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74例,分为rhTPO+达那唑组(观察组)37例,达那唑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300 U/kg),1次/d,共14 d,停用rhTPO后再观察14 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 d后,如血小板≤20×109/L可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14 d,停用rhTPO后观察14 d。两组在整个试验阶段口服达那唑200 mg/次,3次/d。比较两组前14 d血小板计数的最高值和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及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差值。结果观察组前14 d血小板计数和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 d内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rhTPO治疗14 d内显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00×109/L)(16例、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8.10%)(P<0.01)。观察组良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9例、24.32%)与对照组(10例、2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有效observation率(显效+良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4 d血小板升高未达有效的患者给予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使用rhTPO前相比明显升高,有效率达到62.5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各种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和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后抗rhTPO抗体的生成。方法于rhITO给药前及给药第7、14、21、28、35d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rhITO抗体。通过观察阳性血清对依赖TPO的TD3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判断抗体是否具有中和rhTPO的活性。结果81例中有3例(3.7%)用药第14、21或第21、28d的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滴度均1:5。中和性试验表明该抗体不具有中和rhITO的活性。结论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次皮下注射rhITO后体内可出现低滴度抗rhITO非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开放试验。 30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 0mg/kg ,疗程 14d或给药至血小板计数比给药前增高≥ 5 0× 10 9/L。动态观察全血细胞计数 ,定期复查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小板形态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 (19 0± 13 1)× 10 9/L ,用药后最高值为 (16 0 8± 115 6 )× 10 9/L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升高达最高值的时间为 (17 8± 6 5 )d。rhTPO治疗前后WBC、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凝血功能 (PT、APTT、纤维蛋白原 )均无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仅 1例出现头痛、血压升高 ,但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轻微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禹环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61-163
目的评估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慢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连续1周,后改为3次/周,满1月后改为1周2次rhTPO皮下注射,再1月后改为1周1次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16.9(6.0~30.0)×109/L,给药起第5天、第7天、第15天分别升至40.0(16.0~56.0)×109/L、94.7(50~140.0)×109/L和115.7(70.0~165.0)×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30天,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降至83.2(60.0~96.0)×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100%,其中显效73.3%(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7%(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2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治疗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及新药的审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0.5,1.0和2.0μg/kg三个剂量组,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用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rhTPO浓度.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ke分别为(46.74±6.36),(48.53±2.29)和(51.88±3.34)h;T1/2ka分别为(2.17±0.53),(2.64±0.53)和(2.84±0.62)h;Tpeak分别为(10.00±1.51),(10.22±1.20)和(10.00±1.00)h;ρmax分别为(312.29±61.65),(465.14±46.94)和(811.34±106.73)ng/L;AUC(0-216h)分别为(17 269.92±4470.23),(29 710.56±3890.28)和(53 358.41±5608.01)ng/L·h.结论:当以0.5~2.0μg/kg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时,其在正常人体内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消除半衰期较长.推荐Ⅱ期临床给药剂量为皮下注射1.0μg/kg,1次/d,连续7d.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例恶性实体瘤患者每例接受3周期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即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进入A、B组.A组在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6~24h,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 ·d-1),疗程14d,如血小板计数≥100×109/L则停用rhTPO;第3周期化疗后不注射rhTPO,作为自身对照.B组与A组相反.另9例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直接进入非随机的C组.化疗2周期,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化疗后注射rhTPO.结果化疗后rhTPO试验周期与对照周期比较,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比对照周期略升高[(51.1±22.4)×109/L vs (46.5±19.9)×109/L,P>0.05];血小板恢复至75×109/L以上天数显著缩短[(10.66±4.55) vs (19.33±8.72),P<0.001]. 2例患者在对照周期需要输注血小板,而rhTPO试验周期无1例需要输注血小板.本组26例患者均未发现与rhTPO相关的不良反应,血清rhTPO抗体测定阴性.结论国产rhTPO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不良反应罕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 (≤ 2 0×10 9/L)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化疗后血小板≤ 2 0× 10 9/L的 81例实体瘤和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 ,第 1个周期作对照 ,第 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 6~2 4h皮下注射rhTPO 1.0 μg·kg-1·d-1为用药组 ,连续用药最长 14d。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血清抗rhTPO抗体。结果 用药组血小板最低值及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最低值分别为 13× 10 9/L、12× 10 9/L ,P =0 0 0 2 ;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186× 10 9/L和 12 2× 10 9/L ,P <0 0 0 1)。血小板 <5 0× 10 9/L的持续天数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1d和 13d(P <0 0 5 )。血小板恢复至≥ 75× 10 9/L、≥ 10 0× 10 9/L所需的天数用药组分别为 2 1d和 2 4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 4d和 2 7d(P <0 0 0 1)。血小板输注量用药组少于对照组 ,P <0 0 0 1。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 ,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1例患者产生低滴度血清抗rhTPO抗体。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痛、头晕、头痛和寒战。结论 rhTPO可减少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 ,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II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及新药的审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0.5,1.0和2.0μg/kg三个剂量组,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用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rhTPO浓度.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ke分别为(46.74±6.36),(48.53±2.29)和(51.88±3.34)h;T1/2ka分别为(2.17±0.53),(2.64±0.53)和(2.84±0.62)h;Tpeak分别为(10.00±1.51),(10.22±1.20)和(10.00±1.00)h;ρmax分别为(312.29±61.65),(465.14±46.94)和(811.34±106.73)ng/L;AUC(0-216h)分别为(17269.92±4470.23),(29710.56±3890.28)和(53358.41±5608.01)ng/L·h.结论:当以0.5~2.0μg/kg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时,其在正常人体内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消除半衰期较长.推荐II期临床给药剂量为皮下注射1.0μg/kg,1次/d,连续7d.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交叉研究方法,对第1周期(对照周期)化疗后PLT≤75×109/L的38例实体肿瘤患者于第2周期采用相同化疗方案,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9例患者。A组:第2周期化疗前3天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μ),每日1次,连用7 d;B组: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注射rhTPO(15 000μ),1次/d,连用7 d。结果:与对照周期相比,A、B两组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及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TPO可减少PLT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提前给药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空白对照方法,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rhTPO+达那唑)和对照组(达那唑)。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阶段均口服达那唑0.2g/次,3次/d。试验组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疗程14d,停用rhTPO后观察14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仍≤20×109/L接受rhTPO治疗,用法如前,停用rhTPO后观察14d。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前14d内)血小板计数增加的最高值和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次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对照组第二阶段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入选患者1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例和67例,最终进入FAS集者分别为73例和63例,进入PPS集者分别为60例和50例。主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增加101.2×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109/L(P=0.0060);试验组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74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2(P=0.0000)。次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效+良效)分别为38.4%和6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P=0.0003)和36.5%(P=0.0104);对照组第一阶段第14天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31.1%和66.7%。试验组停用rh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但停药14d时仍维持在50×109/L左右。rhTPO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胆红素、凝血试验、抗GPⅡb/Ⅲa和GPⅠb自身抗体无明显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3%和26.2%,其中以肝胆指标异常最常见,分别为15.1%和16.9%。rhTPO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3.6%,主要有轻度嗜睡、头晕、短暂性视野缺损、过敏样反应和乏力等。结论 rhTPO是一种治疗慢性ITP的疗效确切、较为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研究,154例实体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7例,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A组:第1个周期(用药周期)注射rhTPO,第二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B组:第1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第2个周期(用药周期)注射rhTPO.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d-1,连续用药最长14 d.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及血清抗rhTPO抗体.结果A、B两组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54例实体瘤患者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比较:(1)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分别为(64.4±45.4)×109/L和(52.4±30.9)×109/L(P=0.000),血小板计数恢复后的最高值分别为(263.9±142.5)×109/L和(148.9±67.7)×109/L(P=0.000);(2)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5±3.9)和(3.7±5.7)d(P=0.04);(3)用药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 9/L以上所需天数为(10.3±8.7)和(14.0±8.9)d,而对照周期为(15.9±10.5)和(21.1±9.5)d(P=0.000);(4)血小板平均输注量两周期比较无差异;(5)化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和心电图的变化无明显差异.1例患者产生低滴度非中和性血清抗rhTPO抗体.不良反应轻,仅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头晕或寒战.结论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给予国产rhTPO可减少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并能促进血小板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失血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影响,方法:以Babl/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实验前采尾静脉血,了解两组小鼠血小板正常值,然后通过腹腔连续7天注射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于第7天及第14天采眶静脉血,并制成失血性血小板减少的动物模型,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小鼠体内的促血小板生成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对小鼠的生存情况影响。结果:在实验第7天,实验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P<0.05),而且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组血小板数有升高趋势,另外,在第7天眶静脉采血后,两组失血性血小板减少小鼠陆续出现死亡,但实验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生成素体促进小鼠外周血血小板的产生,该生物学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小板减少小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连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9例初治ITP患者,男53例,女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用法为起始剂量1 mg/kg/d。试验组在应用泼尼松基础上联合应用rhTPO 1.5万U/d×14 d;继之1.5万U,biw,用至90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有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8、15,22、30、180 d,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分别为105±91×10~9/L对67±68×10~9/L(P=0.011);164±112×10~9/L对93±68×10~9/L(P=0.000);161±83×10~9/L对115±74×10~9/L(P=0.002);145±64×10~9/L对115±64×10~9/L(P=0.012)和124±54×10~9/L对101±66×10~9/L(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及第90 d,两组血小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泼尼松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且第15、22、30、90 d,试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应用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患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减少泼尼松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4.
脑血清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orn氏比浊法测定脑血清在体外和体内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2g/L和22.4g/L,在较高浓度时(终浓度为25g/L或50g/L),亦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生理直比较,P<0.01),在体内(各组动物均连续灌胃3d,每天1次),高剂量(11g/kg)的脑血清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于末次灌胃0.5h即表现出较强抑制效应药效至少可持续4h;低剂量(5.5g/kg)的脑血清对ADP和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给药后0.5h即起效,药效可持续3h但抑制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且于4h药效基本消失,对AA引起的聚集仅表现为一过性抑制作用;两种剂量的脑血清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脑血清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抗凝血酶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60例)和氯吡格雷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阿加曲班治疗组予以阿加曲班60mg/d,生理盐水1000mL稀释,43mL/h静脉泵入,持续维持48h;第3~7d改为阿加曲班10mg/d,生理盐水250mL稀释,90mL/h静脉泵入,2次/d;抗凝治疗结束后第8天加口服氯吡格雷75mg/d。对照组入院即刻给予氯吡格雷75mg/d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次日晨、48 h、第7d、14d的血小板聚集率(PA),并观察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的变化。③结果阿加曲班组抗凝血酶治疗后第2d、1周较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治疗后第14d 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1)。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后次日晨、第7d、14dPA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1)。阿加曲班组治疗前同治疗后次日晨、第7dPA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同治疗后次日晨、第7dP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④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ADP 诱导的 PA 增加,治疗14d 后血小板计数和APTT较治疗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丹七胶囊对健康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为该中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均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4粒/次和6粒/次,3次/日)两组,连续口服丹七胶囊2周,于服药前1周、服药后1周、2周三个时间点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指标、血浆游离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ximum aggregation, MA)。结果 服用丹七胶囊后,两个剂量组的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指标和血浆vWF水平,与服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个剂量组的血浆游离P-选择素和血小板MA出现下降,与服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服药2周与服药1周相比,血浆游离P-选择素和血小板M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口服丹七胶囊可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正常受试者凝血、肝肾功能和vWF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骨髓巨核细胞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18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1,疗程14 d或血小板〉10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分析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7例,有效(R)8例,无效(NR)3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0±5.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6.4±82×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rhTPO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呈正相关(r=0.582,P=0.003)。结论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骨髓巨核细胞数越多的患者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