HRCT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6 5例HRCT正常。5 0名正常对照者HRCT均正常,8名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 2名平均肺密度正常。结论 采用MSCT与HRCT对CTD伴ILL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0 (双侧) ,因此MSCT平均肺密度测定对早期诊断CTD伴ILL比HRCT更敏感,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CTD)肺间质病变(ILL)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2例CTD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应用MS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进行上、中、下肺区的密度测定,并同时进行肺高分辨扫描(}-IR(_1、),分析二者的变化与CTD伴ILL的关系。结果222例cm患者中197例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5例平均肺密度正常。157例HRCT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65例HRCT正常。50名正常对照者HRCT均正常,8名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2名平均肺密度正常。结论采用MSCT与HRCT对CTD伴ILL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侧),因此MSCT平均肺密度测定对早期诊断CTD伴ILL比HRCT更敏感,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3.0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6例孤立性肺结节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及配合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经临床病理及随访证实的102例直径3.0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恶性结节发生、发展规律,结节本身密度、增强形式、与正常肺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情况。结果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高。结论HRCT扫描及配合增强扫描与MSCT扫描对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患者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 2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结节部位位于右肺12例(60%),位于左肺8例(40%),其中右肺下叶和左肺上叶发病较多,各6例,其余病灶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3例,左肺下叶下叶2例,全部患者病灶直径均小于3 cm,其中结节直径<2 cm者15例,结节直径为2~3 cm者5例.CT扫描中可见各种肿瘤征象,如:4例患者结节出呈现冠状辐射征,出现胸膜凹陷征8例,分叶征10例,毛刺征14例,边缘光滑者6例,空泡征11例.1例HRCT显示钙化结节中心呈软组织密度的,SCT显示均匀钙化.1例HRCT表现为结节内点状钙化,SCT未能发现.而1例HRCT示结节内部含有脂肪成份,SCT亦未能显示.HRCT未显示血管和支气管穿过的结节,SCT各有1例获得显示.结论 常规CT扫描、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合使用可明确显示结节边缘征象、内部结构等,对鉴别良、恶性结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表现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71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行普通CT和高分辨CT(HRCT)检查并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结节病较具特征性的肺内改变;呈周边分布的网织影则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既可见空气—间腔影,也可为结节影或网织影。结论CT检查对间质性肺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58-159
目的对比分析高分辨断层摄影术(HRCT)与X线胸片检查对老年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已经诊治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的老年患者,对其以往胸部CT和HRCT与胸部平片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胸片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网格状影、结节影及斑片影。HRCT表现出磨玻璃影、网状影、蜂窝影及支气管扩张等征象,16例临床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的患者,经胸部HRCT诊断的有13例,而胸部平片诊断的仅有3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RCT显示老年间质性肺炎的特征明显高于胸部平片,且HRCT可以反映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和疗效。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对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胸部CT检查资料20例.分析其不同病理时期的螺旋CT表现及治疗后的CT随访.结果 本痛在不同的病理时期及治疗阶段,具有不同的CT影像特点.典型CT表现为以两肺实质弥漫性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磨玻璃型,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状、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影.相对少见的表现为肺部薄壁小气囊性改变、胸膜下"月弓征"、胸水、纵隔淋巴结肿大、小片实变.结论 SCT特别是HRCT可以充分地显示PCP的病变征象,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HRCT扫描技术,并与常规HRCT进行比较.方法:美国GE公司产的16层螺旋CT机与GE Sytec-3000CT机分别进行HRCT扫描,16层CT共扫描42例,常规则CT扫描35例,经4位有经验医师与技师就图像噪声,呼吸的及心搏伪影,大气管与血管、纵隔结构及肺小叶显示的满意度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6层螺旋CT与常规CT的HRCT扫描图像在显示大气管与血管、纵隔结构及肺小叶的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别,而噪声与呼吸及心搏伪影常规CT较16层螺旋CT为多,同时采用16层CT扫描图像的噪声和呼吸及心搏伪影明显降低;射线剂量也明显减低.结论:16层螺旋CT的优势在于不仅是提高了肺部HRCT的扫描速度.还明显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部体检及临床初步诊断为肺部慢性炎症病变、肺部结节病变、肺间质性病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增生等)的受检者60例,分别行16层螺旋CT肺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所有扫描图像由放射科3名高年资医师共同进行盲申法阅片并按平时读片标准对图像质量做出评价。观察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病变诊断以及图像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 3名放射科医师对两种扫描条件下图像的诊断结果均一致,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认为二者无明显差异,即肉眼分辨不出哪幅图像是常规剂量或低剂量条件下扫描所得。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扫描在病变诊断及成像质量方面跟常规剂量扫描基本一致,但可显著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CT运营的成本,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肺组织活检确诊的慢性肺间质病变患儿120例,均行X线胸片、常规螺旋CT以及高分别率CT(HRCT)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HRCT的检出率为65.0%(78/120),常规CT检出率32.5%(39/120),X线胸片检出率为12.5%(15/120),HR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胸片和常规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能充分显示肺间质病变的各种征象,对小儿慢性肺间质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腹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以急性腹痛为共同临床症状的急腹症患者72例,采用MSCT行全腹容积扫描,所得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多层面重组(MPR)进行分析,对急腹症病因做出诊断,并与最终临床结果相比较。结果 MSCT诊断消化道穿孔8例,肠梗阻17例,出血性病变9例,炎症性病变18例,泌尿系结石10例,血管性疾病5例,均与临床最终结果相符,5例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合,诊断率正确率为93%。结论 MSCT对急腹症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急腹症首选的常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肺部结核瘤的CT诊断9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肺部结核瘤CT征象,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97例临床随访和病理证实的肺部结核瘤均进行了螺旋平扫,其中52例加做了高分辨CT(HRCT),6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对本组所有病例的各种CT征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经临床治疗随访(超过2年)证实48例,经皮肺穿病理证实31例,手术病理证实18例(术前均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结论CT诊断结核瘤仍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方法.HRCT对肺内孤立结节各种CT征象的观察更具优越性,增强薄层扫描对肺部结核瘤的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 35例膀胱癌CT发现31例癌肿位于膀胱壁,结节直径约0.5cm~3.5cm大小不等突向腔内软组织影,其中16例同时伴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另有4例患者仅在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上发现局限性膀胱壁不均匀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膀胱三维后处理图像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大大提高诊断质量和病变检出率,将成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肺孤立结节高分辨率CT与常规CT的图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灶直径≤3cm者被称为结节,而>3cm者则被称为肿块。高分辨率CT(HRCT)是选用薄的层厚(1.5mm或2mm)和用高-空间-频率(骨)算法重建图像的技术方法。胸部HRCT 的主要作用在于优化地显示肺内微细结构(肺小叶气道,血管及小叶间隔、肺间质及毫米级的肺内小结节等)。笔者为探讨HRCT对肺内结节诊断价值及HRCT检查技术的应用, 回顾46例直径≤3cm结节进行CT及HRCT扫描对比分析, 旨在提高肺内孤立结节定性的准确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46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病灶和诊断鉴别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针对近一年来就诊的40例经手术以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内孤立结节的患者,采用CT扫描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并分析和对比CT检测与高分辨HRCT在患者肺内孤立结节病灶密度、边缘、轮廓、病变、周围等检查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CT检测的结果共发现25例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所占比例为62.50%;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15例,所占比例为37.50%。CT诊断和高分辨HRCT均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内孤立结节的特征,在检测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准确性上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边缘、轮廓和病变的检测比例相当,在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密度和周围形态的诊断上,高分辨HRCT诊断相比于CT诊断,具有优势。结论 CT诊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肺内孤立结节疾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对于肺内孤立结节病灶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CT临床诊断。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追踪研究方法,进行个体化问卷调查表。结果 CT可见病变累及上叶和下叶,中下野明显较多,背侧更为明显,呈清晰的外周分布,重者或涉及肺中带。101例均出现清晰可见网状结节影,结节直径2~3mm,边缘模糊,网络相连。28例有明显蜂窝改变占27.72%,11例有磨玻璃改变占10.89%,13例有局限性胸膜增厚占12.87%。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临床CT临床诊断非常重要,其肺部CT表现及病理改变为为深入和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与转归工作提供一线临床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