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小肝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统计记录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再对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的方式,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行多平面重建图像,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二维灰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33%,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67%,MSCT诊断准确率为96.67%,超声造影及MSCT诊断准确率均较二维灰阶超声诊断准确率高(P0.05)。结论对小肝癌的诊断,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但对某些非典型特殊的小肝癌患者,还需采取两种检查方法联合的方式,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陈金品 《广西医学》2012,34(7):858-859
目的 探讨CT对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肝癌高危人群41例,记录并分析其影像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3.3%、99.0%,特异性为99.0%、93.1%,约登指数均为0.9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90.2%、97.5%.结论 超声造影是肝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某些早期非典型病例还需螺旋CT扫描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MSCT对小肝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4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二维超声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27%、88.64%、81.82%;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45%、97.73%、95.45%;MSCT检查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73%、93.18%、95.45%;二维超声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超声造影及MSCT检查比较有差异(P<0.05),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MSCT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可发现可疑肝脏占位性病变,且价格低廉,可作为早期筛查小肝癌的主要方法;超声造影与MSCT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明确诊断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甲状腺腺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和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同时接受术前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差异,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低于超声造影(P0.05)。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多数可见均匀低密度灶,且边界清晰,钙化征和囊性灶偏少,仅少数边界欠清,且密度不均匀;40例患者增强扫描见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且强化密度显著高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46例受试者中44例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95.7%),部分可见环状增强带;2例(4.3%)表现为等增强,均呈均匀增强特点。结论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均在甲状腺腺瘤中具有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临床可将其联合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手段,以此降低误诊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灰阶超声造影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SonoVue造影剂后,用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分期诊断膀胱癌18例。结果与病理对照,T1和T4期符均为100%,T2期和T3期符合率分别为80%和83%。T1期膀胱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其他各期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仿。结论膀胱癌的超声造影检查在分期判断上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同时对肿块内部血流灌注的观测又能准确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此法可以和CT与MRI检查形成互补,提高膀胱癌分期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超声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小肾癌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小肾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直径小于4 cm肾占位患者的B超、CT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20例小肾癌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和增强CT结果作对比研究. 结果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分别是:B超78. 18%、CT 92. 73%、超声造影90.00%.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于小肾癌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B超是筛选小肾癌的首选方法,螺旋增强CT为小肾癌定性、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与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对35例患者观察肝细胞癌的可疑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造影剂2.4 ml,观察肝细胞癌的部位、范围及造影增强特征;应用CT对35例肝癌患者扫描。所有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34例肝细胞癌的部位、形态、范围,1例肝细胞癌灶未显示,其显示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97.1%(34/35)。增强CT可清晰显示肝内的28个肝细胞癌灶,另7个肝细胞癌灶未显示,敏感性为80.0%(28/35),超声造影敏感性高于CT(P〈0.05)。在判断肝细胞癌上,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水平,与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二维灰阶超声(2D-US)联合超声造影(CEUS)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47个恶性结节及45例甲状腺良性肿块患者53个良性结节的二维超声诊断结果及超声造影结果,评估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CEUS增强模式:早期低增强7个,全程低增强36个,等增强3个,高增强1个;良性结节增强模式:早期低增强4个,全程低增强11个,等增强28个,高增强10个.2D-US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结果:恶性26个,性质待定20个,良性1个;良性结节诊断结果:恶性1个,性质待定8个,良性44个.超声造影以早期低增强及全程低增强诊断甲状腺癌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5%、71.7%、81.0%;2D-US诊断甲状腺癌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5.3%、83.0%、70%;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9.4%、90.1%、90.0%.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二维灰阶超声则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汤雷军  吴安  周建勤  汪秀能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3):331-332,F0003
目的通过比较小肝癌在增强CT与超声造影的各期增强异同,探讨增强CT和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小肝癌分别行增强CT与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同一病灶在增强CT和超声造影的各期增强方式。结果小肝癌在增强CT和超声造影检查不同时期的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小肝癌中有5例(20%)在增强CT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模式不完全一致,其中1例差异较大,增强CT检查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均为低增强,而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低增强,延迟期低增强。结论小肝癌在增强CT和超声造影检查均能反映肿瘤血供特点,两者共同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对已行对比增强CT的小肝癌的补充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10月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45例,共51个可疑肝脏占位(≤2.0 cm)的肝硬化患者对比增强CT和超声造影资料,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比较两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差异.结果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分别检出病灶49个和35个.小肝癌增强后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比较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诊断小肝癌敏感性及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8.9%(32/36)、69.4%(25/36)(x^2=3.02,P=0.08)和43/51(84.3%)、29/51(56.9%)(x^2=1.46,P=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16个对比增强CT未能显示的病灶经超声造影明确诊断12个.结论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对肝硬化伴小肝癌具有相似诊断率.超声造影较对比增强CT时间分辨力高,对对比增强CT漏检病例及不典型强化病例有很高的补充诊断价值,对于肝硬化内良性结节更具诊断及随访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CA-125对卵巢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65例卵巢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资料及血清CA-125水平,并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65例卵巢病变中,21例(21/35)良性病变者血清CA-125测值<35μ/ml,28例(28/30)恶性病变者血清CA-125测值>35μ/ml,而14例良性及2例恶性病变者血清CA-125测值存在交叉;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良性病变30例,恶性肿瘤22例,13例不能明确诊断(其中良性5例,恶性8例);超声造影提示良性病变34例,恶性肿瘤29例,误诊2例(1例卵泡膜细胞瘤,另1例交界性囊腺瘤);血清CA-125、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6.7%、73.3%、96.7%,特异性为60.0%、85.7%、97.1%.结论 血清CA-125及超声检查有助于卵巢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在显示肿瘤的血流灌注信息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进一步提高卵巢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detection of serum CA-125 level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varian masses. Methods The findings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CA-125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in 65 patients with ovarian masses,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3 methods was estimated. Results Of the 65 cases of ovarian masses, 21 of the 35 patients with benign ovarian masses had serum CA-125 levels below 35 U/ml, and 28 of the 3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masses showed CA-125 levels over 35 U/ml.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dentified 30 benign and 22 malignant cases, but failed to produce definite results in 13 cases (including 5 with benign and 8 with malignant masses).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benign masses were found in 34 cases and malignant masses in 29 cases, and misdiagnosis occurred in 2 cases (including 1 case of thecoma and 1 of ovarian borderline tumor). With serum CA-125 detec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for ovarian masses was 66.7%, 73.3%, and 96.7%,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60.0%, 85.7%, and 97.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Detection of serum CA-125 level and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help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ovarian masses. Compared with serum CA-125 detection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s more informative on perfusion patterns of the ovarian masses to result in higher accuracy in early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ovarian mas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2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在鉴别ccRCC与RA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学确诊或增强CT或MRI检查及随访确诊的86例ccRCC患者88枚病灶和31例RAML患者38枚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等,超声造影观察指标包括灌注与消退方式、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周边环状增强等,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对ccRCC与RAM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cRCC与RAML病灶的回声水平、血供分布、灌注方式、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周边环状增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RCC以低回声(78.41%,69/88)、富血供(53.41%,47/88)、快进(95.45%,84/88)、高灌注(93.18%,82/88)和不均匀灌注(71.59%,63/88)为主,周边环状增强较常见(34.09%,30/88);而RAML病灶以非低回声(86.84%,33/38)、乏血供(68.42%,26/38)、低灌注(65.79%,25/38)、均匀灌注(84.21%,32/38)为主,快进和慢进各占50.00%(19/38),周边环状增强少见(10.53%,4/38).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低回声组ccRCC与RAML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常规超声(准确度89.19%vs 59.46%,灵敏度89.86%vs 57.97%;P均<0.01),对非低回声组ccRCC与RAML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常规超声(准确度78.85%vs 55.77%,灵敏度84.21%vs 36.84%,阴性预测值89.29%vs 64.71%;P均<0.05).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ccRCC与RAML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部分表现不典型的病灶仍需结合其他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实性占位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0名肝脏实性占位患者的82个实性占位进行研究,应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并结合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82个肝脏实性占位中良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34个。超声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93.75%、91.18%及93.75%,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91.67%、88.24%及91.67%,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6%、85.42%、82.50%和97.62%。结论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肝脏实性占位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37-4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超声检查的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并拟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将后期人工流产术中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最终诊断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析正常宫内妊娠、瘢痕妊娠孕妇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情况。结果常规超声检出正常宫内妊娠孕妇70例,瘢痕妊娠孕妇30例,漏诊10例,误诊6例,常规超声检出率为86.2%;超声造影检查检出正常宫内妊娠孕妇80例,瘢痕妊娠孕妇36例,漏诊、误诊率为0,超声造影检出率为100.0%,因此,超声造影检查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将后期人工流产术中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正常宫内妊娠孕妇80例,妊娠瘢痕孕妇36例,常规超声检出正常宫内妊娠孕妇70例,瘢痕妊娠孕妇30例,漏诊10例,误诊6例,超声造影检查检出正常宫内妊娠孕妇80例,瘢痕妊娠孕妇36例,漏诊、误诊率为0,超声造影检查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瘢痕妊娠孕妇PST、PIT、SLPT、AUC低于正常宫内妊娠孕妇(P0.05)。结论瘢痕妊娠患者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结果准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1例(145个病灶)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患者均接受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引导性穿刺活检或手术取病理组织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一致性、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按照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对比两组常规超声参数[Finkler超声评分、血流阻力指数(RI)]与超声造影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对比剂未到达时的基本强度(BI)、始增时间(A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肾脏肿瘤的鉴别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 =0.581,P <0.05)。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κ =0.804,P <0.05)。超声造影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超声。两种检查方法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Finkler超声评分、AUC均高于良性组,RI水平和PI水平均低于良性组,TTP水平短于良性组(P <0.05)。两组BI、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inkler超声评分敏感性为82.8%(95% CI:0.784,0.923)、特异性为73.9%(95% CI:0.792,0.929);RI敏感性为86.1%(95% CI:0.798,0.961)、特异性为73.9%(95% CI:0.802,0.958);AUC敏感性为87.7%(95% CI:0.887,0.969)、特异性为82.6%(95% CI:0.873,0.946);TTP敏感性为83.6%(95% CI:0.706,0.910)、特异性为69.6%(95% CI:0.713,0.915);PI敏感性为85.2%(95% CI:0.802,0.936)、特异性为83.9%(95% CI:0.809,0.94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1%(95% CI:0.876,0.995)、特异性为89.6%(95% CI:0.864,0.986)。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提升恶性肾脏肿瘤的检出率,且两者定量参数联合可有效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评价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116个乳腺病灶(良性63个,恶性53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增强程度;(2)增强方式;(3)是否完全增强;(4)是否均匀增强;(5)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6)病灶有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按照增强明显/不明显,向心/非向心、完全/不完全、均匀/不均匀,边界清晰/不清晰,周边出现/未出现放射状增强,对良、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116个乳腺病灶中5个无增强,其余111个病灶有不同程度增强。良、恶性病灶增强模式,除是否明显增强一项特征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恶性病灶多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强(83%、86.8%),增强时病灶边界不清(81.1%),出现不完全增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增强两个征象的病灶中均以恶性占多数,分别为72.2%和96.8%。结论乳腺良、恶性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动态增强灌注成像对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诊断价值,提高SHC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使用多排螺旋CT对23例小肝癌患者行动态增强灌注成像,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测量肝癌病灶及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肝动脉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n,HA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face,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分析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ic curves,ROC).结果 小肝癌血流量、血容量及肝动脉分数值均明显高于肝实质(P<0.05),其它的灌注值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T-DC为速升型,峰值明显早于肝实质.肝动脉分数的测定,ROC临界值设为0.31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可分别达到100%和90%.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袁帆  傅绢  林启平  梁爽  陈华 《吉林医学》2012,33(19):4070-407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无法确诊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25例40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分析超声造影声像特征。结果:不同性质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和特征不同,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92.5%。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飒 《中国医药导报》2013,(32):105-108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造影参数及模式对胰腺原发性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能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赤壁市人民医院常规超声、CT等检查初步拟诊为胰腺原发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64例,其中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者48例,良性病变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差异性;比较超声造影下胰腺原发性良恶性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时间-强度曲线的不同参数指标.结果 ①超声造影低增强模式下进行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0%(48/48)、特异性为50.00% (8/16)、阳性预测值为85.71%(48/56)、阴性预测值为100.00%(8/8);超声造影晚增强模式下进行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75.00%(36/48)、特异性为12.50%(2/16)、阳性预测值为94.74%(36/38)、阴性预测值为53.84%(14/26).②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恶性病变相对上升时间、相对平均渡越时间、相对最高增强百分数为(-1.27±4.03)s、(6.37±18.37)s、(3.84±23.24)%,良性病变为(0.97±3.12)s、(-7.50±20.18)s、(-32.37±4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55、4.33,P<0.05);相对达峰时间、相对到达时间恶性病变为(-1.10±4.80)s、(-0.61±5.31)s,良性病变为(1.73±6.86)s、(1.02±6.30)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01,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能通过观察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对胰腺原发性占位病灶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