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哲远  吴继雄  程诚  杨婷 《安徽医药》2017,21(5):927-930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使用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 148例冠心病病人在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分成雷贝拉唑组(雷贝拉唑10 mg·d-1,n=50)、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1,n=48)和对照组(n=50).比较3 d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三组平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雷贝拉唑组(44.4±21.1)、泮托拉唑组(39.4±21.4)、对照组(45.3±15.2),P=0.274,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分别为雷贝拉唑组(46.0%)、泮托拉唑组(41.7%)、对照组(38.0%),P=0.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短期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 1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59%,低于研究组94.83%,对照组治疗后凝血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77±0.19)mPa·s、(6.99±0.82) mPa·s、(11.79±1.25) mPa·s、(45.17±7.85)%,均分别高于研究组(1.36±0.14)mPa·s、(5.14±0.44)mPa·s、(9.26±1.22)mPa·s、(32.88±6.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研究组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 ,将 74例直接支架植入的病例分为噻氯匹定组 (36例 )及氯吡格雷组 (38例 ) ,观察发病 4wk内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随访支架置入术后 6mo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例次分别为氯吡格雷组 8例 (2 1% )及噻氯匹定组 16例 (4 4% ) ,P =0 .0 31。轻度出血分别为 6例(16 % )及 14例 (39% ) ,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5 .8±s 1.7)× 10 9·L- 1及 (4± 4 )× 10 9·L- 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130± 4 2 )× 10 9·L- 1及 (89± 5 3)× 10 9·L- 1(均P <0 .0 5 )。结论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对直接支架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噻氯匹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抗凝进行治疗(治疗组),105例采用单纯阿司匹林100mg+抗凝进行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90.9%,无效10例,半年复发率为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68.6%,无效33例,半年复发率为30%。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抗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的非血流灌注依赖性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在无血流因素影响的小鼠海马脑片观察乙酰水杨酸 (ASA)、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预处理前后群峰电位波幅 (PSA)在缺氧和恢复供氧时的变化 ,以及不同性别小鼠ASA预处理前后PSA和还原型辅酶I(NADH)荧光强度缺氧前后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缺氧后PSA恢复为 (2 5 9± 11 6 ) % ,ASA、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预处理组缺氧后PSA恢复分别为 (74 7± 35 7) % (P <0 0 5 )、(6 7 8± 38 4 ) % (P <0 0 5 )和 (77 8± 2 6 5 ) % (P <0 0 1)。ASA预处理在雌雄性动物显示不同的保护效果 ,雌性组PSA缺氧后恢复为 (48 4± 34 0 ) % (与雌性对照组比较P <0 0 5 ,与雄性ASA预处理组比较P <0 0 5 ) ;缺氧时NADH增加幅度在雄性和雌性动物分别由对照组的 (14 1 8±9 9) %和 (2 0 4 9± 74 1) %降至ASA预处理后的 (117 9±10 3) % (P <0 0 5 )和 (12 4 0± 11 0 ) % (P <0 0 1)。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的神经保护机制涉及非血流灌注依赖途径 ,该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差异的形成与NADH相关的氧化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SV、CO显著高于对照组(t=2.475、2.397、3.052,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IB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胃黏膜出血4例(4.0%),而观察组发生5例(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更加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功能达到快速、高效抗栓作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且短期使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2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进行分析,其经血栓弹力图检查确诊为氯吡格雷抵抗;随机抛掷硬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6、8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在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P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来替代氯吡格雷,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萍 《海峡药学》2020,32(3):158-159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100例作研究对象,依据摸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50)单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n=50)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就两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2.00%)(χ2=7.111,P=0.008);②治疗后,研究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t=46.305、28.595,均P=0.000)。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适宜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优化治疗效果,并改善血液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病人 2 4例 ,男性 1 4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5 9±s 1 0 )a。给予氯吡格雷5 0mg ,po,qd×4wk。在服药后 8d,4wk后用光学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ADP诱导法 ) ,Duke法测定出、凝血时间 ,凝血因子Ⅰ及血小板计数。结果 :高血小板聚集率的病人使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 ,治疗后 8d,4wk分别下降 (3 1±2 5 ) % ,(3 2± 2 1 ) % ,(P <0 .0 1 )。但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因子Ⅰ含量在使用氯吡格雷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氯吡格雷可有效拮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谭明娟  潘玉琴 《安徽医药》2019,23(12):2490-249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服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对机体出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 2015年 11月至 2016年 7月间 80例 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服用替格瑞洛或者氯吡格雷这两种药物后血小板、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的变化情况。其中替格瑞洛组病人 50例,氯吡格雷组病人 30例。替格瑞洛组病人服用剂量 90 mg,一次 1片,每日两次;氯吡格雷组病人服用剂量 25 mg,一次 3片,每日 1次。均选择用药 1周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均能引起血小板计数[治疗后分别为(177±45)×109/L和(179±52)×109/L]下降,与治疗前[(192±59)×109/L和(191±60)×109/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氯吡格雷在治疗后引起血小板分布宽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3.7±2.6)%和(14.6±2.2)%]增加(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药物治疗前后血小板基础值的差值,发现氯吡格雷引起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比积这 4个参数变化的幅度均大于替格瑞洛(P<0.05)。在凝血常规方面,替格瑞洛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前后分别为(30.9±3.80)s和(33.1±4.40)s]和凝血酶时间(TT)[治疗前后分别为(18.8±1.76)s和(21.0±2.60)s]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吡格雷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APTT和 TT值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发现,替格瑞洛[治疗前后分别为(59.1±6.31)mm和(48.2±5.90)mm]和氯吡格雷[治疗前后分别为(57.7±6.05)mm和(50.5±5.65)mm]治疗均能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替格瑞洛治疗后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幅度更大。结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同时其不引起血小板破坏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不同病理类型的直肠癌应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提高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将30例直肠癌患者分别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分别进行治疗后疗效观察,及术后随访统计分析。结果3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7例占23.3%,术后复发8例占26.7%,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28例占93.3%。结论治疗直肠癌随病情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证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探索其理想的浓度和剂量。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临产初产妇45例,平均分为三组:0.16%Rop组和0.2%Rop组作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15例。观察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于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以罗哌卡因维持镇痛;对照组未作分娩镇痛。围分娩镇痛期地监测血压(BP)、脉氧饱和度(SpO2)、EKG、PETCO2、宫缩及胎心音,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效果采用VAP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运动神经阻滞以Bromage分级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5min进行Apgar评分,分娩后24h新生儿NACS评分。结果:围分娩期三组生命体征稳定;VAP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0.2%Rop对运动神经的阻滞频率和程度最重,对宫缩有轻微的抑制,催产素用量相对增加;对产的影响均短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三组对围分娩期胎心、Apgar评分无影响;分娩后24hNAC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剖宫产率0.16%、Rop组最低。结论:罗哌卡因独特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明显分离,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有利于分娩镇痛。0.2%Rop较0.16%对运动神经阻滞的频率和程度更重0.16%Rop对分娩镇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局部麻醉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宋丽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47-1948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宫颈病变的诊断及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980例绝经妇女宫颈涂片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绝经组及绝经组宫颈Ⅱb涂片的检出率分别为5.17%及4.0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涂片检查的敏感性无差别,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绝经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中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是否较咽喉部喷雾更有利于抑制气道反射。方法拟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A组为利多卡因静脉组,B组为利多卡因喷雾组,A组诱导期注射咪唑安定0.1mg/kg、利多卡因3mg/kg、芬太尼1.5μg/kg、异丙酚2mg/kg;B组诱导期改利多卡因静注为咽喉部喷雾。麻醉维持以微量输液泵持续输入异丙酚5mg/(kg.h),A组加利多卡因2mg/(kg.h)泵入。观察麻醉诱导后和支气管镜置入气管后MAP、HR、SpO2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支气管镜置入气管后两组的MAP、HR、SpO2有显著差异(P<0.05)。②支气管镜置入气管后B组屏气、呛咳、气道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复合利多卡因麻醉能够更有效的抑制气道反射,使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更趋平稳、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