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骨转移癌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63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7.9%发现骨转移,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34%、肋骨30%、骨盆18%、四肢骨10%、头颅3.3%、胸骨锁骨2.4%和肩胛骨2.3%.②绝大部分骨转移病灶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减低仅占0.8%.骨转移以多灶为常见,单灶仅10.4%.③与X线检查对比,多数患者全身骨显像较X线片发现了数目更多和范围更广的病灶;少数患者骨转移灶X线片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破环,而骨显像上无明显的放射性分布异常.④患者主诉的328处骨痛,骨显像发现为骨转移灶达64.9%,另有271个骨转移灶无明显骨痛.结论①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头颅、胸锁骨和肩胛骨.②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与X线检查相互配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的特点及联合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近7个月全身骨显像中发现的胸骨单发浓聚灶42例,并行胸骨局部CT检查。按核素浓聚灶位置、形状及CT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4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患者中有骨转移瘤37例(占88.1%),退行性变3例,手术创伤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胸骨体多见(28处),其次是胸骨柄(16处)和诸切迹(5处),形状以团块状为主。结论核素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联合CT有助于对胸骨病变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在原因不明骨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43例原因不明的骨痛患者进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43例全身骨显像中阳性118例(82.5%),除原发恶性骨肿瘤、骨结核外,病灶以多发为主.77例骨转移瘤病人中全身骨显像阳性70例(90.9%),病灶表现为非对称性、不规则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分布以中轴骨受累最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病灶主要分布于四肢及胸、腰椎,多呈团块状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偶见放射性稀疏、缺损.多发性骨髓瘤病灶多分布于肋骨、椎体,大部分表现为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少数表现为核素稀疏或缺损合并浓聚,呈"面圈样"改变,颅骨较少累及.骨结核病灶主要分布于脊柱及骨盆,四肢、肋骨及颅骨均未累及,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及缺损并存.骨良性病变病人可见胸椎、腰椎及骨盆多发病灶,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较早期发现骨骼异常,尤其对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作为原因不明骨痛患者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97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925MBq~1110MBq行271人次SPECT全身骨显像,观察转移瘤在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接受2次~9次骨显像随访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最终发现49例骨转移瘤,占50.5%。第1次、2次、3次被确诊为骨转移瘤分别为23例(23.7%);16例(16.5%);7例(7.2%);第4次~6次被确诊骨转移瘤各有1例(1.03%)。结论:肿瘤病人核素骨显像的定期随访,对骨转移的早期发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永芳  杨小丰 《新疆医学》1998,28(4):253-25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测骨转移癌有极高的灵敏度。我们自1996年5月至1997年4月对105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为50.4%(53/105),其中单发占15%(8/53),多发占84%(45/53)。本文主要对45例原发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癌的骨显像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患者随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核素骨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随诊中的意义。方法 :1 0 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 2 75次常规99mTc 亚甲基二磷酸盐 (MDP)全身骨显像。观察分析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结果 :首次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 1 8例 ,第 2次骨显像发现骨转移瘤 1 4例 ,第 3次及第 4次骨显像分别诊断骨转移瘤 1例与 2例。首次骨显像到发生骨转移的时间为 2~ 2 4个月 ,平均 7个月。结论 :定期复查骨显像能及时发现骨转移瘤 ,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经核素骨显像将9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所有患者均检测PSA和ALP,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SA和ALP检测结果、阳性率及与骨转移关系,分析二者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及核素骨显像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分布情况。结果:骨转移组血清PSA和ALP水平均高于非骨转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A单项检测结果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SA和ALP值随着骨转移分级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PSA和ALP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敏感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核素骨显像检查阳性结果58.2%,且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多位于胸腰椎部位。结论:PSA和ALP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黄红  周仲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76-3578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与X线平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9例前列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925 MBq~1 110 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X线平片检查,观察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并与X线检查对比分析。结果:骨显像发现30例骨转移瘤,阳性率90.9%。其中无骨痛患者发生骨转移14例,占46.7%。4例为单发转移,占13.3%。26例为多发转移,占86.7%。X线发现21例,阳性率63.6%。二者符合率为66.7%。结论:核素骨显像有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MM)99mTc-MDP骨显像特征,评估SPECT/CT在骨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1例骨转移瘤患者和11例MM患者进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比分析,35例患者均进行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1)21例骨转移瘤患者骨显像发现122个病灶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同机CT显示其中109个病灶骨质呈溶骨性改变,13个病灶骨质呈成骨性改变。(2)11例MM患者骨显像发现67个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7个病灶为浓聚合并缺损,同机CT显示所有病灶骨质均表现为溶骨性改变。结论:SPECT/CT99mTc-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的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亚临床骨转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该文在于探讨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77例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对骨显像阳性、X线检查及骨痛均为阳性的诊断为亚临床骨转移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6 77例核素骨显像中 ,亚临床骨转移为 16例 ,其发生率为 2 .37%。经随访发现 ,有10 / 16的病人可出现临床可见的骨转移。结论 :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54例肺癌术前核素骨显像,了解其有否骨转移,从而根据转移情况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方法154例肺癌术前一周左右静注99mTC-MDP 740MBq~925MBq后3h行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154例肺癌中39例骨显像阳性,占25.3%,伪阳性7例,占4.5%,其中多处骨转移灶(5处病灶以上)3例,占阳性数的33.3%;结论用核素骨显像来区分术前是否有骨转移,以便尽早采用综合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图像比较分析,评价常规分割和低分割两种不同的放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由三位临床医师共同阅片得到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得到结论。结果 138例骨转移患者,总608处病灶。脊柱有301处病灶,占49.5%,居于首位,其次是骨盆153处病灶,占25.1%,然后是锁骨和肋骨。3个月放射治疗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显像结果显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78例中的70例属于Ⅰ类,占89.7%;低分割放射治疗60例中的52例属于Ⅰ类,占86.6%。结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和低分割放射治疗组对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放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健康体检者及7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70例患者中乳癌34例,1例为术前检查,其余均为术后复查病例;血液系统疾病13例,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卵巢癌8例;子宫内膜癌4例;肺癌、大肠癌、胃癌各3例;前列腺癌、食道癌各1例。其中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做了2次WB-DWI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瘤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对WB-DWI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分别测量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B-DWI检出健康者良性病灶5例,70例患者中,除去37例无转移灶及3例全身骨髓弥漫扩散受限外,30例WB-DWI共检出原发灶以外异常信号136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18处和18处,假阴性15处,检出率为86.8%(118/136)。经x2检验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WB-DWI对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分期、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报告贵州省376例的布依族正常男子精液参数分析结果。精液主要参数值为:精液量1.0-4.0ml;液化时间30min;pH值6.8-8.0;精子存活率57%-83%,精子正常形态率55%-79%;精子密度23.6-163.7*10^6/ml;精子活动率52%-84%;圆形细胞1-4个/HP,精子凝集现象〈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并分析骨转移灶数目,同时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内分泌治疗后根据骨转移灶的数目将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减少或消失;保持稳定状态;增多;每一类型伴有相应的血清PSA变化规律。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直观地监测骨转移灶的变化,是监测疗效的必要手段,可弥补血清PSA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01例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99Tcm-MDP骨显像检查,对骨转移的症状、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率为66.7%,肺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部位以胸部骨骼为最多,其次为脊柱和骨盆。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摄片与CT。结论全身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最有价值,肺癌患者应常规行全身骨显像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图像对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临床拟排除肿瘤骨转移患者187例,常规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若发现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检查,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鉴别或明确疑似病灶的性质,并对部分病例随访或追加检查验证,统计分析单纯SPECT、CT和SPECT/CT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疑似病灶共计340个。SPECT/CT融合图像明确为良性病灶137个(40.3%),恶性病灶172个(50.6%),仍可疑者31个(9.1%),与单纯SPECT、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2例获得有明确诊断结论的随访,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符合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8%(15/16)、87.5%(14/16)、90.6%(19/32)和9.4%(3/32)。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对疑似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鉴别或定性诊断价值,但仍有必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吴国  朱郧鹤  王朝晖 《海南医学》2016,(8):1280-1281
目的 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技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6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恶性肿瘤患者ECT全身骨显像诊断结果显示,共46例检出肿瘤骨转移,检出率为82.14%,其中以乳腺癌的肿瘤骨转移检出率最高(90.91%,20/22),其次为肺癌和肝癌,检出率分别为87.50%(14/16)和80.00%(8/10),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最低(50.00%).ECT共检出肿瘤骨转移部位72处,其中以肋骨转移比例最高,为41.67%,其次是椎骨和四肢的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11.11%,其他部位的检出率合计为22.22%.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67%)和阴性预测价值(91.67%),但特异性较低(73.33%).结论 ECT全身骨显像在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较传统影像学方法效果更好,可提前骨转移的检出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宝贵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