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天发  张光星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40-1540,155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AMI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男性前壁AMI患者10例。于AMI后2周内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7.38×±3.21)×10^9/L]10ml经冠状动脉注入梗死区域。于移植前和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组织多普勒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心功能和坏死局部心肌最大位移。纪录不良事件。结果10例病人均完成随访。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E/A),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静息和负荷状态梗死局部(基底部、中间段、心尖部)心肌最大位移增加(P〈0.05)。2例患者出现频发室早。结论未发现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治疗AMI有严重不良反应。此治疗可稳定心功能、防止心脏扩大,增加梗死局部心肌运动的最大位移。  相似文献   

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AMI患者CABG术后左心室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ass graft,CABG)术后左心室的重构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其的定量评价。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CABG术前、及术后1周、1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进行测量,并进行术前、术后比较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前LVEDV、LVESV、LVMI的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LVEF减低(P〈0.05)。手术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LVEDV、LVESV、LVMI的结果较术前增大(P〉0.05),LVEF减低(P〉0.05)。手术组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LVEDV、LVESV、LVMI的结果较术前减少(P〈0.05),LVEF增加(P〈0.05)。结论冠脉搭桥手术可逆转左室重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定量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98例首次AMI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纽(直径狭窄程度≥50%)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纽(直径狭窄程度〈50%),比较分析二纽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结果39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1例,占心肌梗死患者的7.79%(31/398)。二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的AMI患者在少于40岁的比例(71.0%对46.5%p〈0.005)、吸烟(71.0%对56.5%p〈0.005)和有诱发因素(67.7%对25.9%p〈0.005)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比例较高(70.1%对45.2%,P〈0.05),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20.1%对40.3%,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AMI患者心功能较好,在年轻人及吸烟者相对多见,常伴有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心绞痛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55例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根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124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13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及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①A组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无复流(NF)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而自溶现象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②A组随访时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而B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A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力衰竭(8.06%)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0.16%)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6.79%和35.11%,P〈0.05),两组在死亡率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直接PCI对所有AMI均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有利于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损害,改善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移植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球囊封堵法制备 AMI 模型,AMI 后2周将 GFP 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小型猪心肌梗死区域(移植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6周行心脏超声和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观察心肌灌注的改善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取心肌梗死区组织作冰冻切片,vWF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梗死区毛细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心肌梗死后8周和心肌梗死后2周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 >0.05)。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后6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 <0.05)。(2)vWF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移植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的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增加梗死区血管新生,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汪涛  李恩  孙利强  刘宗芳 《医学争鸣》2009,(16):1530-153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AMI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A组,予直接PC/+替罗非班,n=30)和对照组(B组,仅予直接PCI,n=30).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心功能和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复流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vs86%,P〉0.05).即刻心肌Blush分级3级(77.0%vs33.0%,P〈0.05)显著高于B组,而校正TIMI帧数[(23.5±7,6)帧和(32.1±4.2)帧,P〈0.05]显著低于B组.A组术后sT段抬高总和回落[(69.8±14.2)%和(38.6±11.7)%,P〈0.05]显著高于B组,而肌酸激酶(CK)峰值[(28.4±5.0)和(37.7±8.7)ukat/L,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A,B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5.8±2.7)%和(44.7±3.8)%]、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4.95±0.31)cm和(4.99±0.27)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A,B两组LVEF[(58.1±3.6)%和(51.1±2.4)%]、LVEDD[(5.2±0.2)cm和(5.5±0.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各项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23.3%vs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PCI的A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45例)和直接PCI组(33例),对2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53.3%)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98.0%;2组开通率分别为91.1%和87.9%;住院期间2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57.5%(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联合PCI治疗AMI合并2型DM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左室容积和左室收缩功能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孕龄22周~32周正常胎儿心脏同时应用(STIC)、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双平面Simpson法对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及射血分数(LVEF)等容积及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应用STIC技术测得LVEDV为(1.45±0.65)mL、LVESV为(0.48±0.26)mL、LVSV为(0.98±0.44)mL、LVEF为(67.38±8.46)%。应用2DE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LVEDV为(1.33±0.60)mL、LVESV为(0.43±0.26)mL、LVSV为(0.90±0.40)mL、LVEF为(69.07±10.14)%。STIC法与2DE Simpson法所测LVEDV、LVESV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均有显著的相关性(r=0.976、0.915、P〈0.001)。STIC法与2DE Simpson法所测LVSV、LVEF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较好(r=0.709,0.940,P〈0.001)。结论: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可准确测量胎儿左心室容积,评价胎儿左心收缩功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变化对左心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对首次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50例比较PCI术前、术后1hST段的变化,按术后1h5T段回落≥50%分为A组(n=42例),〈50%分为B组(n=8例)。术后1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E/A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A组LVEF、E/A值高于B组(P〈0.05),而LVEDV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A组LVEF值高于B组(P〈0.01)、A组E/A值高于B组(P〈0.05),A组LVEDV值低于B组(P〈0.01)。结论:AMI患者PCI术后1hST段回落≥50%的患者左心功能恢复优于回落〈50%者,AMI患者PCI术后1hST段的变化对晚期左心功能恢复的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7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硝普钠组36例和硝酸甘油组36例。针对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两组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迅速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10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血压、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两组TIMI靶血管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2);术中和术后24 h 血压均未出现较大幅度变化(P >0.05);术后30 d 内两组MA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0 d 硝普钠组LVEF、LVEDD 均优于硝酸甘油组(t =2.330、4.908,P <0.05)。结论: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有效处理在AMI 患者PCI 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1.
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文文献,系统评价该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RevMan 5.0分析后的结果 显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6~0.72).  相似文献   

12.
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文文献,系统评价该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RevMan 5.0分析后的结果 显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6~0.7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随访情况。方法 AMI患者70例,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连续5 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the 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反给予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2组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后5.2年(4.85.5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5.2年,干细胞移植组完成随访30例,对照组28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因急性左心衰住院6例(21.4%),高于移植组1例(3.3%)(P<0.05)。干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0±8.2)%升高至(56.0±8.9)%(P<0.05),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WMSI由(1.219±0.190)下降至(1.111±0.108)(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由(63.8±24.9)ml减少至(53.1±24.6)ml(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显著性变化,由(134.2±36.7)ml降至(119.2±30.3)ml(P>0.05)。对照组介入术前及术后5.2年LVEF、WMSI、EDV及ESV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AMI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Huang RC  Yao K  Zou YZ  Ge L  Qian JY  Yang J  Yang S  Niu YH  Li YL  Zhang YQ  Zhang F  Xu SK  Zhang SH  Sun AJ  Ge J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07-1110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研究终点为术后6月时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测定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面积。结果CMR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LVEF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47·9%±6·7%vs43·4%±6·7%,P=0·001;细胞移植组51·5%±5·2%vs44·5%±7·1%,P=0·001)。但细胞移植组患者LVEF升高程度(△LVEF)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改善程度(6·95%±3·33%vs4·05%±1·68%,P=0·047),且细胞移植组患者心肌缺血面积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显著长期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减少心肌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5.
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文文献,系统评价该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RevMan 5.0分析后的结果 显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6~0.7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和静脉rt 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以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 (初期支架组 :4 8例 )和静脉rt 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 (溶栓加支架组 :5 0例 )。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TIMI血流分级法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A)开通情况。记录住院期心脏事件 ;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组 4 7例 (97 91%)溶栓加支架组 5 0例 (10 0 %)IRA血流TIMI2 3级 ,但前者IRA前向血流TIMI3级者明显增多 (分别为 93 8%和 6 0 0 %,P =0 0 0 0 1)。两组患者住院期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相似 ,但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支架组LVEF(6 2 0 1%± 14.0 3%)高于溶栓加支架组 (5 0 0 1%± 132 %) ,P =0 0 0 0 1。结论 与静脉rt PA溶栓加补支架治疗相比 ,AMI初期支架植入可更好改善急性期心肌再灌注 ,并减少患者住院期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126例,依据SpO,水平分为观察组58例(SpO2〈90%)和对照组68例(SpO2〉90%)。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术后4周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a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高[P〈0.05],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的LVESV、LVEDV较对照组高,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期间及1a时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较对照组高,1a时的6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是评价STE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种可靠指标,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改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5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14d后进行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时,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术后第3、7、14、28、56天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VEGF浓度。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发生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死亡的概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浓度移植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通过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能增加患者血清VEGF浓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作AMI且发病24 h内未行静脉溶栓病人43例,其中行急诊PCI病人29例(急诊组),择期PCI病人14例(择期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1、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各指标前后变化。结果:2组病人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1、3个月急诊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指标均下降(P<0.05~P<0.01),LVEF明显升高(P<0.01);择期组LVEDD、LVEDV、LVESV均下降(P<0.05~P<0.01),LVE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明显升高(P<0.01)。2组病人术前LVEDD、LVESD、LVEDV、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病人术后1、3个月的LVEDD、LVESD、LVEDV、LVESV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急诊PCI可改善AMI病人左心室重构,抑制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降低,对AM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脏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41例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2组:LVEF正常组(≥50%)和下降组(<50%)。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D)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LVEF值患者心脏大小的情况。结果:LVEF下降组LVEDV、LVESV、LAD及RVD明显大于LVEF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1;r=-0.828,P<0.01)。结论: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随着LVEDV、LVESV的增大,LVEF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