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胃镜和胃、十二指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区别,初步探讨胃镜在婴儿牛奶过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14例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食物回避治疗前后4周胃镜改变情况,对比非IgE介导组和IgE介导组胃镜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胃镜检查均显示:胃黏膜多发糜烂;十二指肠黏膜颗粒样增粗,部分伴糜烂.食物回避治疗4周后胃、十二指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两组胃黏膜病理均表现为慢性炎症性改变,部分伴嗜酸细胞浸润.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胃镜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区分非IgE介导型和IgE介导型无帮助;胃黏膜病理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可能无助于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胃镜和胃、十二指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区别,初步探讨胃镜在婴儿牛奶过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14例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食物回避治疗前后4周胃镜改变情况,对比非IgE介导组和IgE介导组胃镜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两组胃镜检查均显示:胃黏膜多发糜烂;十二指肠黏膜颗粒样增粗,部分伴糜烂。食物回避治疗4周后胃、十二指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两组胃黏膜病理均表现为慢性炎症性改变,部分伴嗜酸细胞浸润。结论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胃镜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区分非IgE介导型和IgE介导型无帮助;胃黏膜病理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可能无助于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腹泻病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0例1~6个月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腹泻伴/不伴脓血便。行电子肠镜、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凝血系列、便常规及培养、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结果除部分患儿轻度贫血、便常规异常外,血小板计数、凝血系列、肝功能均正常。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有一种或多种蛋白不耐受。肠镜结果示:肠黏膜不同病理改变。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是引起婴儿腹泻病的原因之一,回避牛奶蛋白/氨基酸配方粉是解决牛奶蛋白过敏引起腹泻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露  林燕妮  梁晓红 《当代医学》2011,17(9):109-110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7月期间确诊为CMPA患儿67例,将临床表现、特异性试验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7例CMPA临床表现多样,常累积多个器官系统,48例表现为特应性湿疹,伴皮肤瘙痒,其中8例伴有嘴唇面部水肿,23例呕吐、腹泻、腹胀、肠痉挛,19例患儿表现流涕、喷嚏、鼻塞、轻咳,1例出现血丝便,呕吐血性物转儿内科。营养状态正常54例,生长发育迟缓23例,食物变应原试验阳性38例,其中22例有多项阳性,饮食回避后所有患儿症状缓解或消失,在家长知情同意下开放激发试验阳性,持续氨基酸配方粉(AAF)喂养后症状再次缓解或消失,体重增长,营养状态改善。结论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临床常被误诊,部分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医务人员提高对食物过敏的认知度,并在临床工作中掌握对其进行鉴别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怀疑CMPA患儿,选择饮食回避和食物激发试验是较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在食物回避阶段,服用氨基酸配方粉(AAF)是较好的既满足营养需要又满足剔除过敏源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采用饮食回避方法诊断治疗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资料3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以消化系统表现为主,其中慢性腹泻22例(伴血便15例)、呕吐4例、便秘2例、喂养困难2例,并不同程度的伴有湿疹、呼吸道感染、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脓毒血症等症状.所有患儿给予氨基酸奶粉替代牛奶蛋白喂养或母乳喂养儿乳母避免牛奶蛋白饮食并辅以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氨基酸配方粉有利于确立诊断及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作为试验组,同时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n=30),另外在本院儿童保健科选取健康体检的同龄儿童60名(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作为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回避致敏牛奶同时予以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例如孟鲁司特钠、1片/次,2~3次/d,口服、7 d为1疗程,共观察3~4个疗程;非干预组予以回避致敏牛奶饮食;同时2组患儿进行对症处理,例如腹泻者予以蒙脱石、1袋/次、1~2次/d、口服,便秘者予以乳果糖、1瓶/次、1~2次/d、口服,脱水者予以口服或静脉补液等,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4个疗程。并且对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PEC)、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IgE、白细胞介素4(IL-4)、IL-5、IL-6及尿中白三烯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儿PEC(122±39)×106/L、ECP(5.94±0.20)pg/L、血清IgE(84±18)IU/mL、IL-4(11.50±0.78)ng/L、IL-5(20.00±5.00)ng/L、IL-6(4.30±1.00)ng/L及尿中白三烯水平(150±42)ng/L明显下降且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尿白三烯水平(178±30)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牛奶蛋白过敏治疗中效果满意,且通过尿白三烯水平的监测可有效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营养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CMPA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牛奶回避及氨基酸配方粉等营养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干预3个月后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Hb)及血嗜酸性细胞等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7%,与干预1个月后的7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氨基酸配方粉等营养干预的方法治疗CMPA患儿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体及其与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96例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并进行X射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 96例中HP抗体阳性51例,确诊为慢性胃炎90例,其中单纯性慢性胃炎54例。伴十二指肠球炎20例,伴十二指肠溃疡16例。无阳性发现6例。结论 1)有消化道症状儿童HP抗体阳性率53%,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慢性胃炎发生率93.7%;3)胃粘膜病变越重,HP抗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和婴儿湿疹的关系,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对婴儿湿疹的作用.方法 241例婴儿湿疹患儿分为观察组(n=161)及对照组(n=80),观察组再分为A、B、C组,A组纯母乳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B组人工喂养儿给予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C组混合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制品及添加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患儿进食普通配方奶粉或(和)母亲不能回避牛奶制品.于生后6个月内随访观察婴儿皮损情况.结果 6月龄时观察组婴儿湿疹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人工喂养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湿疹的常见病因,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可以明显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改善不适症状,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在早期诊断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于杭州市儿童医院、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和江西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疑似牛奶蛋白过敏相关性腹泻住院患儿60例为疑似组;腹泻组60例取同期因小儿腹泻病住院的儿童;正常组60例取生长发育检查的健康儿童,比较三组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及疑似组牛奶回避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并与牛奶回避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33,P<0.01),疑似组显著高于腹泻组(U=12.00,P<0.01);而腹泻组显著高于正常组(U=4.13,P<0.01)。疑似组牛奶回避前和回避后1个月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U分别为8.99、4.66,P<0.01);牛奶回避后3个月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7,P>0.05),不同牛奶回避时间粪便钙卫蛋白水平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16,P<0.01)。结论: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检测对早期识别牛奶蛋白过敏相关性腹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