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袁伟  赵强  高晓亮  高建秋 《河北医学》2007,13(11):1315-1316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采用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每组患者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优38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89%,平均愈合时间16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应用Gamma钉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出血少,能早期活动,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PFNA)、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内固定方法选择的策略.方法 分析自2003 年1月至2011 年1月收治分别使用PFNA、DHS 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性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均优于DHS 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NA 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理想,为较好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
王鹏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S):161-16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老年人体弱多病、各器官功能差,骨折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手术治疗可缩短卧床时间,方便护理,术后遗留髋内翻畸形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可提高患的生活质量。2001年1月-2005年1月辽宁省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共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8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从1995年6月~2004年2月对53例63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行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结论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风险小,疗效显著;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主要为骨质疏松、不明原因疼痛、过早功能锻炼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高龄股骨转子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在治疗高龄转予间骨折中的意义。方法 对63例高龄粗隆部骨折分别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经术后4~30个月随访,DHS组优良率为72.73%,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3%,PFN组优良率为81.25%,内固定手术总共优良率为80.39%,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1.67%。结论 高龄转子部骨折应根据全身情况、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白宇  陆生林  胡日焕 《广西医学》2000,22(1):121-122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此类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各有优劣。我科自1995年元月至1998年11月收治65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吴学彬 《中外医疗》2014,33(2):37-38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该次选取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该院骨科收治的,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A组)和内固定(B组)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假体松动下沉1例,并发症率为5%;B组异位骨化1例,髋内翻5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率为2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行1~3年随访,A组死亡率为5%,B组为7.5%,均为〉90岁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组随访时段内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有较为显著的近期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呈较低水平,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53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2例,DHS/DCS固定30例(DHS24例,DCS6例),Gamma钉固定11例。结果,住院期间因肺炎心衰死亡1例,52例全部获4~36个月随访,参照黄氏等[1]疗效评价标准,优26例,良18例,优良率84·6%。结论: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DHS手术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和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功能恢复好.结论 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DHS内固定,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鹏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161-16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老年人体弱多病、各器官功能差,骨折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手术治疗可缩短卧床时间,方便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探讨内固定治疗粗隆下骨折的适应症。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共75例,并进行随访,其中DHS组33例,PFN组42例。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66例,良3例,可4例,差2例。结论与DHS相比,PFN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特别在治疗不稳定性骨折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显示出其优越性。文中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技巧和术后疗效。方法选取15例老年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0.5~2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6例、良7例、一般2例,平均89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Gamma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择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Gamma组(n=50)和InterTan组(n=5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相关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头钉尖顶距(TAD)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InterTan组手术时间长于Gamma组(P<0.05),出血量多于Gamma组(P<0.05);InterTan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Gam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Gamma组TAD大于InterTan组(P<0.05);InterTa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m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amma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都适用于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更好,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或者粉碎性骨折患者,而Gamma髓内钉内固定更加适用于对手术不耐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采用股骨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侵袭性、并发症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方法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随机将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股骨膨胀髓内钉(Fixion PF),另一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分别对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Fixion PF组42例,平均随访为13.5月,DHS组共7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3.2月。DHS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引流量方面均高于Fixion PF组,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DHS组17.9%(14/78),Fixion PF组14.3%(6/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4.7月,Fixion PF组为4.2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DHS组和Fixion PF组分别为:85.6%和86.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应用Fixion PF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原则。方法对68例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部骨折在C臂X光机监视下手法复位后,根据Evans分型及全身健康状况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其中动力髋螺钉(DHS)38例、动力髁螺钉(DCS)25例、外固定支架5例。结果68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8.2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88.2%。结论根据Evans分型及全身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可以提高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对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前牵引复位,DHS内固定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随访10~24月(平均14个月)后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66例,良8例,差2例。结论: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内固定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有效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82-84+88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置换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组。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 组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明显短于PFNA 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内Harris 评分显著提高(P<0.05),置换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PFNA 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的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利于患者较早的下床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压滑动鹅头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进行了随访。结果:55例随访6~36个月,骨折均甲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折弯或断裂,无髋内翻、肢体外旋和短缩畸形.患髋功能优良率达83.7%。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起床活动等优点,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施行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带大转子柄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优17例、良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7%。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在短时间内进行床上功能锻练,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