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肾病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对11例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术前、术后血压、血肌酐(Scr)及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结果 11例患者置入支架13枚均获成功,术后6月患者的血压4例治愈,6例改善,1例无效,Scr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ET-1、AT-Ⅱ自术后3月起即稳定在低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有助于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改善肾功能;机制与降低血ET-1、AT-Ⅱ有关.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肾脏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例,应用消融导管经肾动脉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观察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血压较术前控制满意,无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疼痛变化,并积极控制血压和镇痛,术后严密监测并积极控制血压波动,观察切口,肢体血供情况,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8例均痊愈出院,无截瘫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积极控制血压、合理镇痛,密切观察切口,肢体血供情况,可提高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效果和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方法86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7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岁(29~74岁)岁。术前行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为MRI检查)及DSA检查,选用大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植入后即刻行DSA检查。随访采用EBCT增强扫描。结果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77例无内漏,9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急性腹腔内脏供血障碍中毒性休克者,覆膜支架种植术后虽然供血改善,但中毒症状未改善,最终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术后造影9例有内漏者,无加重,12例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余者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天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部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肾功能和血压的变化。方法26例糖尿病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并支架植入术,共置入支架28枚(Palmaz支架21枚,Wallstent支架7枚),随访6~24月,观察血压、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及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比较。结果经皮肾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RAS)成功率96.5%,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与术前基线值比较,在术后1-12个月随访血压及血肌酐显著下降(P〈0.05),并且服药种数显著减少(P〈0.05),但12~24个月时血压及血肌酐缓慢回升,接近手术前基线值,与术前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RAS术可在短期内改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血压及肾功能,但作用有限,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RAS要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RAS)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57例老年性高血压RAS患者的64条狭窄肾动脉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S)治疗,随访2年,观察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55例患者的62条肾动脉行介入治疗狭窄或闭塞部位均获得开通,成功率96.88%,有24条肾动脉行PTRA术式,38条肾动脉行PTRS术式,术后1周血压治愈率10.53%,改善率89.47%;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服用降压药的种类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r在不同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术后2年的收缩压、舒张压、Cr及服用降压药的种类与术后1周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RAS患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长期观察发现对血压及肾功能均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7.
钟诚  何浪  孙国建  欣明花  沈法荣 《浙江医学》2014,(12):1046-1048
目的:前瞻性研究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效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为对CRT无反应者,予以双侧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随访半年,观察术后患者血液理化指标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变化;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心率明显减慢;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变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同时患者血脑利钠肽前体(Pro- BNP)、肾素、醛固酮、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等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能改善CRT无效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8.
李沛玲 《吉林医学》2011,(36):7695-7696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合并有高血压的肾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52例,成功实施支架置入术后,定期随访(18±10)个月,观察患者血压以及肾功能改变。结果:术后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74±10)%降至(14±12)%;收缩压由(176±19)mm Hg(1 mm Hg=0.1333 kPa)降至(141±13)mm Hg,舒张压由(100±16)mm Hg降至(80±7)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较为明显(P<0.05)。结论:介入治疗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有助于患者长期控制血压,并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2±9.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所有患者均为Stanford B型。切开右侧股动脉置人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人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或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无内漏,1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1例有内漏者,无加重。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肾功能状况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4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术前肾功能状况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9例,eGFR≥60 mL/min)与肾功能异常组(22例,eGFR<60 mL/min),比较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血压变化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降压的幅度.结果 41例肾动脉狭窄患者(44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与肾功能异常组比较,肾功能正常组术后6个月收缩压的降压幅度[(24.5±8.6)mmHg vs (17.3±11.3)mmHg,P<0.05]及舒张压的降压幅度[(15.5±7.5)mmHg vs (10.5±6.4)mmHg,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功能无明显受损的患者早期行支架植入术,更易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总结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中不同导入动脉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隔绝术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采用局部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5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99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1例采用导入动脉吻合人工血管的方法。结果:导入动脉完全阻断的患者在下肢血流复通后血压显著下降且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其中局部肝素化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血栓形成2例,筋膜间隙综合征2例。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失血量增加,但下肢并发症减少。结论:在TAD腔内隔绝术中以部分阻断法处理导入动脉既可减少术中的血压波动又避免了术后严重的下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DSA下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多排CT诊断的基础上.20例Stanford B型AD经DSA进一步明确并行EVGE治疗,总结其DSA表现及EVGE治疗疗效.结果 20例Stanford B型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5例少许渗漏,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术后第6天死亡1例(右肾出血伴感染).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DSA可进一步明确AD解剖细节并行术中实时监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的经验。方法:对40例AAD患者行EVGE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行EVGE术治疗。术后即刻造影证实夹层近端破裂口封堵完全,其中2例出现Ⅰ型内漏,1例出现Ⅱ型内漏,13例出现Ⅳ型内漏。术后无截瘫、支架移位发生。随访6~24个月,1例复查CTA提示降主动脉远端继发破口未愈合,假腔进行性增大,再次手术置入一枚锥形支架移植物,破口成功封堵。余病例原假腔明显缩小,真腔增大接近正常,未发生再次夹层及死亡病例。结论:局部浸润麻醉下行EVGE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远端反流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术中出现的远端反流采用球囊扩张、远端移植物(SG)封堵和促凝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术中即时反流发现率和术后Ⅱ期反流发现率均为3.45%;术中Ⅰ期治愈率为75%。近、远期病死率为零。结论:应加强远端反流的术中评估,术中未发现远端裂口者不能肯定无均端反流存在。远端裂口隔绝是有效治疗方法,其他如假腔内灌注、外科手术甚至单纯旷置也可酌情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血流动力学和顺应性进行研究。 方法 25例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前行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别采集6个主动脉层面:1升主动脉瓣上肺动脉分叉水平;2主动脉弓水平;3降主动脉破口以远2 cm水平;4膈水平;5平较低支肾动脉下1 cm水平;6腹主动脉近髂分叉水平。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各层面1个心动周期内真腔与假腔的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和净流量),并计算真腔与假腔的顺应性。比较真、假腔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顺应性的差异及真、假腔顺应性的相关性。相关性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差异比较应用Paired t-test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3~6层面水平,所有患者的真腔平均横断面积均小于假腔平均横断面积(P<0.05);真腔内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速度(P=0.000)。在5、6层面水平,真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P<0.05)。在3、6层面水平,真腔的顺应性高于假腔的顺应性(P<0.05),并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667,P=0.001;r=0.545,P=0.019)。结论 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定量测定主动脉夹层真腔和假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真假腔顺应性,为临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选择合适的用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的移植物(SG)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116例手术经验、参考国外资料,对TAD进行EVGE术中应用不同SG的结构特点以及术后内漏和其他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应用了2类、3种SG系统。其中近端内漏12例,远端反流5例,肋间动脉反流1例,其他原因1例。6例出现背痛。中转手术1例,术后8d内死亡4例,其中2例存在内漏。结论;用于TAD的SG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较远时,适合直形SG;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较近时,弯曲SG更适合动脉解剖形态。裂口位于弓上或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cm时,更适用带分支的SG。  相似文献   

17.
脊髓动脉造影预防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使用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方法来判断Adamkievicz动脉的起源,并评价其预防截瘫的价值。方法: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MRA示胸主动脉夹层假腔自T6平面发展至腹主动脉,在T8和T10平面分别有一夹层裂口。术中行两侧椎、甲状颈干、肋颈干、肋间、腰动脉与骶中动脉选择性造影。结果:造影显示该患者的Adamkiewicz动脉起源于左侧腰动脉(L2),术中用两个Talent移植物释放后定位于T6-T12平面,夹层完全封闭,术后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均无异常,随访3个月,患者生活如常。结论: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判断Adamkiewicz动脉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对于夹层裂口位于T8-T10平面的截瘫高危患者,术前进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来判断Adamkiewicz动脉的起源以指导手术中移植物的定位可以预防截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其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式。结果170例Stanford A型死亡19例,95例Stanford B型死亡3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经多排螺旋CT检查显示,主动脉远端真腔扩大,假腔显著缩小,人工血管血流通畅。心功能逐渐恢复至Ⅱ级~Ⅰ级。结论手术是挽救ADA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宜以操作简便、疗效肯定为原则,具体应根据ADA破口特点、主动脉及其瓣膜情况来选择。本组采用了多种术式,尤其是EVGE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病死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72,自引:14,他引:5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对10例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术,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口径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决定,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 。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内漏所致的动脉瘤破裂。其余9例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0.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内漏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内漏的评估、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16例接受EVGE的Stanford B型TAD患术中出现的内漏采单纯球囊扩张、增加延伸移植物(cuff)封堵和促凝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术中出现中即时内漏17例(14.65%,17/116),10例采用球囊扩张。8例有效(内漏量减少),无治愈病例;10例采用cuff,均有效,治愈7例;4例采用促凝处理,有效、治愈各1例。术中处理后带漏9例(7.76%,9/116)。内漏组死亡2例(10.50%),非内漏组死亡2例(2%)。结论:对于TAD患,单纯球囊扩张对EVGE术中内漏尤其近端内漏的治疗效果并非最佳,cuff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