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课堂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辨证论治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各科的辨证思维,其证其方一直作为临床医学的典型范例。《伤寒论》既是学习中医理论到临床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必修课。具有普及与提高双重意义。如何做好《伤寒论》的课堂教学及传授好学习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研究。笔者不揣鄙陋,谈谈自己体会,希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2.
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又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伤寒论》的学习,作者认为必须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本文从《伤寒论》并非外感病专著、不要囿于“错简”之说、不要迷信注家之说、重视方证辨证和不要忽视药物剂量、药物煎服法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冀能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使其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为弘扬中医药学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甘草运用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是临床运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其所宜忌,众说颇多,仲景《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很能概括诸说,本文根据《伤寒论》的组方,结合甘草药性,对甘草运用的宜忌规律进行总结。治疗咽痛者,宜生甘草;补中益气,守中缓急,合化阴阳,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者,宜炙甘草,至于攻伐之剂,气机不利,补肾,治下焦水湿,违十八反者,每忌用炙甘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乃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它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和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被后世奉为经典.<伤寒论>中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具备,其中下法的应用尤为广泛,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脉学发微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北京100029)主题词《伤寒论》,脉诊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可见,《伤寒论》虽然不是一部脉学专著,但其中有关脉学的论述,亦不乏精要之处...  相似文献   

6.
简谈麻黄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林新芳(云南省昆明电机厂职工医院昆明650100)关键词《伤寒论》麻黄临床应用麻黄在《伤寒论》中应用颇多,计有条文35处,方剂13个。其配伍严谨灵活,运用准确精当,药量因证候不同而多有变化。探讨仲师对麻黄的应用,对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兼论杂病的辨证论治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千百年来有效地指导着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施治,并为后世温病学、方剂学的发展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被后世称为方书之鼻祖。清代雍正曾把它定为医人进修三书(《伤寒论》、《类经》、《本草纲目》)之一。但因该书文字古朴,言简义赅,寓意深奥,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9.
学用《伤寒论》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付,尚娟指导:尚炽昌(青海医学院,810001)(河南中医学院)主题词《伤寒论》,研究/方法《伤寒论》方被誊为“经方”,尊为方剂之鼻祖,临床应用之圭臬,但又如何学好用好《伤寒论》方呢?于此着重认五个方面略述于次,以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伤寒论》书载112方之服药方法的整理,分别从服药的方式、时间、数量、剂量以及服药后注意温服、冷服等六个方面对其服药法加以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四逆汤,附子甘草加干姜,治疗寒邪入少阴,四肢厥逆急回阳。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首将《易》理纳于医学领域,确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又进一步把《易》理用于疾病的分类和辨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易》以六爻叠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曲成万物而不遗;《伤寒论》以六经论病,辨表辨里,审度虚实,囊括百病而不漏。明观幽索,窃思《伤寒论》与《周易》之间有着必然的内部联系。今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粗浅探索,若能获千虑之一得,不唯有助于仲景学说之研究,亦有助于医易之研究也。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少阴篇304条所论临床意义深远,必须以原文的整体结构作为背景,契合临床实际才能分析透彻。故着重就《伤寒论》304条与305条进行解析,另从304条灸法的运用,以及附子汤中芍药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4.
对《伤寒论》苓桂术甘汤证,后世医家各有诠释,但并无统一认识,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及临证所得,试作探析. 1 前贤观点存疑 《伤寒论》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对此证的认识在"脉沉紧”之前后文关系及主治证上后世医家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苓桂术甘汤证仅适用于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脉沉紧等证,不包括"身为振摇”,认为"身体振摇”是真武汤证.如丹波元坚、柯琴、张路玉等.其二,认为"身体振摇”与"心下逆满,头眩”等都可用苓桂术甘汤.如尤在泾、成无己、喻嘉言.  相似文献   

15.
【组成】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石膏18g。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17.
近五年以来从《伤寒论》六经实质、伤寒学发展史、辨证论治体系、六经提纲之辨的理论研究,经方药理机制、经方配伍实验、经方化学成分的实验研究和经方的临床研究诸方面作一评述,认为总体呈现大范围、多途径研究格局,有继承与创新。但理论尚无重大突破,经方配伍研究仍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学习《伤寒论》过程中如何掌握常见的疑难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笔者体会对怎样学好《伤寒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浅论《伤寒论》的针灸应用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伤寒论》中涉及针灸学的条,总结归纳《伤寒论》中针灸应用特色,主要有: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知常达变,随证制宜;因势防范,针灸防变;汤药并用,针灸兼施;阳热实证,忌用火灸。腧穴选用则偏置于循径取穴、特定穴和局部穴。  相似文献   

20.
就《伤寒论》318条,在先人论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归纳,并阐明个人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