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北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北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为今后科学规划环境改造灭螺工程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卫生经济评价原理和方法,对湖北省160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进行分析。结果160项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单位灭螺面积费用为0.81元/m2,有螺面积下降1%的费用为116.62元,总费用效益比为1.10,总净费用效益比为0.10。结论虽然不同疫区市、不同方法的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差异较大,但是总体上还是可产生较好的直接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利用1979—2005年长江水位资料,分析钉螺扩散与洪水水位的关系,同时对特大洪水溃堤地区进行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调查。结果27年中有新发现钉螺和钉螺回升15年,累计新发现1059.86万m2,回升501.89万m2,其中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发生在高水位当年或随后的2~3年,新发现和回升钉螺主要为江滩和洲滩;特大洪水溃堤地区钉螺面积未见扩大,病情稳定,但螺情调查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较灾前分别增高112.1%和204.5%。结论洪涝灾害造成钉螺扩散,在水位无法控制的江洲滩地区灭螺效果难以巩固,洪灾后应加大对江洲滩地区螺情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3.
血水草生物碱实验室和现场杀灭钉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实验室不同温度及现场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配置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观察在20℃、25℃、30℃时浸泡24h、48h、72h、96h的钉螺死亡率;观察灭螺卵效果;观察钉螺上爬率;急性鱼毒试验;观察现场浸泡杀螺效果。结果 浸泡72h钉螺死亡率达100%的血水草生物碱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分别为:1.25mg/L,30℃;2.5mg/L,25℃;5mg/L、10mg/L均为25℃。水温26℃~28℃现场灭螺10mg/L 72h死亡率达84%,20mg/L 72h死亡率达92%。5mg/L溶液螺卵浸泡72h孵出率为0%~10%。10mg/L即明显抑制钉螺上爬,20mg/L钉螺静止不动5h以上。血水草生物碱对鱼毒性较低。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具有杀灭钉螺、螺卵的效果,可能是一种较有研究价值的灭螺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 南湾湖农场位于湖南省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占地面积4300多ha。为阻断外湖钉螺和尾蚴向场内扩散、蔓延,消灭血吸虫病,我们在进行一般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于1993年7月在全场与外湖相连的堤坝上6个进水涵闸,均建起拦螺灭蚴血防工程,经2年现场应用防治效果观察,取得了明显效益。  相似文献   

5.
改良型五氯酚钠杀灭广西山区钉螺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改良型五氯酚钠在实验室和现场杀灭山区钉螺的效果. 方法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在室内和现场进行灭螺试验. 结果改良型五氯酚钠在室内25℃条件下浸杀山区钉螺24h LC50为0.371mg/L,其95%可信区间为0.34~0.405mg/L;在室内和现场条件下,钉螺经8~20g/m^3药液浸泡24h后死亡率达100%,改良型五氯酚钠8g/m^3现场浸泡灭螺效果与氯硝柳胺2g/m^3相似;5~15g/m^2室内或现场喷洒1~15d后钉螺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五氯酚钠5g/m^2现场喷洒灭螺效果与氯硝柳胺2g/m^2相似. 结论改良型五氯酚钠对广西山区钉螺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现场浸泡和喷洒法施药均有较好的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 8个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平均下降了91.8%,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了97.2%和89.9%;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841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106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钉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115元.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并对其费用-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评估长江江滩钉螺能否通过长江水流扩散进入长江河口段苏南区域. 方法 开展长江流速和流向测定,潮位和涨潮速度观察;进行不同流速下钉螺从漂浮物上脱落试验;对白水滩高程测定,计算江水淹没芦苇滩天数. 结果 江阴鹅鼻嘴段的流速均在2m/s以上,钉螺在1.951 m/s以上脱落比较明显;长江河口段苏南区域流速在1.9m/s以下;在最低潮位流速最大,长江水顺流而下,涨潮时流速减小,流向与与主流向形成夹角,直至成为反方向逆流;张家港闸观察点2007年度潮位最高值5.98m,平均2m以上,潮位差最大3.31m,平均2m以上;低潮位时,潮水在坡度0.0042~0.0014.江滩上的涨潮速度为25m/h,在高潮位时,潮水在坡度0.0085~0.0086.江滩上的涨潮速度为88m/h;全年高潮位超过白水滩淹没芦苇滩的时间330d,低潮位超过白水滩7d(其中淹到芦苇滩2d). 结论 江阴鹅鼻嘴段的高速水流是长江下游拦截钉螺的天然屏障;潮水顶托可能将残存的钉螺卷入江水;持续的大水可能会成为上游钉螺进入长江苏州段的最大隐患.  相似文献   

8.
荣芽杀灭钉螺和对野生鱼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荣芽杀灭钉螺的效果及其对野生鱼的急性的毒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杀和喷洒法在现场进行灭螺试验,同时用野生鲫鱼进行鱼急性毒试验。结果现场荣芽25g/m^3浸杀施药2、3和5d后。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52%、88.04%和94.67%;荣芽12g/m^2喷洒3、7和15d后,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22%、85.71%和88.06%,鱼毒显示荣芽25g/m^3施药7d后未见死鱼情况。结论荣芽具有较强杀螺作用,对鱼类安全。杀螺机理和对非靶生物的毒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9.
陈美  彭孝武  张华明  刘雄  刘军  李霞  张瑕  崔彩霞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492-1494,1515
目的探讨有螺环境按钉螺密度高低分段定级现场查螺方法的优劣,提高查螺效率,降低查螺成本。方法选择江陵县廖堤村和熊堤村为试验村,对其有钉螺环境按500 m为段进行分段,采用系统抽样法,以50 m和10 m设框分别对两村进行调查。比较两种方法查螺的效果和效率。结果对两村共39段有螺环境进行调查,10 m设框调查2 584框,活螺平均密度2.040 6只/0.1 m2;50 m设框调查539框,活螺平均密度2.606 7只/0.1 m2。相同地点两方法查螺查出的钉螺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8 9,P0.05),但10 m设框调查所用工时是50 m设框调查所用工时的近3倍。结论在有螺环境中采用分段定级的查螺模式可节省查螺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掌握有螺环境螺情的分布现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方法与预警点。方法根据钉螺的生态学及扩散规律,建立重点数据的预警点,以此制订监测方法。结果监测方法:螺情监测、病情监测及水文监测。预警点:①流速,江阴鹅鼻嘴段的江中流速低于1.9m/ds。②潮位,低潮位达到白水滩最上端。③潮位差,潮位差低于0.5m。④漂浮物,在长江河口段发现漂浮物上有钉螺。⑤钉螺,在长江河口段发现钉螺。结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是水文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京市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钉螺分布特征和钉螺控制效果,为制定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南京市螺情与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南京市钉螺面积共计1 511.42 hm2,较2011年钉螺面积下降了37.47%,现有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湖滩地区,占94.88%。在不同类型中江湖滩地区的钉螺分布在边角滩、矮圩内滩和江滩其他环境;内陆地区的钉螺则主要分布在通江河道;山丘地区的钉螺主要分布在溪沟和草滩及渗水滩。2011—2018年活螺密度维持在0.07~0.15只/0.11 m2水平,逐年的钉螺分布面积与有螺环境药物灭螺覆盖率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7)。2018年市级开展灭螺效果评估,结果为钉螺校正死亡率90.53%,活螺密度下降率93.75%。结论 药物灭螺仍是控制钉螺密度的有效手段,但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强调药物精准灭螺与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好血吸虫病防制与长江保护的关系,提高成效,促进血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西线运行后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完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及疫情处置能力水平。方法 采取查阅资料、现场勘察法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西线建设和运行、历史有螺环境分布与改造、水文气候和湿地分布情况;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运西线内的重点环境开展钉螺监测;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监测。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境内生产作业人员进行血吸虫病监测,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血吸虫病原学检查。结果 2013—202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金湖站累计调水12次,累计调水量319 100 hm3,平均每年调水53.88 d;洪泽站累计调水11次,累计调水量329 404 hm3,平均每年调水52.63 d。运西线末次有螺年份为1995年。2018–2020年累计钉螺调查环境46块,调查面积2 262.24 hm2,未发现钉螺。累计打捞漂浮物 1 600 kg,投放稻草帘480块,清污机检测漂浮物996 kg,均未发现钉螺。开展血清学查病5 650人,阳性126人,阳性率2.23%;渔船民血检阳性率(2.63%)高于养(种)殖人员(0.88%)和工程施工人员(0.9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检122人,未发现血吸虫阳性者。南水北调运西线输水河道的金宝航道及其支流为河道湿地,面积185.8 hm2;淮河入江水道区域均为湿地保护区,面积7 147.61 hm2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西线自2013年运行以来,未增加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但该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符合钉螺的孳生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具有输入钉螺和传染源的风险,应长期、连续地开展钉螺和血吸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银杏外种皮的石油醚提取物与水提物对钉螺的杀灭作用。方法:采用超声萃取和热水浴凹流的方法分别制得银杏外种皮石油醚提取物和水提物浸膏,再用去氯水分别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采用浸泡法杀灭钉螺,并定时观察灭螺效果。结果:两种提取物的药液均有杀灭钉螺的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螺效果尤佳,其浓度为0.125g/L浸泡24h时,钉螺死亡率达100%。结论:用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制备的生药剂杀灭钉螺效果良好,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植物杀螺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放养在山东济宁的钉螺睾丸卵巢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钉螺生殖腺组织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乳酸脱氢酶(LDH)、5’-核苷酸酶(5’-NT)、萄葡糖-6-磷酸酶(G-6-Pase)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结果 北移钉螺睾丸卵巢的糖原、DNA和组蛋白含量减少;CCO、5-NT、LDH和G-6-Pase活性降低;睾丸内SDH活性增高。结论 北移钉螺睾丸卵巢代谢异常是导致生殖功能减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长江沿线16座排灌(闸)站和1座船闸(以下简称17座闸)闸下钉螺向闸上扩散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排灌(闸)站和船闸建成年份、使用时间频度和闸(站)调水功能,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结合环境抽样调查闸(站)内外钉螺分布情况。收集排灌(闸)站使用以来的气温、雨量、发生洪水等自然因素情况。结果 17座(闸)站均位于流行区,建于1953—2003年。1998—2008年有记录的15座排灌站引江灌溉累计17 164 h,总容量为352 005.13万m3。17座闸下均有钉螺,发现钉螺最早为1956年,最晚为2001年。共调查504万m2,调查25 362框,其中活螺4 157框,活螺20 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81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16.39%。有4个闸上发现有钉螺,最早于2001年在裕溪船闸,最晚是2008年在汤沟站闸,共调查36万m2,调查10 257框,其中活螺487框,活螺1 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16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4.75%。结论 钉螺可以通过排灌站或船闸向堤内扩散,但扩散面积小,距离短。通过在排灌(闸)站上下建立拦螺设施和硬化引江渠道,加强对渔船民健康教育和在排灌站周边监测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钉螺向内河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制定监测预警方案。方法 2014—2016年的每年4月份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滩地、河道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在金湖站、洪泽站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监测;对过往船只进行钉螺吸附调查。每年对淮河入江水道上段内的渔船民、施工、种植、养殖等人员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进行血吸虫病监测,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开展经济结构调查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2014—2016年共调查面积1 327.90 hm~2,未发现钉螺;累计打捞漂浮1 586 kg,投放稻草帘400块,调查船只129条,共检获海蛳等螺类17 585只,均未发现钉螺。累计DDIA查病2 441人次,阳性43人,阳性率1.76%。渔船民血检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检33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淮河入江水道上段资源丰富,分布有油田、可种植的滩地、养殖的水面,畜牧业、航运业、旅游业发展良好。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1 023.2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72.5 h。属季节性行洪道,具有"冬陆夏水"的特征。结论淮河入江水道上段有潜在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应做好与血吸虫病疫区相邻的重点环境钉螺监测和南水北调金湖站、洪泽站钉螺扩散监测,加强对渔船民等流动人口的病情监测,做好生态、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春季提早水淹对钉螺卵胚发育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比常年春汛提前一个月,在早春三月中旬人工水淹洞庭湖草滩的钉螺,发现水淹深度0.5米或0.25米时螺卵的孵出率都很低。对未孵出的卵作组织学检查,水淹后第30天,发现82%以上卵胚结构有明显的破坏和坏死现象。认为提早人工水淹影响钉螺卵胚的发育,可大幅度降低螺口密度。从而证实春季提早水淹灭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峡建坝生态环境改变与血吸虫病传播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三峡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开发治理长江的综合性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多项效益 ,它的建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国内外的一些水利工程建成后都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 ,造成血吸虫病的蔓延 ,三峡建坝与血吸虫病关系如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1 研究方法1 1 水文、泥沙资料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 ,部分资料为实地调查所得。1 2 流行病学调查人畜感染情况 ,中间宿主分布及扩散情况。1 3 社会经济行为因素调查以问卷调查居民社会、经济行为状况 ,人畜流动情况。1 4 类比调查 选择与三峡…  相似文献   

19.
To elucidate the importance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 Oncomelania snails, uniformly labelled D (14C)-glucose [(U-14C)-glucose] has been used as a tracer for observing glucose uptake, incorporation into macromolecules and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involved in its metabolic pathway. Radioactivity of Oncomelania increased with time of exposure (3, 6, 12 and 24 h) to [(U-14C)-glucose] solution. In snails treated with 2 ppm bromoacetamide for 24 h, the radioactivity of soft tissues was markedly less than that of normal snails. Oncomelania can synthesize glycogen from absorbed glucose, and the absorbed (U-14C)-glucose may be incorporated into nucleic acid, protein and lipid, with 14CO2 excreted as an end metabolic product. 6-phosphoglucose dehydrogenase and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were demonstrated by the reduction of NADP and determination of 14CO2 from (1-14C)-glucos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a phosphopentose pathway in Oncomela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