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54例,按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同,分为A、B、C组,每组18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充分液体复苏,A组给予多巴胺1~15 μg&#8226;kg-1&#8226;min-1;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05~0.50 μg&#8226;kg-1&#8226;min-1;C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1~15 μg&#8226;kg-1&#8226;min-1. 比较用药后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变化. 结果B组和C组动脉血乳酸浓度低于A组,乳酸清除率高于A组 (P<0.01),24 h后平均动脉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在降低动脉血乳酸浓度、加快乳酸清除率、提高平均动脉压效果、改善组织缺血低氧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及胃 粘膜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多巴胺,然后随机应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调整剂量维持平均动脉压>9.31 kPa.药物注射后 12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胃粘膜pH参数.结果:与其它三组比较,肾上腺素使心率明显增加(P<0.05),心排指数明显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组(P<0.05),氧摄取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与多巴胺、肾上腺素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时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降低(P<0.05).与肾上腺素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时胃粘膜pH值明显增加(7.25±0.09 vs 7.14±0.07,P<0.05).结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均能升高血压.但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使氧代谢恶化,而去甲肾上腺素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合用可改善胃粘膜灌注和组织氧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甲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注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压升高到90.0mmHg,观察药物使用前及用药后,12、48、72小时的血流动力学,IL-6,TNF-α血乳酸浓度及临床症状。结果多巴胺组与多巴酚丁胺联用去甲肾上腺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在用药前后,血压、心脏指数明显升高,多巴胺组用药24小时后动脉乳酸浓度,与用药前无明显改变,但动脉pH值基础水平为(7.40±0.05) ,多巴胺应用24小时后显著降低至(7.26±0.06)(P<0.05)。应用去甲肾上腺加多巴酚丁胺后,24小时动脉乳酸浓度分别为(2.3±1.1)mmo1/L和(2.1±1.1)mmo1/L,均显著低于基础水平(4.0±1.8)mmo1/L(P<0.05) ,IL-6、TNF-α值及临床症状两组间有明显差(P<0.05)。结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器官血流灌注上,去甲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4.
陈美华  吴益芬 《医药导报》2007,26(8):0895-0896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胃黏膜pH值(Phi)的影响。方法将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所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分为3组各16例,A组给予多巴胺,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C组给予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和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变化,同时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和用药后6 h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胃黏膜Phi差异无显著性;与基础值相比,A组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无显著变化;B组和C组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均明显高于基础值 (均P<0.05);用药后C组胃黏膜Phi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组患者用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与基础值相比,3组患者在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均明显升高;B组和C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 与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升高(均P<0.05);A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均使胃黏膜Phi升高,多巴酚丁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使用升高胃黏膜Phi较单独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者明显;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单用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绵羊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利用内毒素(LPS)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当收缩压下降至5.3kPa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及肠粘膜pH(pH_i)的基础值.20只绵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入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压升高到12kPa,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及用药后1,2,3,4h的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注指标pH_i.结果:两组动物在用药后血压、心排指数及氧输送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多巴胺组动脉乳酸浓度及pH_i无明显改变,但动脉pH值在用药后1h从7.40±0.05降至7.26±0.06(P<0.05).应用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后3h和4h,动脉乳酸浓度从(4±2)mmol/L降至(2±1)mmol/L和(2±1)mmol/L(P<0.05),用药后3h,pH_i从7.19±0.04明显升高到7.36±0.07(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单用多巴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绵羊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灌注上,多巴酚丁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明显优于多巴胺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治疗脓毒性休克对肾脏作用的影响。方法我院ICU符合脓毒性休克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于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B组给于大剂量多巴胺并多巴酚丁胺,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尿量、血尿素氮(BUN)、肌酐(CRE)及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变化。结果治疗24h后,A组平均动脉压上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血BUN,CRE,Uβ2-MG均较治疗前有所恢复。结论在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基础上给于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后,其脑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巴中市中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2组脑氧饱和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MAP数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 <0. 05),但2组治疗后MAP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后HR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组治疗后CI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前2组脑氧饱和度对比无差异性(P> 0. 05),联合多巴酚丁胺后,观察组脑氧饱和度各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脑氧饱和度,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也就是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酚妥拉明组和B组即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组,比较患者用药024 h后及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动脉血乳酸的变化。结果接受治疗h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A组的血乳酸浓度在用药后明显的低于B组(P<0.05),其他指标如的改善程度也要优于B组(P<0.05)。结论甲肾上腺素联合酚妥拉明在治疗感染性性休克方面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该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58例,多巴胺组微量泵入多巴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组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观察HR、MAP及血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治疗后HR显著降低,MAP显著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组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多巴胺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都可有效缓解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去甲肾上肾素对血乳酸的清除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屠苏  孙凯  徐鑫荣 《江苏医药》2005,31(7):524-526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类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兔心肌的影响。方法 用连续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休克兔模型。分别采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酚丁胺(DB)复合NE以最小剂量纠正血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内毒素休克对照组(B组)、多巴胺治疗组(C组)、去甲肾上腺治疗组(D组)、多巴酚丁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E组),每组7只。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浓度(cTnI)、心肌丙二醛(MDA)浓度。在实验结束时,活检取心肌组织,用光镜检查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儿茶酚胺治疗各组cTnI和MD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内毒素休克组,cTnI浓度与儿茶酚胺使用剂量呈正相关。组织学检测显示儿茶酚胺治疗各组与内毒素休克组并无显著区别。结论 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够改善内毒素休克兔的血液动力学状态,但能加重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血乳酸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间接诊的感染性休克病患中随机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进行分组治疗,33例使用多巴胺的患者为A组,33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患者为B组。结果 B组病死率较之A组有明显降低,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提高(P<0.05),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的血乳酸水平,均提示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B组降低程度更高(P<0.05)。结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均可有效清除血乳酸,但去甲肾上腺素的血乳酸清除率更高,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莹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00-1101
目的:对比观察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1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和有效液体积极复苏治疗后,DA组给予多巴胺治疗,NE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6h内复苏成功率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乳酸水平变化。结果:DA组6h复苏17例,复苏率为56.67%;NE组6h复苏25例,复苏率为80.65%;两组复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T1、T2时间点,NE组患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DA组(P〈0.05)。结论: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更能提高6h复苏成功率,降低乳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属于多巴胺受体的血管活性药物,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休克。我科利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能增加心排血量的特点,在1997年和1998年先后治疗10例顽固性左心衰竭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将2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例1男,68岁。3年前确诊为冠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42例)、去甲肾上腺素组(42例),分别给予多巴胺820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微量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死亡率、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等。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临床死亡率分别为30.95%、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3.15±18.41)、(110.12±17.05)次/min,MAP分别为(72.25±9.36)、(73.72±9.84)mmHg;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0.38±18.20)、(108.69±16.52)次/min,MAP分别为(73.01±9.40)、(74.28±9.96)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H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分别为45.82%±6.07%、67.15%±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分别为(5.10±0.88)、(3.19±0.65)mmol/L;去甲肾上腺素组分别为(3.29±0.65)、(2.11±0.43)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减慢心率,提高血乳酸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杨火保 《海峡药学》2014,(9):105-107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的4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等常规治疗上使用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左西孟旦治疗组23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左西孟旦强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h后的血乳酸水平、每搏输出量(SV)、24h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48h后的pro-BNP水平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h后的血乳酸值、每搏输出量(SV)、24h后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48h后的pro-BNP水平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左西孟旦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心源性休克时在增加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注及心功能方面的作用优于多巴酚丁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先予以扩容治疗,使中心静脉压在1.3kPa以上,开始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多巴胺休克仍未纠正,加用多巴酚丁胺至休克纠正观察应用前后临床变化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应用多巴酚丁胺以后,26例患者收缩压上升至12kPa以上,肢体转暖,尿量明显增加,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明显改善。结论与多巴胺相比,多巴酚丁胺更为有效增加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7.
李家金  乔辉 《云南医药》2005,26(3):268-270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低血容量休克,首先应予以快速扩容治疗,若经过积极的液体输注,仍处于休克状态,常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支持。小剂量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多巴胺是α、β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主要兴奋心脏的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对外周的作用很小,大剂量时也不出现α受体的强烈缩血管作用,在临床抗休克治疗时较为常用。为此,我们观察了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后临床变化和血气分析结果,以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进行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的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时间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重症肺炎的小儿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探讨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积极的体液复苏后需要进行升压治疗,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50例患者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升压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通过多巴胺进行升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为80%;对照组为30人,成功率为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治疗组的12 h、24 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后的升压治疗,临床采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有一定的复苏效果,相比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能更好的清除乳酸.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1):68-70
目的:评价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巴胺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改善HR、CI、Sv O2、SVRI和乳酸清除率指标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优于多巴胺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