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剂量250mA和低剂量100mA、50mA、30mA螺旋CT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B、C、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降低了64.16%、82.08%、89.24%;四组图像间有统计学差异,B、C两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D组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结论120kV、50mA低剂量扫描既可保证鼻咽部图像的质量,又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检查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增加,这些潜在的危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晶状体是X线敏感器官,X线对晶状体的危害与防护更应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不同管电流组的CT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在满足诊断要求的CT图像质量的同时,寻找合适的扫描参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A组用100mA扫描,B组用40m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图像评分均数比较虽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图像评分均数为3.6105,可满足临床诊疗需要;两组腺样体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T值标准偏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与A组比较,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约降低了60.00%。结论120kV、40mA低剂量儿童鼻咽部CT检查,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志立 《安徽医学》2005,26(1):80-81
低剂量CT技术提出伊始尚未引起世人的注意,随着公共放射卫生和防护意识的提高,这一技术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委员会(IRCP)以及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制定了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以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诊断效果,这为低剂量CT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降低mA值,观察鼻咽、颅底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鼻咽、颅底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 收集行鼻咽、颅底扫描的鼻咽癌患者80例,分成200mA、100mA、70mA和50mA值4组,每组以120kV、5mm层厚、5mm层距各扫描20例并1.25mm层厚重建.评价用不同mA扫描获得的直接轴面及重组多平面的图像质量,并记录剂量进行分析.结果 当mA值逐渐降低时,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量(CTDIw)值大幅度下降,200mA、100mA 、70mA和50mA 时加权CT剂量分别为142.26~145.38mGy、71.92~72.13mGy、50.34~50.49mGy和35.96~36.07mGy.200mA、100mA和70mA 扫描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50mA组图像质量和其余3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考虑鼻咽、颅底紧密相连,鼻咽、颅底CT扫描70mA较佳,既能保证较好的诊断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保护患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主要通过对新生儿颅脑低剂量头颅CT扫描技术的研究以及展现出来的图像的质量以及其所带来的临床价值的探索,来加深对该项技术的理解。本文把临床中具有颅脑病变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的新生儿采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在这部分新生儿中随机的抽取60位作为实验对象,并且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把这60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使用常规剂量,另外一组是使用的低剂量。对比这两组不同的随机选择的新生儿在接受CT扫描的时候所产生的CT的吸收剂量,并且以该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来推算该两组分组所扫描后的图像的质量。进而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采用低剂量的小组其CT扫描的吸收剂量只有常规剂量小组的三分之一多点;低剂量小组CT所扫描出来的图像质量大多数都是比较好的,然后常规剂量小组CT扫描所呈现出来的图像质量相对于低剂量小组来说效果较差,但是也没有出现不合格的图像,并且对诊断也没有影响。综合实验的结果来看,在对新生儿的颅脑进行扫描的时候,运用120KV以及70m As上下的低剂量,其最终所形成的图像,其质量足可以符合医生正常的诊断要求,除此之外,运用这种剂量的手段还可以大大的减轻CT扫描时给新生儿所带来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新生儿颅脑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连续受检的123例新生儿(77例足月新生儿和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颅脑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管电流分别为150 mAs、40 mAs及30 mAs.比较3组CT吸收剂量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低剂量组X线吸收剂量明显减低.随管电流降低,3组被试图像质量逐渐降低(P<0.001),不合格图像逐渐增加,但40 mAs组与常规组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As组的足月新生儿不合格图像较多,而30 mAs组和40 mAs组可满足诊断要求的早产儿图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 40 mAs及30 mAs新生儿颅脑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辐射剂量,40 mAs及30 mAs扫描法可分别作为足月儿及早产儿颅脑CT检查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自1972年CT应用于临床以来,经过约40年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得到了迅猛发展,CT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设备数量和接受CT检查的人数均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患者及部分健康人群所接受的医用X线辐射剂量明显增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接受X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范海燕  王霄鹏  方修林 《中外医疗》2010,29(36):173-173
目的评价低剂量CT对肺部、头部、副鼻窦、腹部CT扫描与正常常规CT剂量扫描对比达到诊断疾病的标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低剂量CT扫描的患者资料,与正常常规剂量CT扫描对比。结果低剂量CT扫描可大大减少对患者的辐射量,尤其是对肺部疾病如早期肺癌、副鼻窦、含气器官扫描可做到不误诊,效果甚佳,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0.
次低剂量螺旋CT胸部扫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次低剂量胸部CT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为试验阶段和临床观察阶段.试验阶段观察100例,次低剂量法与常规剂量法各观察50例.按体重分为<65 kg,65~75 kg,>75 kg 3组.次低剂量法扫描参数为层厚10 mm,螺距1.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时间360°/s.常规剂量法除管电流采用160 mA外,其余条件同次低剂量法.CT图像分为5个等级评分.将照片上所有扫描条件遮盖,由2位不知道详细资料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扫描图像质量作出5个等级评分.在对试验结果初步肯定基础上,对1462例作进一步临床应用观察.结果试验阶段,观察者1和观察者2对<65 kg,65~75 kg,>75 kg两个体重组的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次低剂量法与常规法图像无显著性差别;但常规法得分普遍较次低计量法高.次低剂量法图像的胸壁软组织、纵隔结构以及病灶内部等的噪声较常规法要高,对密度分辨率及均匀性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辨认小的空洞、钙化等异常.用次低剂量法作1462人次胸部扫描,未发现明显影响诊断的病例.结论次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取代常规剂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