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VE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 ,VE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旨在说明糖尿病时颌下腺功能损害与上述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ksj—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年龄段的db/ m正常小鼠 (对照组 )颌下腺 ,常规固定包埋 ,切片 ,行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 ,图象分析仪计数颌下腺内VEGF免疫阳性的细胞数。结果 :随着糖尿病进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但间质增生 ,可见血管增多。在db/db糖尿病小鼠VEGF阳性细胞数随着糖尿病进展有一明显增多趋势 ,且与各同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 (p <0 .0 5 )。结论 :VEGF在糖尿病颌下腺表达增强,可能与缺氧有关 ,进而导致间质血管增生 ,新血管形成 ,这也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 ,并观测凋亡相关基因 (Bax、Bcl 2 )的表达。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大鼠糖尿病 ,将视网膜血管网和眼杯进行染色后 ,镜下观察。结果 TUNEL法标记的阳性周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 ,表现为环形、新月形核等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 ;ABC法染色发现Bax和Bcl 2基因蛋白均存在视网膜血管表达。结论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的性质为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亦存在凋亡 ,Bax和Bcl 2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哈利雅素是动物源蒙药材,本研究利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探讨了哈利雅素治疗糖尿病的作用特点。方法 动态监测哈利雅素连续给药8周对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摄食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束后称取内脏脂肪重量(visceral fat mass, VFM)并计算内脏脂肪系数(visceral fat coefficient%, VFC%),最后进行免疫系统研究。结果 哈利雅素可降低db/db小鼠的摄食量和VFC%,改善腹型肥胖;持续稳定的降低FBG、TG、TC、LDL-C等糖脂代谢水平同时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结论 哈利雅素具有改善食欲和腹型肥胖并显著降低血糖、血脂水平的作用,且对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具有调节和改善作用,具有作为治疗糖尿病新药的研究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其与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两种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为糖尿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4周,腹腔连续3次注射STZ,建立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感染后4周,大体肉眼观察小鼠的肝脏、肾脏,测定糖耐量,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TNF-α、IL-17、IL-10表达量,将其与同龄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肉眼观察发现,两组模型小鼠的肝脏、肾脏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差异.糖耐量分析中,两组模型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糖功能低下,两组模型小鼠间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血液生化指标中,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两组模型小鼠GLU、CHOL、L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模型小鼠相互比较,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较高(P<0.05).免疫指标比较显示:除IL-2外,两组模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db/db 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较诱发性糖尿病小鼠高,其中IL-6、IFN-γ、TNF-α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组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均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糖尿病患者症状,但由于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相关数据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带多糖(LJP)对放疗后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放疗对照组,放疗LJP A组(LJP 30 mg/kg)及放疗LJP B组(LJP 300 mg/kg).放疗对照组、放疗LJP A组及放疗LJP B组的大鼠颌下腺给予一次性γ射线照射,每只总剂量15 Gy.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大鼠颌下腺细胞的Bcl-2,Bax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 与放疗对照组比较,放疗LJP A组及放疗LJP B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Bcl-2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5),Bax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放疗对照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与放疗对照组比较,放疗LJP A组及放疗LJP B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LJP可调节细胞Bcl-2及Bax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颌下腺免受放疗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C57BL/KsJ db/db(db/db)小鼠肾上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糖尿病组为6周龄C57BL/KsJ(db /db )小鼠10只,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1.1 mmol/L,且肥胖.对照组为非糖尿病小鼠C57BL/KsJ(?/ )5只,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 mmol/L,体质量正常.于30周龄及54周龄(成模第6月末和第12月末)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超微结构.结果 糖尿病小鼠超微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包括线粒体变性,脂滴减少,细胞核变型、染色质边集等.病变程度与病程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所致肾上腺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葛志华  王春艳  高福禄  杜金凯 《河北医学》2006,12(11):1081-1083
目的:探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C-Fos蛋白表达与其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取3、4、6、8、10月龄db/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糖尿病小鼠颌下腺(实验组)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颌下腺NGF、c-fos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糖尿病发展,颌下腺实质组织萎缩,细胞缩小,形态不规则,排列不整齐,间质纤维增生,各月龄糖尿病小鼠颌下腺C-fos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NGF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且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且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结论: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功能降低,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db/db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细胞表达c-fos蛋白明显降低,c-fos低表达可能与颌下腺实质的萎缩性形态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db/db小鼠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品系动物的实验研究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BKS.Cg-Dock7~(m+/+)Lepr~(db)/JNju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于8、12、16、20和24周龄时测定空腹血糖值,10、12、16、20和24周龄时测定体质量,并于24周龄时测定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检测脏器质量和肝脏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和体质量始终维持着较高的水平;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肝脏和肾脏质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24周龄db/db小鼠的胰腺和肝脏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db/db小鼠具有明显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等2型糖尿病特征,是进行2型糖尿病实验研究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b/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实验组)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对照组),每组5只小鼠.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颌下腺TGF-β1及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糖尿病的进展,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TGF-β1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1);各月龄糖尿病小鼠颌下腺C-Fos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1).结论: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TGF-β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糖尿病间质纤维增生密切相关,而C-Fos的低表达可能与颌下腺实质的萎缩性形态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正常雄性小鼠颌下腺的分布。结果发现染色颗粒位于颌下腺颗粒纡曲导管和纹状导管细胞,呈棕色。提出NGF在颌下腺的分布与其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4、12周各6只)及对照组12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4、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应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组织学变化并检测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腺实质趋于萎缩.对照组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反应中等阳性,免疫反应物分布于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和腺泡细胞呈阴性.4周糖尿病组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呈较强阳性;12周时呈强阳性.结论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大鼠下颌下腺组织发生退变且瘦素及其受体表达增强,为探讨瘦素变化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糖尿病下颌下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治疗,于造模后3个月和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测定空腹血糖,并取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血糖较同期对照组升高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显著,治疗组血糖较同期糖尿病组下降.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下颌下腺腺泡萎缩加重,颗粒曲管数目减少,管腔变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nNOS在糖尿病组表达较同期对照组增强,在造模3个月表达最强,治疗组表达较同期糖尿病组降低;NT-3在糖尿病组表达较同期对照组降低且随病程的延长减少,治疗组较同期糖尿病组增强.结论 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nNOS表达升高和NT-3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糖尿病下颌下腺结构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胰岛素治疗可能与nNOS和NT-3的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 E ( ApoE )基因敲除高脂血症( HLP)对小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以及上游刺激因子 1 (USF1)表达影响. 方法 10只野生型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10只ApoE基因敲除子鼠予高脂饲料喂养作为高脂组. 造模6个月后,取眼眶血检测血脂;取小鼠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0. 05 ). HE染色观察到,高脂组小鼠下颌下腺的腺泡明显萎缩,细胞排列紊乱. 电镜下,可见高脂组小鼠导管上皮内线粒体嵴断裂,腺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囊状扩张,结构松散零乱. 免疫组化显示,高脂组USF1表达下降;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HLP可导致小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改变, USF1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SG)重组双链腺相关病毒(double-stranded adeno-associated virus,dsAAV)表达Exendin-4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的机制。方法:对T2DM大鼠SG注射重组Exendin-4/dsAAV,于第2,4及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胰岛素及α-淀粉酶表达,第8周行SG组织内胰岛素含量分析,胰腺切除后检测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xendin-4和胰岛素的表达。结果:重组dsAAV治疗组可观察到SG腺体明显增大,胰岛素基因表达增加,α-淀粉酶变化不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xendin-4及胰岛素阳性;重组dsAAV治疗组胰腺切除后血糖较对照组低,胰岛素分泌增加(P<0.05)。结论:重组dsAAV/Exendin-4不仅可以在SG细胞持续表达Exendin-4,而且可能诱导胰岛素表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不影响SG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探头对76例颌下腺肿大或伴疼痛的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急性颌下腺炎4例;慢性颌下腺炎72例,其中合并颌下腺导管内或腺体内结石14例;合并患侧颌下腺区淋巴结肿大68例。结论高频超声不仅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确定结石的数目、大小并定位。同时,能清晰显示患侧淋巴结肿大情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 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对腺体唾液分泌功能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用21只14周龄和18只21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 1周后,检测刺激性唾液流率;取下颌下腺标本,制作石蜡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用徕卡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淋巴细胞浸润灶的数量,计算灶性指数和淋巴细胞浸润灶的面积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下颌下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IL-13、IL-17F、IL22和IL-23a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下颌下腺凋亡细胞;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尿酸(uric acid, UA)、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白蛋白(albumin, ALB)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 评估肝肾功能。结果: 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后,14周龄和21周龄NOD小鼠的刺激性唾液流率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14周龄低剂量组NOD小鼠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灶的灶性指数和面积比较同龄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唾液分泌功能的作用相似;下颌下腺整体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下颌下腺凋亡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注射CsA对NOD小鼠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局部应用CsA可减轻NOD小鼠的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并改善唾液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成人及大鼠下颌下腺内NT 3的定性、定位及生物学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结果 成人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呈NT 3免疫反应阳性 ,其中以纹状管最为明显。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NT 3免疫反应阳性。两者的导管上皮细胞核和腺泡细胞均为阴性。结论 成人及大鼠下颌下腺中有NT 3的表达 ,提示NT 3可能参与了下颌下腺复杂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病理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颌下腺MCL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归纳颌下腺MCL的病理特点。结果本例颌下腺经典型MCL由形态单一的小到中等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组成,弥漫排列,核形不规则,有的可见核裂,很像滤泡中心细胞,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细胞间散在无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间质见透明变性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5(+),CD43(+),CyclinD1(+),bcl-2(+),CD3(-),CD10(-),bcl-6(-),CD23(-),CD21显示扩大不规则的滤泡树突细胞网(FDC网)。结论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有其自身组织学特征,CyclinD1(+)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去甲基化酶(methyl-CpG binding domain 2,MBD2)基因腺病毒载体,并观测其在人颌下腺(human submandibular gland,HSG)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HSG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法扩增MBD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入载体pMD18-T后,亚克隆入pA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