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万多艳  刘军麟 《海南医学》2022,(18):2413-241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其特征在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异常和免疫异常,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可能系Th1/Th17/Th22驱动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涉及先天和后天免疫系统,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局部用维生素D类似物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免疫调节,从而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而该治疗反应可随角质形成细胞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 m RNA表达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VDR成为银屑病的候选易感基因。本文通过介绍VDR基因一些主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及其功能的生物学基础,阐述VDR基因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FokI(rs2228570)的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平台从建库到2011年5月的文献,对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运用RevMan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11.0软件进行Begg’s检验。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累积样本量为8360例,其中病例组3749例,对照组4611例。定量合成分析未见VDR FokI位点的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有显著关联(等位基因F对f:OR=1.00,95%CI=0.94~1.06,P=0.96;基因型FF/Ff对ff:OR=1.04,95%CI=0.93~1.51,P=0.48;基因型FF对Ff/ff:OR=0.97,95%CI=0.89~1.06,P=0.53)。以印度人群为对象的一篇研究提示等位基因F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但Begg’s检验显示该研究存在较大的发表偏倚。对全体人群按人种进行亚组分析,均未得到VDR FokI位点的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显著性相关(等位基因F对f:白种人OR=0.91,95%CI=0.88~1.02,P=0.17;黄种人OR=1.09,95%CI=0.95~1.24,P=0.22;印度人OR=1.91,95%CI=1.30~2.81,P=0.0009)。结论:VDR FokI位点等位基因F可能为欧美高加索人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基因ApaI(rs7975232)、BsmI(rs1544410)、TaqI(rs731236)、FokI(rs2228570)多态性与尿石症的关系。方法:尿石症患者212例和对照组25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分析了VDR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结果:所有多态性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均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两组中BsmI和FokI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尿石症易感性相关。携带BsmIb等位基因者,其尿钙排泄水平明显升高。结论:BsmI和Fok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尿石症的发生相关,BsmI的b等位基因与尿石症患者的高尿钙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07例河南豫北地区汉族银屑病患者(病例组)和11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TNFR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用SPSS 13.0软件分析2个基因座多态性与银屑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TNFR2+676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FR1-329基因座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豫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R2+676基因座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WanFang等数据库中获得有关VDR基因多态性与T1D易感性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文献,计算相关基因位点的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37篇,研究间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BsmⅠ和ApaⅠ多态性是T1D的易感基因(B vs b:OR=1.10,95%CI:1.04~1.18,P=0.003,AA vs aa:OR=1.24,95%CI:1.05~1.48,P=0.012),而FokⅠ和TaqⅠ多态性与T1D的易感性无关?按种族区域进行亚组分析发现,BsmⅠ多态性是东亚和拉丁美洲T1D的易感基因(B vs b分别为:OR =1.52,95%CI:1.33~1.74,P < 0.01;OR 1.51,95%CI:1.25~1.82,P < 0.001),ApaⅠ 多态性是东亚T1D易感基因(AA vs aa:OR= 1.99,95%CI:1.20~3.29,P=0.007)?结论:BsmⅠ和ApaⅠ多态性是东亚T1D的易感基因,且BsmⅠ有可能是拉丁美洲T1D的易感基因,而FokⅠ和TaqⅠ多态性与T1D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比较正常中国汉族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VDR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VDR基因FokI酶切位点各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993,P=0.007).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7.698,P=0.006).DM组等位基因f和基因型ff频率明显高于N组,等位基因f与2型糖尿病呈明显正关联(RR=3.9,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骨骼发育障碍和低钙血症,已经明确环境因素是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因素,但对于某些儿童是否存在对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目前还不清楚,通过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和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36例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的VDR和CT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受试者L2~4、Ward′s三角、大粗隆、股骨干4个部位的BMD值,比较不同基因型各部位BMD值的差异.结果 (1)336例受试者VDR、CTR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90例骨质疏松组与246例非骨质疏松组VDR与CTR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与不同部位BMD值之间呈负相关(P<0.05),体质指数与BMD值之间呈正相关(P<0.05),在将年龄和体质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非骨质疏松组中CTR 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的BMD值高于CC基因型(P<0.05);VDR Bb基因型在L2~4、Ward′s三角部位BMD均低于bb型(P<0.05), Bb基因型的BMD值在大粗隆、股骨干部位较bb型有降低趋势(P>0.05);VDR-CTR复合基因CCBb型的BMD值最低.结论 年龄与BMD值变化密切相关;体质指数是新疆汉族女性非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适当增加体重对防治骨质疏松有积极的意义;VDR Bb基因型与BMD降低密切相关;VDR-CTR复合基因CCBb型可作为预测新疆地区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er,VDR)是一种属于配体依赖的类固醇激素超家族的受体,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维生素D3(Vitamin D3)即1,25(OH)2D3,就是与VDR结合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配体。自从发现1,25(OH)2D3抑制IL-2、IFN-C、GM-CSF和IL-12的转录以及上调细胞因子IL-4以来,VDR在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0.
朱敏嘉 《医学文选》2002,21(3):367-37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骨质疏松 ( osteoporosis,OP)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骨密度 ( 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决定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用于预测骨折的发生 ,也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一个最通用的重要指标 ,它受营养、运动、遗传及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遗传是影响 BMD的主要因素。单卵双生子和家系研究已显示基因对 BMD的影响约占 40 %~ 60 % ,超过了其他因素如钙的摄入、运动或某些药物和疾病对 BMD的影响 [1] 。在众多有关OP的遗传学研究中 ,维生素 D受体 ( vitamin Drecept…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ceptor ,VDR)属于类固醇类激素 ,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其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 ,并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本文主要介绍了VDR的结构及功能、以及VDR基因多态性和与其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he vitamin D receptor(VDR) gene is a primary candidate gene for tuberculosis susceptibility,but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re somewhat contradictory and underpowered.Thus,it is essential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D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Method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bo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okI,TaqI,ApaI and BsmI polymorphisms and PTB susceptibility was conducted.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Version 13.0) 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泰山地区回民群体糖耐量异常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回民糖耐量异常者和糖耐量正常回民检测VDR基因(Apa-I和Fok-I)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检测VDR蛋白血液含量。结果糖耐量异常组Apal-I多态性AA、Aa和aa基因型分布率为10%、34.6%和55.4%,正常对照组相应为13.8%、42.5%和43.7%:糖耐量异常组Fok-I酶切多态性FF、Ff和ff基因型分布率为23.2%、41.1%和35.7%,正常对照组相应为13.8%、42.5%和43.7%;结论泰山地区回民群体糖耐量异常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VDR蛋白血液浓度和胰岛素抵抗在各型间显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5-19
目的 探讨儿童免疫力与维生素D 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VDR)的相关性,揭示VDR 基因多态性和儿童免疫力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在免疫力低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0~14 岁儿童80 例,根据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将儿童分为研究组(免疫力低下)和对照组(健康),每组各40 例。收集各组儿童的年龄、身高等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维生素D(VD)的浓度。设计引物用位点阻滞法,进行VDR 多态性位点Apa I、Bsm I、Taq I、Fok I 的检测。结果 两组VDR多态性位点Bsm I、Taq I、Fok I 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 I 基因型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外周血清中25-OH V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冒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冒次数与VD 水平呈负相关。结论Apa Ⅰ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免疫力低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Bsm I、Taq I、Fok I 基因多态性则与其无关。研究组VD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VD 水平可能对免疫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3′端BsmⅠ、ApaⅠ和TaqⅠ多态性与散发性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SIH)的相关性,评价其与SIH患者生化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确定106例SIH患者VDR基因型,测定血Ca、P、AKP、PTH水平,24 h尿Ca、P排量;记录患者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白内障和颅内钙化情况。结果VDR基因3′端多态性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如下:b 0.943,B 0.057,a 0.712,A 0.288,t 0.041,T 0.958,不同基因型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3′端多态性与SIH生化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 ,以获得在广西壮、汉族妇女VDR受体基因频率分布数据。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i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PCR RFLP)方法检测壮、汉族绝经后妇女各 80例的VDR基因型。结果 壮、汉族绝经后妇女BB、B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0 6 5比 0 0 5 4、0 739比 0 6 6和 0 1 96比 0 2 86 (P >0 0 5 ) ;壮、汉族绝经后妇女B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 31比 0 381和 0 5 6 9比0 6 1 9(P >0 0 5 )。结论 广西壮、汉族绝经后妇女VDR基因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生物化学指标与比较VDR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肝纤维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非肝纤维化组VDRa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肝纤维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VDR基冈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纤维化发病存在基因连锁,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圭素D受体fVDR)基因Apal位点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其遗传易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和正常婴幼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的VD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VDR基因型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VDR基斟Apa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AA为14.3%、Aa为46.4%、aa为39.3%,对照组AA为13.3%,Aa为50%,aa为36.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VDR基因Apa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为37.5%,a为62.5%,对照组A为38.2%,a为6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钙水平不同(x2=6.719,P〈0.05)。结论VDR基因ApaI基凶型与血清钙水平有相关性,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受体为亲核蛋白,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维生素D的主要代谢产物——活性维生素D3在体内作用广泛,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后,不仅发挥经典的钙磷调节作用,还具有调节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抑制细胞坏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浸润和转移等非钙调作用.文章就维生素D受体的生物学特征、信号转导通路和活性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移植肾受者维生素D受体(VDR)不同基因多态性是否与骨密度(BMD)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PCR-RFLP)方法分析80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稳定(血清肌酐<176μmol/L)、定期随访、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移植肾受者VDR基因的ApaI和TaqI位点基因型,检测血钙、磷、镁及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活性维生素D[1,25(OH)_2D_3]、尿钙、尿吡啶啉等骨代谢指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_(2~4))、股骨颈(FN)、股骨华氏三角(WT)和股骨粗隆(TR)的BMD。结果经透析龄矫正后,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Aa型移植肾受者的L_(2~4)和TR的BMD为(1.03±0.05)和(0.64±0.02)g/cm~2,明显高于aa型的(0.83±0.05)和(0.55±0.03)g/cm~2(P<0.05);而TaqI位点不同基因型间BMD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ApaI多态性与移植肾受者L_(2~4)和TR的BMD有相关性,aa型移植肾受者可能更易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