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自1978年至2003年收治的7例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4例体表有黑色素痣,其余临床表现无特异性。6例患者均全部切除病灶。病理检查确诊转移性黑色素瘤6例,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对4例患者随访,3例患者术后3~11个月复发,其中1例行二次手术,4例均在术后3~14个月死亡。结论 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术前误诊率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肾上腺转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1985-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共收治恶性黑色素瘤肾上腺转移者3例,占同期4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6.25%.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7、70和84岁,其中原发病灶为皮肤黑色素瘤2例,肛管黑色素瘤1例,发现肾上腺转移距原发病手术分别为25、37和33个月.2例因腰腹部不适就诊发现肾上腺转移灶,1例查体发现.肾上腺转移瘤最大径分别为5 cm、8 cm和12 cm,转移瘤CT值平扫9~45 Hu,增强后最高107.5 Hu.结果 伴淋巴结转移者予白细胞介素2治疗3个月,其余2例患者行手术完整切除病变,1例行腹腔镜手术切除;1例伴下腔静脉癌栓者行开放手术切除,同时行癌栓切除,6个月后对侧肾上腺发上现直径4 cm转移灶,再次行腹膜后腹腔镜切除.未手术者6个月时死于肿瘤恶液质;2例手术患者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1例随访16个月发现多处转移,21个月死亡;另1例随访30个月仍存活,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肾上腺转移患者罕见,总体预后极差,对于转移灶单一或范围局限有根治性切除机会的患者,完整切除转移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11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结果 11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85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另1例死于脑于功能衰竭.术后均行放射治疗.术后77例随访0.5~10年,平均5.5年,51例恢复良好,14例存有神经功能障碍,21例肿瘤复发,12例死亡.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生长活跃,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手术辅以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科近 15年来手术治疗的 5例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呈均一或不同程度强化 ,核磁共振检查 (MRI)表现为短T1短T2 信号 ,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 ,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 (GD -DTPA)后则出现程度不等的强化。 5例患者中 3例手术全切 ,2例大部分切除。结论 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 ,对于颅内黑色素瘤主张在手术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手术时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争取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科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5例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均一或不同程度强化,核磁共振检查(MRI)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GD-DTPA)后则出现程度不等的强化.5例患者中3例手术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结论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对于颅内黑色素瘤主张在手术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术时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争取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2009年收治的10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治方法、预后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探讨.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年龄51.1岁,男女比:1.5∶1,好发于食管中下段,临床表现与其他食管癌相似,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是确诊方法,10例均经接受手术,1例单纯手术,1例行术前和术后放疗,7例行生物化疗,1例术后死亡,手术死亡率10%.患者生存时间6~204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结论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放疗和生物化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免疫适任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从1995年8月至2006年10月对125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经病理检验证实。对其中89例进行了随访。对于近12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总数及其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百分率进行统计。结果在125例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43例,年龄2~75岁,临床表现以颅压高为主。肿瘤单发96例,多发29例。其中全切69例,近全切除37例,大部切除8例,立体定向取活检11例。术后有81例放疗加化疗;21例单纯放疗;15例单纯化疗;6例未行放化疗;2例不详。随访89例,死亡62例。平均生存期13.62个月。存活27例。结论原发性淋巴瘤在免疫适任者为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临床特点是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单纯手术治疗无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应结合化疗、放疗。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年龄、病人态和肿瘤累及的范围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98~2003年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15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5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其中11例(A、B期)采用了手术治疗加放疗。9例获随访2月至4.5年,7例(A、B期)患者至今存活,2例C期患者死亡。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分期有关,首次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疗效。早期诊断,广泛切除原发性病灶,将明显改善本病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预后。 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容易误诊,本组18例术前误诊为直肠癌6例。手术切除15例,其中Miles、术10例,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5例,改道手术3例。全组中位生存期18.1个月,5年生存率19. 1%。统计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 = 0.008),而手术方式、肿瘤色素、性别等与预后无关(P > 0.05)。结论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不同手术切除方式与预后无关,何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不同肿瘤期别及个体情况而定。为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目前主张手术联合放、化疗,特别是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疾病预后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指导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2例口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及冷冻治疗为对照组,1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口腔恶性黑色素瘤肉眼多数呈大小不等且隆起的结节,镜下粘膜细胞呈多样性改变;观察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4%、70.59%及47.0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0.00%、40.00%及3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症状不典型,且瘤细胞结构形态多样化,预后差,对可疑者应及时行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时采取手术根治、淋巴结清扫和冷冻治疗,术后采取辅助免疫化疗,可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彭碧群 《中外医疗》2011,30(19):57-58
目的对于MRI诊断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共选取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31.25岁,10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MRA检查。结果 10例均有异常MRI表现。其中6例为单侧病变,4例为双侧病变。结论 MRI诊断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可靠依据,对治疗和估计预后亦有重要价值,对临床疑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患者,MRI可成为常规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中枢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并探讨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且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回顾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中29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4例有抽搐,22例呕吐,10例头痛,36例脑电图异常,确诊为Mp感染后,均用大环内酯类阿齐霉素治疗,并辅以支持、对症治疗,住院2-20 d,平均15.5 d,其中29例治愈,18例好转,出院后门诊随访观察,辅以高压氧和康复治疗,治疗3-6个月,全部恢复正常,余3例放弃治疗。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中枢感染,诊断需具备血清Mp-IgM阳性、脑脊液检查病脑改变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的临床症状,阿齐霉素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  陈晓品 《重庆医学》2005,34(1):83-84
目的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是一种分化程度较高的良性神经系统肿瘤,好发于青壮年,本文报道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结合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4年2月我科收治的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2例位于侧脑室,1例位于透明膈;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由密集和均匀一致的少突胶质细胞样小圆细胞及成片的无核纤细原纤维岛间质组成.未见异型增生及坏死.免疫组化2例突触素(Syn)阳性,1例突触素(Syn)可疑阳性,3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3例均行显微镜下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是好发于脑室内的分化好的神经元性肿瘤,病理形态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组化检查Syn和GFAP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外科手术和术后放疗是常规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对临床收治的3例原发性颅内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考近年国内外文献总结探讨.结果 2例给予手术近全切除,术后给予放化疗并随访,暂无复发.1例未行手术治疗,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复查肿瘤明显缩小.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为恶性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手术目的在于明确,性质,术后应施与积极放疗和化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1例中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41.7岁,上、下颌之比为2.5∶1,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2.9%,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28.6%、23.8%。结论: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很差,包括手术、冷冻、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ganglioglioma,GG)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偏身运动感觉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2.5岁。6例肿瘤镜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身运动感觉障碍加重。6例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2例恢复正常工作,3例生活可自理,1例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复发后死亡。结论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预后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melanoma metastasize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ave a poor prognosis. Because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melanoma in the Oriental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aucasian population, brain metastases of malignant melanoma are rarely reported in Asia. Here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 of brain metastasis of melanoma in an Asian perspective. Methods From 1990 to 2003, 369 patients with melanom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26 of them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Of the 26 cases, the clinical history, image,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of 23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he other 3 were excluded because of incomplete clinical data. Results Among the 369 patients with melanoma, 45% (167/369) developed lower extremity melanoma, and 27.1% (100/369) had acral lentiginous melanoma (ALM); while in the 23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34.7% (8/23) had lower extremity melanoma, and 34.7% (8/23) had ALM. Among the 23 patients, 17 had acute hemorrhage into the tumor, 8 initially presented with a single cerebral metastatic lesion, and 15 had multiple brain lesions. Ten of them received surgery, 3 underwent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 16 received whole brain radiation. During follow-up, only 2 patients survived for more than 1 year, the median survival period was 5 months. The longest follow-up period was 11 years.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Caucasia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elanoma have a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melanoma subtype and higher incidence rates of lower extremities melanoma and ALM. However, their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prognosis are similar. The patients, who have excisable single or multiple brain lesions or limited extracranial disease and who are activelv treated, mav survive Ionoer.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