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CT在血友病患者髂腰肌出血中的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例血友病髂腰肌出血患者,对该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患者的CT表现与CT特征,包括血肿部位,大小,形状,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可见团块状、结节状血肿影,其中急性期血肿11个,呈高密度影,亚急性期血肿7个,呈稍高密度影,慢性期血肿1个,呈稍低密度影。CT值约16-65Hu不等。所有患者中左侧髂腰肌出血12例,右边髂腰肌出血7例。9例髂腰肌出血侧腰大肌正常形态完全消失。结论:使用CT扫描可有效的确诊患者的血友病髂腰肌出血症状,同时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首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雨  李玉梅  苏卫红 《河北医药》2003,25(7):503-503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功能定位体征、腰穿、脑CT检查及脑膜刺激征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 对82例首诊原发性SAH的临床表现、腰穿结果及71例脑CT检查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2例全部做腰穿均为不同程度血性或黄色脑脊液。脑CT检查71例,原发性SAH49例,阳性率83.05%,其他部位出血(继发性SAH)12例,误诊率16.90%,12例继发性SAH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SAH(原发及继发性)64例24h内做脑CT仍有3例阴性。82例腰穿均为阳性,4例脑膜刺激征阴性且均为61—82岁老年人.结论 临床诊断原发性SAH均应及时做脑CT检查,以排除继发性(如脑叶出血等),但原发性SAH,CT检查阳性率并非100%,必要时腰穿证实SAH。患者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能完全排除脑实质出血,CT或MRI检查实属必要。老年人SAH偶有脑膜刺激征阴性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髂腰肌囊积液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髂腰肌囊积液是临床常见的髋部病变,CT检查不仅可确认其形态、大小、范围及内部结构,还可显示髋关节骨质改变,是目前诊断滑囊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但近年来国内文献对其报道较少[1],误诊率较高,作者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髂腰肌囊积液的CT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腰椎穿刺联合头颅CT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医院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72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腰穿和头颅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头颅CT检查发现58例患者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阳性确诊率为80.56%,后联合腰椎穿刺术进行诊断,72例患者均得以确诊,阳性确诊率为100%。经比较发现,头颅CT后联合腰椎穿刺的确诊率明显优于单纯采取头颅CT,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中,单纯的采取腰穿或头颅CT检查各有利弊,而采取腰椎穿刺联合头颅CT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婧  关飞 《中国药物警戒》2023,(11):1299-1302
目的 分析那屈肝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司匹林致髂腰臀肌出血治疗过程,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方法 对1例联合使用那屈肝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司匹林治疗出现自发性髂腰臀肌出血的患者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髂腰臀肌出血好转,但腰大肌血肿形成,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 那屈肝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司匹林治疗可诱发罕见的深层肌肉出血,临床需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172例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误诊、漏诊例数分别为54例、17例、12例,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占65.1%、20.5%、14.5%。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误诊、漏诊例数分别为75例、9例、5例,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占84.3%、10.1%、5.6%。结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有特征性改变,为最大限度的提高B超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漏诊率,进行疾病初步诊断时,还应紧密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7.
CT诊断丘脑出血的确诊率由原占脑出血的10%~15%提高到20%~35%。现对本院1988年~1990年间经CT确诊的17例丘脑出血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3~88岁。除2例外均于活动中突然起病,17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肢体无力。入院后检查,除1例外均血压升高。17例中有15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者12例,正常者3例,除2例外均为血性或浅红色脑脊液,镜下亦多见红细胞。 CT检查:所有病例均于发病48小时内完成CT,其中左侧丘脑出血9例,右侧丘脑出血  相似文献   

8.
23例梨状肌综合征误诊为腰突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别梨状肌综合征与腰突症,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3例曾误诊为腰突症的梨状肌综合征的确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求诊断思路和鉴别要点。结果:23例均有臀腿麻痛,但具有典型梨状肌综合征症状和体征者仅6例,CT检查有3例显东腰椎间盘突出。全部病例均按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其他临床方法进行程式化诊断,并经治疗验证为梨状肌综合征。20例经坐骨神经阻滞、梨状肌肌腹注射等非手术治疗、3例经行坐骨神经探查减压术治疗,优良率为95%。结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和方法在程式化诊断梨状肌综合征中的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CT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髂关节结核,并对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右侧34例(55%),左侧24例(39%),双侧4例(6%)。典型CT表现:(1)骨型骶髂关节结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破坏区,并累及髂骨侧关节面。(2)滑膜型骶髂关节结核呈:①关节面模糊、糜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或不规则增宽;②大块死骨或散在颗粒状高密度影;③骨质增生硬化。结论骶髂关节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是传统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104例延误诊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对120例AS患者进行调查,从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发病时症状、误诊科室、诊断及辅助检查等方面分析其与延误诊治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中,入院前有误诊过程病例104例,误诊率为86.67%,误诊病例均未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首诊风湿免疫科病例延误诊断时间短于首诊于非风湿免疫科。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检查与行CT检查的两组间平均延误诊断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延误诊治与非风湿免疫科医师对AS的不熟悉致骶髂关节X线资料缺乏有关;CT对AS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 回顾178例颅内血肿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给予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出血6h内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入院后不给予甘露醇.治疗后24 h复查CT,随诊1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变化、GCS评分及1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 出血量观察组(27.6±5.7)ml,对照组(23.1±4.8)ml;观察组血肿增大患者所占比例(72.73%)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观察组(5.0±1.5)分,对照组(9.5±1.5)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病死率观察组15.91%(14/88),对照组7.78%(7/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残疾以上患者发生率观察组69.32% (61/88),对照组40.00(36/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甘露醇可增加血肿增大率,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建议颅内血肿早期患者避免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基底节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1年12月~2011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CT扫描显示基底节血肿量≥2mL的病例31例,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39.5岁。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确诊。复查CT 18例显著扩大。结果恢复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0例。结论创伤性基底节血肿(TBGHs)是急性颅脑损伤后血肿逐渐扩大的动态损害过程。本组总体预后不良。血肿大于30mL,血肿扩大,合并其他颅内损伤或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其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均行B超和螺旋CT检查,B超诊断正确率为66.7%(10/15),螺旋CT为86.7%(13/15),术前未确诊2例.3例出血量少的保守治疗,2例行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8例行肾切除术.结论:B超和螺旋CT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治疗以手术和选择性动脉栓塞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导致原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2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按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非血肿扩大组29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动态检查资料。结果原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高峰期为起病后6~24h,血肿扩大组病死率为67.74%明显高于无血肿扩大组的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与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血糖水平、肝肾功能异常、长期酗酒病史有关(P<0.05或P<0.01)。结论对原发性脑出血伴有继续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神经体征变化,血压、血糖及头颅CT的动态检测,以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病情进行性恶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08-109,112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4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脑血肿量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T2*WI和CT的敏感性明显好于T1WI与T2WI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1WI、T2WI、T2*WI测量脑血肿量分别为(31.28±3.34)mL、(32.03±3.96)mL、(27.12±4.83)mL、(29.17±5.43)mL。CT与T2*WI检测结果相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T1WI与T2WI对脑血肿量的测量值较CT 和T2*WI略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与T2*WI检查成像中较清晰,显示血肿部位有明显的边界和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急性脑出血。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不亚于CT检查,其可为急性脑出血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荣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3,(5):101-102,104
目的探讨白血病胸腹部CT特征性表现及病理对照,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10月经本院病理科确诊的30例白血病肺部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CT与病理的对照分析。结果胸腹部浸润的CT扫描显示:脾大占了较大比例(22例,73.3%);脾浸润主要表现为单(或多)个低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晰,少数伴有出血现象存在。低密度结节影弱化。淋巴结肿大的肿大程度主要为轻、中度。胸部改变主要为+肺部及胸膜浸润,分别占50.0%(15/30)和36.7%(11/30)。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感染、持续性弛张热、出血、贫血等症状,并存在白血病细胞的增生与浸润及高度脾大。结论胸腹部CT有助于脾及肺浸润的诊断,结合病王单.可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避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接收的肠梗阻患者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应用CT进行检查诊断,对比CT与术后结果,分析CT诊断价值。结果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平均在70.0%,其中肠腔阻塞71.4%(20/28),肠壁受压72.0%(18/25),肠腔病变71.4%(15/21),动力性肠梗阻中腹膜后血肿33.3%(1/3),腹膜炎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均为100.0%(4/4)。结论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好,可显著提高准确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CT观察脑出血血肿体积、血肿吸收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出血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出血量<10 ml)34例;B组(出血量10~20 ml)26例;C组(出血量>20 ml)16例.采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分别在第1、3、7天测量水肿体积,比较同组间第3天与第1天水肿体积差值及第7天与第3天水肿体积差值.结果 三组患者间第3天与第1天水肿体积的差值及第7天与第3天水肿体积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间不同时期水肿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的血肿吸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3天明显较第1天增加,且血肿吸收率与首次出血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水肿体积、血肿吸收率与出血后时间、首次出血量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体积逐渐增大(第1~3天明显),血肿吸收速度增快;出血量大的患者其水肿增大快、血肿吸收慢;出血量少的患者,其水肿增大慢,血肿吸收快.  相似文献   

19.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方法 对29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25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 手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有多种机理。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尤其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的病例,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45例,均经CT检查进行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对症治疗,观察记录其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诊断后,给予内科保守治疗41例,其中死亡1例,给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度血肿清除术治疗4例,其中死亡3例,两种治疗方式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一般为高血压,其病死率高,要求及时诊断,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若出血量大于50ml,尽管手术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