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小型猪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1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记录麻醉检测指标.结果 两组小型猪的麻醉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中躁动例数差异显著(P<0.05).两组实验组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H酸碱程度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组需在实验过程中添加麻醉剂量,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麻醉起效快,效果良好,苏醒迅速,适合各种要求的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2.
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麻醉实验用小型猪的效果,将12头小型猪分成两组,一组是硫喷妥钠(35 mg/kg)与安定(10 mg)联合应用,采用腹腔、肌肉注射给药;另一组是氯胺酮(8 mg/kg)与迷眠新(1.5 ml)联合应用,采用肌肉注射给药。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麻醉后小型猪分别在9±2 min、5±1 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8士12 min、43±14 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48±13次/min、56±15次/min(P>0.05),心跳频率分别为118±17次/min、96±11次/min(P<0.05)。表明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与速眠新联合应用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 ,因失血量大 ,病情危重 ,给麻醉的选择与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 ,对这类病人我们选用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收到一定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35人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2 5例 ,1 6岁~ 30岁 1 4例 ,31岁~ 50岁 1 7例 ,41岁~ 50岁 4例。其病因与临床表现如表 1。表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血压 (收缩压mmHg)40~ 60 61~ 70 71~ 80  脉搏 (次 /min)>12 0 >14 0合计脾脏破裂 12 7  82 10肠血管损伤 11   112宫外孕 2 83  5 813黄体破裂  2 3  3 2 5胃溃疡出血 2  3  3 …  相似文献   

4.
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头巴马小型猪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监测。结果麻醉20例,无麻醉意外情况或死亡,成功率100%。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型猪实验,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容易控制,安全性高,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5.
邓达治  刘刚 《广西医学》2011,33(9):1109-1111
目的 比较地西泮或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无气管插管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头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地西泮组和咪达唑仑组各10头.地西泮组采用地西泮10 mg和氯胺酮0.1 g诱导麻醉,地西泮0.45 mg·kg-1·h-1、氯胺酮4.5 mg·kg-1·h-1静脉输入维持麻醉.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巴马小型猪1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其进行麻醉监测。结果两组实验猪的数量、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氟醚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与基础值相比,各组实验猪在麻醉后HR值均明显升高(P>0.01),MAP值降低明显(P>0.01);但各组间及组内SPO2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根据手术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丙泊酚泵入量;而异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无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动物模型。方法选用8头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先耳后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和氯胺酮0.1g行基础麻醉,建立静脉通道后使用氯胺酮和地西泮间断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行泌尿系统手术时根据心率、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调整麻醉深度。结果该方法麻醉效果理想,试验动物无一头死亡且恢复良好。结论使用氯胺酮和地西泮对腹部手术的广西巴马小型猪进行问断静脉麻醉的方法效果理想,且安全、简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广西巴马小型猪作为国内小型猪主要品种之一,具有遗传性稳定、多产、体重较小、体表多覆白毛等特征,组织器官及生化指标与人类相似,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猪的心脏解剖与生理特点与人类高度相似,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研究中,在我国,巴马小型猪被用来构建心肌缺血、卵圆孔未闭等心血管疾病模型;猪具有杂食性及与人相似的脂质代谢,可用于研究内分泌疾病,巴马小型猪已用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其遗传易感性、并发症的防治研究等;巴马小型猪的消化系统与人类相似,利用此特点已建立阻塞性慢性胰腺炎、结肠穿孔、胆肠吻合等消化系统疾病模型;巴马小型猪除头、尾外,体表覆以白毛,这一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皮肤创伤、烧伤修复等的理想动物;小型猪的牙齿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口裂大,可作为口腔医学研究中的理想动物,巴马小型猪已用来建立牙髓坏死模型及对上颌扩弓方式的研究;类似人的解剖、生理、病理使其成为较为适合的异种移植供体。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已用巴马小型猪分别建立了肝脏、脾脏、股动、静脉出血及头颈恶性肿瘤放疗后的腮腺损伤动物模型以研究中药制剂的疗效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严重多发性复合伤病人来院时多呈失血性休克,麻醉和手术处理不当,可使病情恶化。但过多强调麻醉的危险性将延误手术时机。因此,完善的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病人成活率,顺利进行手术,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91年10月至1992年6月间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宫外孕破裂出血凶猛易致休克,我院1992年至1995年施行宫外孕手术98例,其中40例发生中重度休克。我们采用氯胺酮安定静脉复合麻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25~50岁,人流术后3例,绝育术后15例,原发性不孕3例,放置富内节育器及其它避孕措施19例.休克程度及例数:重度休克血压在9.3/1.33~6.7/okPa,脉搏细弱或模不到,表情淡漠,神志模糊,出血量在1900ml~2800ml左右共15例,中度休克血压在10.7/8.0~80/5.3kPa,脉搏120次/分左右,烦躁不安,出血量在1000~2000ml共25例。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面罩给氧,同时…  相似文献   

11.
全身低温与重度出血性休克(附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内大出血重度失血性休克病人围手术期并发全身低温的病因和预防处理。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4年间收治的一组28例腹腔内大出血重度休克并手术病人(治疗组)进行连续的观察,对其全身低温进行规范化的早期诊断、预防和处理,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一组23例同类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并发全身低温5冽,凝血功能障碍5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对照组相应为15例、13例、8例。结论全身低温既是重度失血性休克病情进展的结果又是其发展加重和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早期诊断、预防和规范处理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手术病人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手术病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失血性休克需急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盐酸戊乙奎醚组(Ⅰ组,n=25)和对照组(Ⅱ组,n=25),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盐酸戊乙奎醚0.5mg静脉注射,同时3mg肌肉注射;Ⅱ组除未用盐酸戊乙奎醚外,余处理同Ⅰ组。观察两组患者指端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麻醉诱导1h后测量动脉血乳酸(BL)含量,并记录此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整个手术中尿量。结果Ⅰ组BL较Ⅱ组显著降低(P〈0.05);Ⅰ组SPO2较Ⅱ组显著提高(P〈0.05);Ⅰ组术中尿量较Ⅱ组呈显著增多(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病人微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失血性休克的急救经验。方法 12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均给予院前早期现场止血,静脉套管针双通道扩容,使用平衡盐及代血浆—万汶(Woluven),在急救中心做好术前准备送手术室,对于经快速扩容(含输血)未见好转者在急诊手术室行紧急救命手术。结果 128例失血性休克,急救成功116例,成功率为90.63%。结论院前早期有效扩容能很好地改善病人的血压,争取到宝贵的手术时机;急诊手术室手术能缩短绿色通道,减少术前准备的时间,避免过多搬动危重病人,争取宝贵的分分秒秒,减少死亡率及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吴剑华 《当代医学》2021,27(1):40-42
目的 探讨手术麻醉处理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接收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七氟醚联合麻醉,观察组行依托咪酯联合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即刻、术中探查以及拔管时的动脉压(MA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血管栓塞术在创伤或自发性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27例患者为外伤或内科保守无法止血的自发性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到医院时血压大多低于正常且持续性下降。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破裂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27例病人均可见不同部位动脉破裂出血,均成功进行选择或超选择性(损伤)血管栓塞术。经继续扩容后所有病人血压回升,全部救治存活。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急诊介入血管栓塞术是救治复合外伤脏器破裂合并大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出血性疾病伴失血性休克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探讨两种不同复苏方案对家兔的救治效果,旨在为临床院前急救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4只家兔改良复制成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完全随机分成四组,在实验设定的时间内,采用两种复苏方案进行救治,同时测定每个时间点上各项监测指标及记录各时间点上家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90 min实验结束时,处死家兔,统计出血量,补液量。结果 1)实验的30 min时,SWT、PT、LT组各组数值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模型复制成功;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较一致,60 min、90 min时,SWT组与LT和PT组两两比较,数值明显减小(P〈0.05),60 min时,PT组与LT组比较,数值略大于L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min时,LT组数值明显大于PT组(P〈0.05);3)BL测量上,60 min时,SWT组和LT组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但均比PT组数值小(P〈0.05),90 min时,三组数据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T组数值最大LT组最小;4)失血量上,PT组数值均大于SWT和LT组(P〈0.05),LT和SWT组比较失血量改变不明显(P〉0.05)。补液量上,30~60 min、60~90 min两个时间段内时,LT组液体量明显少于PT组(P〈0.05)。结论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补液量少,并能较好的维持各项指标的稳定,疗效明显,对于临床创伤伤员的液体复苏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在用6只犬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基础上,定时采血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值,并同时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本研究证明,血清CPK活性值变化与心肌组织学改变正相关,因此,观察CPK活性值的动态变化,对休克时急性心肌衰竭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龙鹤 《海南医学》2010,21(3):97-100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在治疗上,有效的液体复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对休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现今的液体复苏概念与传统的液体复苏概念有所不同,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与复苏时机如何把握,现在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本文对此做一慨述。  相似文献   

19.
李育兵 《中国现代医生》2013,(22):146-147,150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在临床急诊中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失血性休克急诊病例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经过液体复苏治疗后复苏情况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4,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结论在针对失血性休克临床急诊治疗中,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的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均优越于常规液体复苏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