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L12.675,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差异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梗死MS患者的年龄、腰围、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彩超、入院时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以上因素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结果①以脑梗死严重程度为因变量,MS各因素及年龄、颈动脉IMT和不稳定斑块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及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②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以MS各组分及年龄和不稳定斑块数等因素为自变量,对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HDL、不稳定斑块数是影响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腰围和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②腰围、不稳定斑块数及HDL水平是影响颈动脉IMT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徐志华  孙华 《江苏医药》1998,24(3):209-20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内常见的严重疾病,病死率高达60%。目前对其预后的估计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为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及氧合指数(PaO2/FiO2)与预后的关系,现将我院ICU1995~1996年收治的16例ARDS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采用1992年5月在美国和同年10月在西班牙召开的ARDS专题研讨会推荐的诊断标准。二、一般资料: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7~70岁(50.6f13.8岁)。原发病为重症胰腺炎6例,严重外伤4例,脑出血、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 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192例(观察组)和同住院急性脑梗死未合并代谢综合征161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例占54.4%,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心脏损害、上感及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及上消化道出血较对照组多(P〈0.05),近期神经功能重度缺损比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发生并发症多见,近期神经功能障碍重,病死率较高,应重视急性脑梗死患者代谢综合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14 d时丹参多酚酸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可促进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入院72h内、1个月、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滞后。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积极纠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改善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头痛时有发生[1,2]。但ACI早期头痛与预后的关系目前无人进一步研究。笔者于2004-10~2007-10对198例ACI早期头痛患者进行了预后分析,并与同期无头痛者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头痛组198例均按ACI诊断标准[3]确诊,CT  相似文献   

9.
颜谈  许静  汝宁  陈巨罗  王幼萌 《安徽医药》2024,28(2):386-389
目的 分析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特鲁索综合征(Trousseau’s syndrome,T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TS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结果 其中男1例,女2例;发病年龄范围为52~85岁;3例病人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头颅MRI均显示为以“三流域征”为特点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伴腹腔转移瘤1例,伴静脉系统血栓2例;1例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双抗抗血小板聚集,2例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论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是TS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不符合血管分布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病因需考虑恶性肿瘤所致高凝状态可能;D-D是诊断TS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翠兰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39-740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梗死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并结合病史,将其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进行预后分析,并对脑梗死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及高血糖组,而高血糖组又高于糖尿病组。血糖水平越高,脑梗死灶面积越大。结论:高血糖及糖尿病对脑梗死预后有不良影响,血糖水平与梗死灶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向凝  杨柳  谢登海 《贵州医药》2011,35(5):412-414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60岁ACS住院患者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A(HB适中组)、B(贫血组)、C(HB偏高组)三组,再根据住院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是否高于10 g/dL分为两个亚组,分析HB水平及其下降幅度对住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进行分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患病年龄(<60)、病程、肥胖率、意识障碍率、记忆障碍率、治疗无效率、疗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MS的MCI有发病年轻化趋势,血糖、血脂、HDL-C、病程、意识障碍、记忆力障碍发生率,颅内病灶明显增多,再发率、死亡率明显增高,表明合并MS的MCI患者危险性较无合并者明显升高,预后不良,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注意关注在该人群中对各种异常代谢指标的早期筛查与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病死率的高危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1999年1月~2008年6月26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建立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方程。结果在调查的26项指标中,高甘油三酯、一周内SIRS标准持续阳性、ARDS、MOF与SAP预后成正相关,是SAP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该回归方程对判断SAP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度收治的130例急腹症的患者,其中有65例患者合并的有急性脑梗死,分析这65例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统计其年龄、饮食习惯、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水电解质平衡及白细胞的危险因素。结果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再合并有饮食不规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电图异常、水电解质紊乱、白细胞升高的高龄患者其预后情况与不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并发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饮食习惯、血压、血糖、心电图、水电解质及白细胞等。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系统性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WanFang Data、VIP、CNKI、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ww.chictr.org.cn),收集关于任何NOACs用于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计纳入10个RCTs,病例总数为38 882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有效性(总缺血事件发生率):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加用NOACs组的缺血事件明显减少[RR=0.86,95%CI(0.80,0.93),P=0.000 2];②安全性(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加用NOACs组明显增加根据国际血栓与出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标准定义的出血事件[RR=2.08,95%CI(1.79,2.41),P<0.000 01]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定义的出血事件[RR=2.15,95%CI(1.56,2.96),P<0.000 01];③不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用希美加群、利伐沙班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加用阿哌沙班、达比加群、TAK 442(Letaxaban)、Darexaban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减少。〖HTH〗结论:〖HTK〗与单纯抗血小板药治疗相比,加用NOACs用于ACS能显著减少缺血事件,但明显增加出血事件。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不同NOACs的有效性并不一致。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评估患者出血和缺血风险,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的351例胃癌患者的资料,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6项临床病理参数(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病理分型,化疗方法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理分型、化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均具有相关性(P<0.01);肿瘤部位在单因素分析中是影响胃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而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并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TNM分期、病理分型及化疗方法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从而指导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球麻痹、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肺病,采用Logid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记录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球麻痹、慢性肺病比例明显增高(P<0.05),Logid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球麻痹、慢性肺病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观察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球麻痹、慢性肺病是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依那普利叶酸片辅治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NIHSS评分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在某院救治的90例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随机抽取4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选用瑞舒伐他汀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MDA、SOD、NO、ET、HCY水平以及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DA水平比对照组低、SOD水平比对照组高,NO水平比对照组高、ET水平比对照组低, HCY水平和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辅以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朱琳  王真  罗中明  舒丹  张颖  秦鸣 《河北医药》2016,(17):2694-2696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379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后循环梗死组( n =172)和前循环梗死组( n =207);按入院时Barthel指数,17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为可能预后良好组( n =56)和可能预后不良组( n =116)。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HBA1C≥8.5%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房颤史为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8.5%、纤维蛋白原≥4 g/L、年龄>60岁是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后循环脑梗死发生与HBA1C≥8.5%关系密切,纤维蛋白原、年龄、HBA1C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