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汀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未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 SF-36)。结果2组治疗前CRP、IL-6、ET-1和I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EV1、FVC、6min步行距离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FVC、6min步行距离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水平升高、6min步行距离增加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明显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水平,增加步行距离,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肺动脉平均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肺动脉平均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肺活量增加、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肺动脉平均压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改善肺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的变化,并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肺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FEV1和FVC均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与肺动脉压力(PAS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PASP水平分为3组,轻度组(30≤PASP<35mmHg);中度组(35≤PASP<40mmHg);重度组(PASP≥40mmHg)。同期选择该院诊断COPD未患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24h内抽取4组肘静脉血检测CRP、IL-6、ET-1、INF-α水平,比较4组CRP、IL-6、ET-1、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组CRP、IL-6、ET-1、INF-α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PD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水平呈直线相关( r=0.541,0.479,0.495,0.573, 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CRP、IL-6、ET-1、INF-α水平在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浆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选出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静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P<0.05;在SaO_2值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更长,且PASP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丹参多酚联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乐永宏  张敏  许嗣磊 《江西医药》2013,48(7):592-5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肺动脉高压COPD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动脉压轻度增高患者15例,中度增高患者10例,重度增高患者5例,肺动脉压正常COPD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70例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动脉压正常、轻度增高、中度增高和重度增高COPD患者之间的血清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清HCY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程涛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25-12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动脉高压变化与肺栓塞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其中合并肺栓塞(PE)40例设为对照组,无肺栓塞(PE)2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等指标是COPD合并肺栓塞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此需要引起重视并通过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 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  相似文献   

10.
王爱平  郭韶梅 《江西医药》2012,47(10):858-859,927
目的评价吡那地尔(e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COPD合并PH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89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那地尔缓释胶囊25mg,2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压收缩压(PAPs)、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02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Iti,(PaC02)、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血压(BP)。结果A组治疗后PAPs、ET-1、PaCO2、及BP均有明显下降,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愀0.05);而PaO2、FEV1%Pred、FEV1/FVC%及6MWD有显著提高,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通过降低血浆ET-1浓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巍  林建青 《医药导报》2012,31(9):1163-1165
摘要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分别给予安慰药(同样剂型的淀粉)或者氟伐他汀口服,剂量为40 mg·d-1,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治疗效果等。 结果①治疗组的血脂4项水平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有差异,且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升高外,其余均降低;②治疗组的运动耐力时间均长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肺动脉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3±5.7),(47.2±6.9) mmHg](P<0.05),且博格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和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受,可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H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COPD合并H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平均压变化、6min步行距离、PaO2、PaCO2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及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变化及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COPD合并H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动脉栓塞(PE)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COPD患者共245例,其中男143例,女102例,年龄(58.6±10.3)岁,随访时间11.0~22.5个月。采用CT肺动脉造影确诊继发PE共29例(11.84%),记录确诊PE的时间;比较PE组和非PE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和CT肺动脉定量参数,采用Cox分析影响继发PE的主要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发现,PE组重症肺炎和心力衰竭比例升高、预防性抗凝治疗比例较低、COPD严重分级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指标比较发现,PE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34.3±4.5)s比(41.6±4.8)s]、D-二聚体[(0.5±0.1)mg/L比(0.2±0.1)mg/L]和纤维蛋白原(FIB)[(4.2±0.4)g/L比(3.3±0.2)g/L]水平均升高(均P<0.05);炎症指标比较发现,PE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9.8±1.3)mg/L比(6.5±1.1)mg/L]、白介素-6(IL-6)[(56.5±12.3)mg/L比(42.2±9.6)m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5.6±8.7)mg/L比(22.4±6.5)mg/L]水平均升高(均P<0.05);CT肺动脉定量参数比较,PE组肺动脉压力升高[(45.6±6.3)mmHg比(38.9±5.4)mmHg(1 mmHg=0.133 kPa)]、血流灌注速度降低[(21.8±4.7)cm/s比(32.4±5.2)cm/s]、肺气肿评分增加[(8.6±2.4)分比(4.5±1.3)分](均P<0.05)。经Cox分析发现,未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COPD严重分级较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hs-CRP水平升高、血流灌注速度降低均是继发PE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未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COPD严重分级较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hs-CRP水平升高、血流灌注速度降低的COPD患者应高度警惕继发P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部CT测量肺动脉径线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关系,讨论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某医院近3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55例COPD患者,在胸部CT扫描图像上测量肺动脉及各分支的内径,分析肺动脉压力与各肺动脉径线的关系,了解胸部CT检出肺动脉高压的能力。另外,以55例同期患COPD未合并PAH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MPAD、rPAA、rPDA与肺动脉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PAD和LPAD与肺动脉压力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胸部CT在COPD相关性PAH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意义,多参数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罗红霉素、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 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可靠,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障碍,增加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邵发林 《中国药房》2009,(23):1801-180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效应。方法:72例AECOPD并PA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以及胸部X线PAH表现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其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替米沙坦口服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平均压(mPAP),同时降低胸部X线右下肺动脉干横径、右下肺动脉干横径/气管横径、肺动脉段凸度等肺动脉高压的参数。结论:口服替米沙坦能明显降低AECOPD并PAH。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将75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两组,36例接受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9例接受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3%,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肺动脉压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平喘、化痰、解除痉挛以及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功能、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较对照组的76.09%显著提高,2组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FEV1、FEV1/FVC、FVC、SpO2、PaCO2、PaO2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FVC、SpO2、PaCO2、PaO2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ASP、mPAP、PVR、RVESD、RVEF、6MWD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ASP、PVR、RVESD、RVEF、6 MWD明显较对照组提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eNOS、hs-CRP、TNF-α、IL-1、IL-6、ET-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eNOS、hs-CRP、TNF-α、IL-1、IL-6、ET-1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肺功能及右心功能,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sPAP)与病程、心功能、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相关性,以及sPAP评估COPD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107例COPD患者资料,分析sPAP与病程、心脏射血分数(EF)、FEV1%、pH、PaO2、PaCO2的相关性,比较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与非肺动脉高压(NPH)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sPAP与病程正相关,与FEV1%、PaO2负相关(P<0.05)。PH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为39.6%,明显低于NPH患者76.6%(P<0.01)。结论 sPAP与COPD病程和肺功能密切相关;PH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NPH患者。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8,(1):104-106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100例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各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按生活质量评分的评分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参数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治疗COPD患者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肺功能各指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