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瑞芬太尼联合拉玛泽分娩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的镇痛效果,并评价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4组:A组无分娩镇痛、B组拉玛泽分娩镇痛、C组低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2μg·kg-1·min-1)联合拉玛泽镇痛、D组高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4μg·kg-1·min-1)。记录4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缩宫素的使用率、产妇第1产程活跃期平均时间、第2产程平均时间、中途改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记录分娩镇痛产妇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C组、D组产妇在镇痛后监测各时点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P<0.01),且均在50分以内,C组产妇在宫口开3.0cm至开全时间显著缩短(P<0.05)。C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缩宫素的使用率均低(P<0.05)。4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胎儿娩出后10min均>8分。4组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剩余碱BE)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新生儿纳洛酮使用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静脉输注低剂量瑞芬太尼联合拉玛泽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以减少瑞芬太尼的静脉镇痛的总剂量,缩短产程,降低中途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瑞芬太尼联合拉玛泽分娩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的镇痛效果,并评价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A组产妇没有选择分娩镇痛,B组产妇单纯使用拉玛泽分娩镇痛方法,C组产妇静脉泵注低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2μg/(kg·min)]联合拉玛泽镇痛组、D组产妇静脉泵注高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4μg/(kg·min)]。4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监测的指标如下:无创动脉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动态监测胎儿心率。记录4组产妇在给药前及宫口开至3.0 cm、宫口开至5.0 cm、宫口开至8.0 cm、宫口开全时产妇的Ramsay镇静评分,宫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低Sp O2等发生率,产后出血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产妇在镇痛后监测各时点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但高于C组、D组2组产妇同时点VAS评分。与镇痛前比较,C组、D组2组产妇监测各时点血压、心率均有降低(P<0.05),宫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P<0.01),且均在50分以内,D组产妇的Ramsay镇静评分略高于C组(P<0.05),C组产妇在宫口开3.0cm至开全时间显著缩短(P<0.05)。C组产妇和D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A组和B组产妇(P<0.05)。C组产妇瑞芬太尼使用总剂量为(154±58)μg低于D组产妇,C组产妇恶心、呕吐、低Sp O2的发生率是1.3%,1.5%,1.0%,低于D组(P<0.05)。B组、C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缩宫素的使用率均低A组、D组产妇(P<0.05)。结论静脉输注低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2μg/(kg·min)联合拉玛泽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以减少瑞芬太尼的静脉镇痛的总剂量,缩短产程,降低中途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安全性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产妇148例,根据个人意愿分组,自然分娩组88例,镇痛分娩组60例,应用静脉电子镇痛泵联合瑞芬太尼镇痛,致胎盘完全娩出后停止镇痛。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和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镇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且可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分娩镇痛模式及效果、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单胎、头位、孕38~42周自然分娩初产妇65例,进入第1产程活跃期后分为3组,A组应用瑞芬太尼静脉电子泵镇痛,设置后自控按压给药每次0.5 μg·kg,锁定时间3 min;B组单次剂量同A组,复合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背景输注,宫口开全后AB组均停药;C组常规产科处理.记录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呼吸循环指标、产妇宫缩、胎心监测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催产素应用及器械助产情况、剖宫产率等指标.结果A和B组镇痛20 min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1),镇痛满意度均显著高于C组(A组为17/21,B组21/21,C组0/23),产力满意度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按压次数(50次)<A组(78次)(P<0.01),A和B组用药量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产程、催产素应用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呼吸抑制发生、无产妇循环抑制、镇静过度或低氧血症发生(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下).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复合背景剂量的产妇可减少按压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A)联合导乐陪产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经阴道分娩单胎足月产妇4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120例,观察组为自愿实施瑞芬太尼静脉PCA联合导乐陪产的产妇,对照组1为选择“一对一”导乐陪产的产妇,对照组2为自愿实施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的产妇,对照组3为正常分娩不采取任何措施的产妇.比较四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等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4.76、4.94、5.32、6.32,4.42、4.71、4.86、5.28、6.26,均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分别为(516 ± 123) min、(29±10) min、(8±4) min,均短于其他三组(t=3.76、4.21、4.18,均P<0.05).四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PCA联合导乐陪产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足月临产妇女随机接受瑞芬太尼PCIA(RA组)或者罗哌卡因PCEA(EA组),RA组瑞芬太尼单次剂量为0.5 μg/kg,锁定时间是2 min,输液速度3 mL/min(60 μg/min),无背景输液.EA组为罗哌卡因1.5 mg/mL+芬太尼2 μg/mL,初始剂量是10 mL/h.视觉模拟评分(VAS)用于疼痛的评估.记录孕产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速率、镇静、恶心/呕吐、瘙痒、满意度和胎心率,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这2种方法均提供了良好的镇痛,但RA组镇痛后1h时VAS评分更高,产妇镇静发生率更多,当SpO2<92%需要吸氧.产妇满意度类似.R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较EA组缩短,2组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静脉血气分析未见异常.结论 2组镇痛方法均有效,但镇痛后1 h VAS评分低于EA组,具有高产妇满意度和可靠的新生儿安全性.但要控制剂量,术中严密监测呼吸和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7.
8.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技术目前已很成熟,是全球分娩镇痛的金标准。但是,部分产妇可能因为对椎管内穿刺的恐惧或存在禁忌而不能接受这种镇痛方式,对于这类病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法(PCIA)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PCIA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对患者实施脊柱全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需行脊柱全麻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ASA为Ⅰ~Ⅱ级,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术中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抑制、术后唤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循环波动次数、躁动评分、VAS评分、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术后唤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对患者实施脊柱全麻手术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术中患者内循环更加稳定,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产妇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于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进行无痛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产妇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能够缩短产程,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导乐无痛分娩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标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导乐无痛分娩,分娩时采用非药物分娩镇痛的导乐仪,对照组产妇分娩时采用常规处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临床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74.63%和52.24%,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6.84±1.33)、(1.05±0,23、(7.33±0.55)h,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的(10.13±1.68)、(1.50±0.42)、(10.80±1.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分娩镇痛中应用导乐无痛分娩能明显降低产妇分娩时带来的疼痛感.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缓解或消除产妇的抗拒或恐惧心理,提升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该方式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促进产科质量的提升,体现医疗人性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足月初产妇150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硬膜外镇痛组(C组)、纳布啡辅佐硬膜外镇痛组(N组)和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镇痛组(R组),每组50例。3组均待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联合导乐陪伴(由助产士全程分娩陪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6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后实施分娩镇痛联合导乐陪伴(A组)、分娩镇痛(B组)和导乐陪伴(C组),每组20例.记录产妇生命指征、镇痛镇静效果、分娩过程、不良反应及新生儿评分.结果 A和B组镇痛优于C组(P<0.01),A、C组产程短于B组(P<0.05),A组产妇满意度最高.组间新生儿评估指标无显著差异.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米芬太尼静脉全程分娩镇痛联合导乐陪伴镇痛效果确切、产程缩短,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承玲  李仁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598-259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价值,以寻找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方法将2011年7—11月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不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研究组(50例)进行硬膜外阻滞加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人全麻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手术结束后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至维持量的1/10,对照组则停止使用.结果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在苏醒期的咳嗽发生率和不自主运动发生率均降低.结论 在苏醒期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并能减少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50-152
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中导乐无痛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1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5例,观察组8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分娩指导,给予观察组产妇导乐无痛分娩方法进行分娩指导,比较两组产妇临床分娩效果。结果进入产房后,5min及90min,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39±1.31)分、(0.89±0.6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94±1.50)分、(3.18±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的镇痛总体有效率55.29%比较,观察组的镇痛总体有效率为95.24%,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娩后,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为(25.64±2.55)分,较分娩前(36.59±1.59)分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娩后,与对照组的SAS评分(35.58±2.64)分比较,观察组的SAS评分(25.64±2.55)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分娩镇痛中,采用导乐无痛分娩方式,可使分娩疼痛感有效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得以减轻,为分娩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Ⅰ组,n=15)和静脉镇痛组(Ⅱ组,n=15).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观察麻醉前、术后2、24、48、72 h五个时点患者血糖、胰岛素、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 (1)两种镇痛方法均能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2)两组术后血清IL-6、IL-10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升高,术后24 h达峰值,Ⅰ组抑制作用强于Ⅱ组.(3)两组术后血糖均升高,但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术后PCIA和PCEA均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与PCIA相比,PCEA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位难产实施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收治的78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分娩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方法给予镇分娩痛,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胎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以及疼痛VAS评分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头位难产产妇给予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的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妇疼痛,并改善胎儿结局,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