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SLE患者CVD患病率情况和病变特点,并寻找SLE患者CV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e GFR(MDRD方程计算)、SLEDAI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SLE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临床上有肾脏受累表现者(蛋白尿、血尿、或细胞管型等),诊断为狼疮性肾炎(LN),根据患者住院资料记录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结果 不同年龄段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VD患病率,19岁以下,20-39岁,40-59岁,60岁以上分别为6%,9.5%,15.0%,19.9%。在所有259例患者中,合并CVD的有26例,患病率达10%。CV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p=0.002)。26例CVD患者中,左心室肥厚6例(23.1%),充血性心力衰竭13例(50.0%),脑卒中5例(19.2%),心绞痛1例(3.8%),外周血管疾病1例(3.8%)。和非CVD患者比较,CVD患者的狼疮病程及激素使用时间均明显长于前者(p=0.002,0.026),收缩压也高于前者(p=0.0006)。但是合并CVD的狼疮患者e GFR明显低于前者(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收缩压、病程、e GFR、血清补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活动度是SLE并发CVD的危险因素(p=0.033)。结论 SLE患者CVD患病率较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病程、疾病活动度、收缩压、e GFR、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补体C3是SLE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会霞  周毅  杨学莉 《广东医学》2012,33(1):102-10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SLE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既往曾多次接受抗狼疮治疗,并复诊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7例SLE患者(SLE组)及同期47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LE组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值及斑块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与SLE组、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组间的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选择可能对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的参数(37项)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SLE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发(29.8%)且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SLE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P=0.007),TG水平增高(P<0.001),HDL-C水平降低(P=0.002),LDL-C水平增高(P=0.002),载脂蛋白B水平增高(P=0.002)。(2)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比较,两组年龄、绝经率、颈动脉IMT值、高血压患病率、病程时间、疾病损伤指数、治疗后TG、抗Sm抗体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6、P<0.001、P=0.015、P=0.002、P<0.001、P=0.046、P=0.042)。(3)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P=0.004)、病程≥5年(P=0.009)是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SLE患者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多发。(2)SLE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绝经、血压、病程、疾病损伤指数、CRP、抗SSB抗体、抗Sm抗体、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关。(3)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绝经及病程≥5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与肾虚的相关性。【方法】102例18~45岁的SLE女性患者中,49例为肾虚型,53例为非肾虚型。分析肾虚组与非肾虚组SLE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SLEDAI-2K)、自身抗体水平(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和IgM、ds-DNA等)和血清AMH水平的差异,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相较于非肾虚组SLE患者,肾虚组SLE患者病程更长(P0.01),出现肾炎和血细胞减少频率更高(P0.01)。而肾虚组与非肾虚组SLE患者SLEDAI-2K评分及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和IgM、ds-DNA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虚组月经减少的情况较非肾虚组更加常见(P0.01),并且显示与肾虚具有较高的关联强度(OR=13.23,95%CI为5.14~34.19)。(3)经过和未经过环磷酰胺(CYC)治疗的肾虚组SLE女性患者的AMH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另一方面,未经过CYC治疗的肾虚组SLE女性患者比未经过CYC治疗的非肾虚组SLE女性患者AMH水平低(P=0.000)。(4)在未经过CYC治疗的肾虚组SLE女性患者中AMH水平降低的频率大大增加,32例患者中有13例AMH出现减少(占40.6%),而正常对照组50例中仅1例AMH出现减少(占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00),并且显示与肾虚具有较高的关联强度(OR=33.5,95%CI为4.10~274.27)。【结论】肾虚与SLE患者肾炎、血细胞减少、月经减少和AMH水平降低有关,提示肾虚可能严重损害育龄期SLE女性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56例绝经前SLE病人(SLE组)及42例健康女性(对照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所有入选对象均无临床心血管疾病史。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等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SLE组中有12例(21.4%)存在颈动脉斑块,而在对照组中仅1例存在颈动脉斑块(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57,P<0.01)。与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VEGF、TC、TG、LDL水平明显增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t=2.54~3.35,P<0.05、0.01)。SLE病人中与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组的病程明显延长,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则明显降低(t=3.01~3.43,P<0.01)。结论绝经前SLE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SLE病程长及高VEGF、低HDL水平可能是SLE病人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大样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痫性发作的发生频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519例随访4~7.8年的SLE连续病例进行研究,确定SLE患者急性和复发性痫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的类型和频率。结果:发现60例(11.6%)痫性发作的患者,其中痫性发作发生于SLE症状开始时19例(31.6%),发生于SLE症状出现后41例(68.3%),53例(88.3%)为急性先兆性痫性发作,7例(11.7%)为复发。在SLE开始时与急性痫性发作相关的变量为中风(P=0.0004)和抗磷脂抗体(P=0.0013),在随访期间的痫性发作与肾炎(P=0.001)、抗磷脂抗体(P=0.005)及SLE发病时即伴有痫性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龚颖  钟清  谯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1):1359-136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OPN表达的变化在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Sandwich eng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68例SLE患者(其中合并LN47例、无肾炎表现的SLE患者21例)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结果:68例SLE患者中血清OPN阳性率79.41%.20名正常对照组OPN均阴性,SLE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5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LN患者组与无肾炎表现的SLE患者组比较,血清OPN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组患者血清OPN水平高于无肾炎表现的SLE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组患者的血清OPN阳性率高于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患者血清OPN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313;P<0.05).结论:OPN可能与LN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诊断LN的一种疾病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尿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37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及尿液的MIP-1α、MIP-1β、RANTES浓度,分析其变化与SLE发病及疾病活动的关系。结果血、尿MIP-1α、MIP-1β浓度在SLE患者显著升高(P<0.001,P=0.003),其中血MIP-1α在狼疮肾炎和非狼疮肾炎患者均显著升高(P<0.01,P=0.004),血MIP-1β主要在非狼疮肾炎患者显著升高(P=0.012);血MIP-1α、MIP-1β浓度在激素治疗后显著降低(P=0.001,P=0.008);血、尿间趋化因子浓度无显著相关,尿RANTES浓度与SLEDAI显著正相关(r=0.515,P=0.014)。结论趋化因子参与了SLE的发病,在不同脏器损害的SLE患者中趋化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血、尿趋化因子浓度间无显著相关,联合检测血、尿趋化因子浓度,有利于评估SLE的脏器损害和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nterleukin-2 receptor α,IL-2Rα)水平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07例SLE患者病历资料,依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SLEDAI-2K)评估患者的病情活动情况,并选取年龄、性别分别匹配的39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Rα水平,比较其差异并分析SLE患者IL-2Rα水平与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IL-2Rα水平[830.82(104.2~8 940.48) ng/L]较健康对照组[505.1(78.65~1 711.52) ng/L]明显升高(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Rα水平与SLEDAI-2K评分及抗核小体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357,P<0.001;r=0.25,P=0.027)。107例SLE患者中36例(33.6%)合并狼疮性肾炎,合并狼疮性肾炎的患者血清IL-2Rα水平[1 102.14(126.52~8 940.48) ng/L]较未合并狼疮性肾炎患者[743.89(104.19~4 872.06) ng/L]明显升高(P=0.032)。高IL-2Rα水平组合并狼疮性肾炎者(40.8%)较低水平组(19.4%)明显升高(P=0.031),高IL-2Rα水平组SLEDAI-2K评分更高[10 (3~21) vs. 7 (3~16),P=0.001]。SLE患者常规治疗12周后血清IL-2Rα水平[1 119.1(372.25~2 608.86) ng/L]随病情改善较基线时[1 556.73 (373.08~8 940.48) ng/L]明显下降(P=0.042)。结论:血清IL-2Rα可作为SLE病情活动评估指标,与肾脏受累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郭云柯  钱先  孙凌云  张缪佳 《广东医学》2012,33(17):2595-2597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 95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在感染部位、病情活动度、合并狼疮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血沉、C3及C4水平、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运用等方面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本组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10.79%,病原体多为细菌,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不活动组,轻、中、高度活动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合并狼疮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沉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C3及C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感染率与合并运用1种免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运用1种免疫抑制剂组感染率低于合并运用2种免疫抑制剂组(P<0.05),但合并运用2种免疫抑制剂组感染率与合并运用3种免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感染发生率高,有狼疮性肾炎及血液系统损害者更易发生感染,但疾病的活动度、补体水平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关系,免疫抑制剂的运用对感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的SLE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眼病组),按性别、年龄匹配病程中无视物模糊症状及眼底检查没有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50例(非眼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眼病组患者最常见的眼底表现为棉絮斑(33/50,66.0%),其次是视网膜出血(31/50,62.0%)。视网膜病变可发生在SLE病程的任何阶段,中位时间为1年(病程范围为20 d至30年)。眼病组出现狼疮性肾炎比例(72.0% vs. 46.0%, P=0.008)和浆膜炎比例(58.0% vs. 28.0%, P=0.002)显著高于非眼病组。眼病组同时出现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比例较非眼病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眼病组相比,眼病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比例(30.0% vs. 12.0%, P=0.027)、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中位数22.0 vs. 10.5, P < 0.001)、红细胞沉降率(P < 0.001),C反应蛋白水平(P=0.019)和24 h尿蛋白定量(P=0.026)均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减低[(91.64±25.18) g/L vs. (113.96±18.57) g/L, P < 0.001]。与非眼病组相比,SLE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0),CD4+T细胞比例明显减低(P=0.02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减低(P=0.051)。结论: SLE视网膜病变提示更高的SLE疾病活动性,更易合并肾脏系统、血液系统等损害,建议对所有SLE患者尽早进行眼底筛查。SLE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存在更显著的B细胞异常增殖,应给予积极治疗以防止其他重要脏器受累。  相似文献   

11.
陈妍伶  梁燕  王英  陈红 《西部医学》2018,30(11):1709-17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尽管近年SLE预后有了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CVD)仍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SLE疾病本身和治疗原因外,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也增加了SLE患者罹患CVD的风险。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体力活动对健康的益处,在SLE患者日常管理中医务人员还是很少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体力活动的评估和促进。本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SLE患者体力活动的相关文献,总结SLE患者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现状及其与CVD风险和其他健康结局的关系。尽管体力活动水平有多种主客观测量方法,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可靠方法能够完全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鉴于SLE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SLE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没有达到指南推荐量,且SLE患者本身是罹患CVD的高危人群,因此应将体力活动的评估及促进纳入SLE患者的治疗和日常照护中,以降低SLE患者罹患CVD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3种血清学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3种血清学指标,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P)和抗脂蛋白酶抗体(anti-LPL)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性肾炎的关系.方法 分析该院自2001年以来71例SLE患者各主要相关血清学指标与SLE肾炎的关系.结果 SLE肾炎anti-dsDNA、anti-P和anti-LPL有较高的阳性率,而且它们之间存在较高的协同相关性(P<0.05).结论 anti-LPL的升高和anti-LPL与anti-P的协同相关性,及anti-LPL与anti-dsDNA的协同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SLE肾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探讨ESR和NLR在SLE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疾病活动评价指数(SLEDAI)分为无活动组(n=23,活动评价指数<3)、轻度活动组(n=38,活动评价指数3~6)、中度活动组(n=27,活动评价指数6~10)、重度活动组(n=22,活动评价指数>10);另选取同期105名检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并分析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NLR和ESR均升高(P<0.05);无活动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的NLR和ESR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活动组NLR和SLEDAI评分均降低(P<0.05);NLR和ESR与SLE活动评价指数(SLEDAI)评分相关系数r分别为0.257和0.294(P<0.05)。结论NLR、NLR水平可能与SLE疾病活动相关,NLR、ESR可作为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心脏受累表现,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实验室指标与SLE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3年5月至2010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初诊SLE的住院病人102例,其中合并心脏损害59例,无心脏损害43例。结果SEE患者并心脏损害患者中心电图(ECG)ST-T异常23例(39.O%),窦性心动过速13例(22.0%),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心包积液21例(35.6%),瓣膜病变20例(33.9%),肺动脉高压13例(22.0%)。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抗ds-DNA结合率、补体C3、ANA负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EE心脏损害与血沉及抗ds-DNA结合率存在相关性(r=1.026和1.037)。结论SEE可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对于血沉、抗ds-DNA结合率明显异常的SEE患者,需及时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其心脏损害的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干扰素诱导表达2',5'-寡腺苷酸合成酶L(OASL)和干扰素诱导蛋白2(IFIT2)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0例SLE患者,25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SYBR green dye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Bio-Rad 96孔基因测序仪上检测SLE患者组和非SLE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OASL和IFIT2 mRNA定量表达水平(以ΔCT表示)的差异,并根据各病情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以及对其与SLEDAI和临床各相关指标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SLE患者总体OASL mRNA ΔCT值(4.83±0.41)与非SLE患者(3.2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与健康对照者(3.07±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SLE患者总体IFIT2 mRNA ΔCT值(2.85±0.41)与非SLE患者(1.1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与健康对照组(1.07±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SLE患者总体OASL mRNA ΔCT值与SLEDAI有相关性(r=0.324,P=0.022),与免疫球蛋白A(IgA)有相关性(r=0.357,P=0.012), IFIT2 mRNA ΔCT值与SLEDAI有相关性(r=0.399,P=0.004),与血白细胞有相关性(r=0.393,P=0.005),与IgA有相关性(r=0.283,P=0.049).结论 OASL和IFIT2在SLE患者中均表达上调,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有意义,两者在SLE发病中均有一定作用,抑制其过度表达可能成为治疗SLE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伴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评分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行肺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检查的6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 ∶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其中SLE-ILD组的30例为病例组,SLE non-ILD(无ILD)组的30例为对照组。分析SL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肺HRCT评分,并分析SLE-I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相比,胸闷/气短、雷诺现象、Velcro啰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ILD组比SLE non-ILD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有明显下降趋势,而尿素氮、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gG这4个指标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ILD患者最常见的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依次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不同ILD分型的临床-影像-生理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LD分型的肺HRCT评分及肺功能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闷/气短、白蛋白下降是SLE-I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SLE患者出现胸闷/气短、低白蛋白血症要警惕ILD的发生,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SLE-ILD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15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ADI)将158例SLE患者分为两组:活动组59例(SLEADI>4),非活动组99例(SLEDAI≤4)。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体检中心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及血清25(OH)D水平。结果: (1)SLE组25(OH)D水平[10.4(5.6,15.8)μ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5.5(22.8,32.3) μg/L,P <0.01];SLE活动组25(OH)D水平为[6.2(3.7,13.8)μg/L],非活动组为[12.3(7.2,16.7) 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6.7(4.4,12.9) μg/L]明显低于SLE无肾脏损害患者[13.3(7.4,18.7) μg/L,P <0.01]。(2)SLE患者中25(OH)D水平与SLEDAI、24h尿蛋白定量(24h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h-pro)升高均呈负相关(r=-0.35和-0.39,P<0.01);与补体C3降低呈正相关(r=0.24,P<0.01)。(3)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 antibodies,ds-DNA)、抗史密斯抗体(anti-Smith antibodies,Sm)、IgG、C3、C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4h-pro以及25(OH)D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相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降低是SLE患者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D的下降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有相关性,而且可能与LN相关,在SLE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6 种骨标志物(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骨 保护素、碱性磷酸酶和骨硬化蛋白)水平是否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相关。方法 选取2015 年9 月— 2018 年12 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 患者200 例,其中100 例在2 年的随访过程中出现了 CVD。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CVD 分为CVD 组和无CVD 组,每组100 例。用多重试剂盒法测量血清中 6 种骨标志物,使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骨标志物与CVD 风险的关系。结果 CVD 组年龄、糖尿病 病程、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骨硬化蛋白水平较无CVD 组高(P <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血浆浓度的骨桥蛋白水平[Ol ^ R=5.112(95% CI :1.032,22.423), P =0.000] 是T2DM 患者发生CVD 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骨桥蛋白是T2DM 患者CVD 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其他5 种骨标志物和CVD 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观察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维生素D抗体(VD-Ab)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资料完整的SLE患者共9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至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接受过维生素D及相关治疗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治疗组与未治组血清25-(OH)D3水平,以及治疗组、未治组与对照组中血清VD-Ab水平比较。结果  病例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25-(OH)D3水平与未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活动度加重,25-(OH)D3水平逐渐降低,治疗组与未治组、未治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VD-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LE患者25-(OH)D3水平降低与维生素D治疗无关。但是随着活动程度加重,25-(OH)D3水平逐渐降低。VD-Ab与维生素D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T)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共病状态下,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和功能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性和免疫学指标等的相关性。方法63例SLE与HT共病患者,按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进行SLE活动度分组:基本无活动组(5例)、低度活动组(19例)、中度活动组(12例)、高度活动组(2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检测的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和自身抗体、SLE相关免疫学指标、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常规等,进行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在不同SLE活动度组患者间的比较,以及与SLE相关免疫学、实验室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不同SLE活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水平与SLE活动度评分呈负相关(P=0.007);其余指标在不同活动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与SLE相关抗体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抗双链DNA抗体(dsDNA)与FT3水平呈负相关,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与抗La抗体(SSB)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补体等其它指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C4呈负相关,与IgA呈正相关(P均<0.05)。FT3与C3之间,游离甲状腺素(FT4)与C4之间,TgAb与IgA之间,TPOAb与ESR、IgM、Hb、IgA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5)。其余甲状腺相关指标与SLE免疫学指标和常见的其它指标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与HT共病状态下,甲状腺指标与SLE的疾病活动度和免疫学等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HT发病和SLE疾病整体活动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