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肠内营养)和对照组40例(肠外营养),在术前5 d和1 d及术后3 d和7 d抽取静脉血,检测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NK细胞、CD3、CD4、IgA、IgM 都有显著的升高,但是CD8和IgG没有显著变化,对照组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干预组)与B组(肠内营养干预组),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结果 术后8d,B组的NK细胞活性、CD3+、CD4+、IgA、IgM的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CD8和IgG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术后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的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天留取患者24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58例行胃切除术的胃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30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28例术后早期行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10 d体重损失比肠外营养组明显减少,且ALB、PA下降幅度均比肠外营养组小(P均<0.05);肠内营养组ALT、AST、TBIL增高幅度均明显小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8/30),肠外营养组为17.9%(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恶性肿瘤胃切除术后患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及营养状况的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005~2010年胃肠道肿瘤术后120例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第一天分别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检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术后8d,EN组术后体重为(55.1±4.3)kg,白蛋白为(33.0±0.6)mg/ml,前边蛋白为(279.2±3.5)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7±18)和(73±9)h;PN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6.7±5.8)kg,(33.0±0.6)mg/ml,(187.3±3.1)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72±21)和(94±15)h.所有患者在住院研究期间无死亡,EN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PN组(P<0.01),而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及体重方面在给予不同营养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尽快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营养身体状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体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体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白蛋白(27.15±8.24) g/L、淋巴细胞总数(1.48±0.86)×109/L、住院时间(17.2±6.9) d、并发症发生率4%、发热时间(3.8±1.6) d均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白蛋白(23.65±5.45) g/L、淋巴细胞总数(1.13±0.42)×109/L、住院时间(7.2±3.3) d、并发症发生率14%、发热时间(28.5±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手术后胃潴留的治疗,以12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为治疗组(EN组),10例肠外营养的患者为对照组(PN组),两组患者均按体重每kg给予等额的热卡及氮摄入量,观察两组患者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和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营养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而1周后EN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平均提高0.2 g(P<0.05),两周后EN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则分别比PN组提高0.3 g、0.4 g和0.8×10~9/L(P<0.05);EN组为8~19d,平均治疗时间14 d,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1~28 d,平均20d,EN组较PN组缩短6 d(P<0.05);EN组日均治疗费用为(230±56)元,PN组(355±68)元,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各40例。术后24 h内给予实验1组强化精氨酸(10 g/d),实验2组强化精氨酸[0.3 g/(kg·d)]的等氮、热量肠内营养支持。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0 d分别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淋巴细胞比值(LY)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前1 d两组血清TP、ALB、PA、L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实验1组血清TP、ALB、PA及LY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实验2组血清LY水平较术前1 d有所上升(P<0.05),实验2组其他指标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实验2组血清LY水平明显高于实验1组(P<0.05)。两组患者鼻饲营养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精氨酸0.3 g/(kg·d)较10 g/d剂量的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梁忠喜 《当代医学》2011,17(32):63-65
目的 研究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效果.接受胃肠道手术的118例患者,分为早期肠内外营养组(A组)与延期肠内外营养组(B组),每组各59例.研究指标包括两组伤口感染,腹腔内脓肿.热量摄入、体重变化、吻合口瘘、肺炎、死亡及住院天数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之间除了伤口感染、腹腔内脓肿、CRP、LC之外,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策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根治手术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42例,予以传统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予以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胃肠道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8d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积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显著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全胃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4例)、肠内营养(EN)组(22例)。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8 d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术后8 d两组B淋巴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EN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正常水平,而PN组CD8仍处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低水平,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增强胃癌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m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m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陈爱华 《广西医学》2014,(2):207-209,212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2例,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 Gln组)给予含谷氨酰胺营养液肠内营养,常规肠内营养组( EN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 PN组)给予普通肠外营养,3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3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10 d的营养、免疫指标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10 d,Gln组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白蛋白(ALB)均明显优于EN组和PN组(P均<0.05),且ALB高于PN组(P均<0.05),总蛋白(TP)低于EN组(P<0.05),术后10 d,Gln组CD4+、CD4+/CD8+、IgA明显高于EN组(P均<0.05),CD8+明显低于EN组,并且CD4+、CD4+/CD8+明显高于PN组(P均<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Gln组、EN组长于PN组(P<0.05)。结论应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改善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的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肠外营养组50例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组50例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化疗开始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持续8天。检测并记录化疗前和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NKC活性及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结果:肠外营养组化疗后CD3、CD4、CD8值及NKC活性明显下降,IgA、IgG、IgM值明显升高;肠内营养组化疗后CD3、CD4、CD8水平和NKC活性与化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IgA、IgG、IgM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肠内营养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可有效地纠正胃癌病人化疗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EN组,各30例。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等氮量(125 kJ.kg-1.d-1)营养支持。手术前1 d、术后1 d和9 d分别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NK,CD8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术后9 d两组B淋巴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EN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正常水平,而PN组CD8仍处高水平,其余指标仍处于低水平,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可增强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 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组),EN组27例,PN组24例.EN组术后24h开始经鼻胃管予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共7d.两组病人分别术前和术后第1d、第8d检测免疫指标C3、C4、IgA、IgM、IgG和CD3 、CD4 、CD8 及CD4 /CD8 ,并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感染率变化.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G、IgM、IgA、C3、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早期EN组IgG、IgM、IgA、C3、CD3 、CD4 、CD8 、CD4 /CD8 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P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早期EN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1),早期EN组感染率(12%)较PN组低.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行机械通气的2 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4例给予安素营养 4周 ,对照组 14例给予一定量糖、脂肪、氨基酸等常规输液 ,上述两组病人每周常规测定血清蛋白 (ALB)、IgA、IgG、IgM、FEV1、PaO2 、PaCO2 及一次脱机成功率。结果 治疗 2周末实验组ALB、IgA、IgG、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 4周末治疗组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肠内营养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苍玉珍  曾青山  黄文静 《海南医学》2016,(19):3170-317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指标及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于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37例。A组胃癌术后早期作家庭肠内营养干预,B组未给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指标的恢复情况,以及出院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W)、并发症和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出院3周后,A组患者的PA、ALB、HGB、BW分别上升至(0.25±0.06) g/L、(38.65±3.84) g/L、(93.21±10.41) g/L、(65.06±10.44) kg,IgG、IgA分别上升至为(13.01±1.81) g/L、(4.11±0.97) g/L,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3周KPS评分为(86.86±5.94)分,明显高于B组的(80.36±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1%(5/37)、18.92%(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可改善患者出院后营养指标、免疫水平,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