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全科医学》2010,(6):64-64
儒学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宗地位;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以《内经》为其代表作。儒学与中医学其同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这一丰厚土壤。中医学理论是一种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科学,《内经》表现的中国哲学的特征极为鲜明: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功态平衡、中庸和谐,《内经》深受儒学“中庸”哲理的影响,中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都蕴含了“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
<正>山西中医学院中医文献学科以1986年学校建设初期的《内经》和《医学史》教研室为基础。2002年,组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黄帝内经》研究、《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医  相似文献   

3.
<正> 《周易》为群经之首,《内经》是医家之宗。《周易》为中国古代哲学之基石,《内经》为中医学之基石,两部经典,在不同领域内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其奥秘是什么?对比一下《周易》的“卦象”与《内经》的“脏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内经》理论特色的分析,结合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迟华基教授对于《内经》发展突破点的思考,提出《内经》研究的突破点在于:第一,本体论的还原;第二,思维方法的明确与回归;第三,《内经》中一气运行生成万物生成论模式的发掘与填充;第四,立足《内经》的气本体论,揭示经典中的"气""阴阳""五行""六气"等概念的实质内涵及相互关系;第五,若能完整真实地揭示《内经》理论内涵,而后便应考虑将《内经》理论与现今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融合,使其不失本意,且能更好为现代科学所认知。  相似文献   

5.
《内经》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对后世的启迪与影响现已超出了医学范围 ,许多哲学家、史学家、天文学家、心理学家等纷纷开始了对《内经》的涉猎 ,一种集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天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内经》研究局面已经形成 ,预示着“内经学”将逐步建立。由《内经》庞大的系统和丰富的内容所决定 ,人们对《内经》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层次性的趋势 ,正确认识其多元化和层次性 ,将有助于我们客观总结“内经学”的研究成果 ,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开展对《内经》的研究。1 《内经》研究的多元化  随着科学…  相似文献   

6.
今古文经学的讼争,对中国传统学术影响深远,以至演化为二种治学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中医学亦受其影响.这些影响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内经>不同版本之间字词的差异;其二,<内经>中某些理论的形成,如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其三,后世医家注疏<内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今古文经学的讼争,对中国传统学术影响深远,以至演化为二种治学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中医学亦受其影响.这些影响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内经>不同版本之间字词的差异;其二,<内经>中某些理论的形成,如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其三,后世医家注疏<内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总结近年来《内经》的研究成果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决定于 2 0 0 0年 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第六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并同时召开内经专业委员会会议。现将会议征文及其它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内容 :内经的文献研究 ;内经理论的实验研究 ;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内经学术思想史及各家学说研究 ;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内经教学研究 ;内经与中医药学发展战略研究。2 征文要求 :①论文未曾公开发表 ,每篇附 30 0~ 50 0字的论文摘要及 3~ 5个关键词。②来稿请用 4 0 0字方格稿纸誊写或A4 纸打印 ,字迹要清楚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经》哲学视域下的中医人才的素质培养。[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内经》哲学思想,总结、概括《内经》哲学视域下的中医人才的素质培养的意义。[结果]经研究发现,《内经》的哲学思想对中医人才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内经》教学中的哲学内容,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内经》的理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结论]国内西医学院校大力提倡医学生的哲学素养教育,然而哲学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却甚少提及;《内经》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以系统研究《内经》哲学为契机,并将其成果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哲学素养,对于中医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温《内经》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这部最早的医学著作,虽然文字简要、哲理朴素,但条理清楚,有系统,实为祖国医学之渊薮。《内经》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及后世各名家之学术成就,无不是从《内经》理论基础上发展、继承的;因而更体会到祖国医学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今古文经学的讼争,对中国传统学术影响深远,以至演化为二种治学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中医学亦受其影响.这些影响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内经>不同版本之间字词的差异;其二,<内经>中某些理论的形成,如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其三,后世医家注疏<内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黄帝内经》创作时代的文化背景分析以及其文本中对"器"字的运用,提炼出"器"的象征性(大器实有,本质为气)、功能性(脏器之中,内有脏气)、实用性(造物为器,以器调气),并与"气"理论做比较,阐明在后续的历史中主流学术思想流变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厘清《黄帝内经》中的"器""气"之辨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在形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记载了大量的急诊危重症的资料。《内经》命名并整理了急诊危重症类疾病,命名原则大多数冠以了"厥""暴""卒(猝)"等字眼。形成了中医急诊危重症的病机理论,《内经》里的阴阳病机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急诊危重症的病机描述。《内经》对于急诊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详细记述,提供了急诊危重症的诊断思路和治则,救治急诊危重症的方法。《内经》奠定了中医急诊危重症学科体系的形成,为中医急诊重症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世流传时间最早、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医学科学著作。它是中国先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生活实践和解剖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血气、精、神、津液、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奠定了具有辨证思维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并为中医药学尔后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几千年来,《黄帝内经》建立起来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在保证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过程中,不断的受到了临床实践的严格检验,同时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理化体系。文章从针灸手法、辨证用药、医学教育等方面论证了中医科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同构式"思维在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中有广泛体现。该思维所支撑的抽象理论,阐释范畴间近似性而非确切性的关联,侧重描述一种结构上的相似逻辑。以《内经》中论及的人体各个部位之间具有相似逻辑构造、形成自相"同构"关系的理论为例,可解读这一思维的特征及应用意义。在中医学的人体构造学说中,这主要体现为一种自相同构式的认知,人体的脏与腑,五脏与形体、经脉、五官等范畴存在逻辑相似。这种关联以五行的抽象理论为基础进行分类,每一要素可根据自己所在类别的典型特质进行探究,进而发掘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在诊断治疗上发挥意义。范畴之间的同构对应方式不止一种,具有多维度的特点,可并行参考。而一些非典型要素也需要独立分析和修正,才能保障这种思维不至狭隘。  相似文献   

16.
<难经>是中医学重要古典著作之一,它阐发了<内经>等古代医籍的经旨并补充其不足,本文从八会穴、五输穴、俞募穴及原穴四方面,论述<难经>对腧穴学的独特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临床上对其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汉字构形释义法是将古汉字拆分为若干个构件,根据构件含义与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语境相结合,直观化地阐释文本含义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阐释《黄帝内经》文本及中医学专业术语的含义,具有溯源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有助于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黄帝内经》的医理思想,理解古人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阴阳作为中医学应用最基础的哲学概念,在目前学界,多被解读为矛盾论或对立统一规律。但中医学的阴阳,有对立统一规律不能涵盖的内容。《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在内涵上至少包含作为宇宙起源的天地阴阳之气、形而上的阴阳之理,以及被泛化使用的阴阳思维模型三方面的特质,对立统一规律,仅仅表达的是其第二层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